书城政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广西的实践
7605800000026

第26章 政治建设(10)

4.阐述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党内民主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党内民主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了此前的相关认识,由此也指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路径,即通过党内民主实现党内和谐,通过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导者、示范者和实践者。第二,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作为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之一提出来,它充分体现了党内和谐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七大再次重申要“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第三,党内民主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党内和谐。即党内民主改革就是要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有效有序地推动党内民主,其实质是促进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下级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之间的充分和谐,增强执政党主体各要素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业。

(十一)推进民主的战略与策略

2006年温家宝总理访欧前夕,《法兰克福汇报》的记者问到民主与选举的关系,问到中国差额选举与基层直选的一些问题。温家宝总理介绍了当前中国乡村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一些情况,坚信群众通过基层的直接民主形式管理好一个村,将来就可能管好一个乡,管好一个乡以后,将来就可以管好一个县、一个省,真正体现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这种渐进改革思路大致勾勒出当代中国民主发展的总体战略。正如温总理所讲,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民主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没有统一的模式。作为当代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本国经验教训、借鉴国外政治发展积极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适合中国国情党情的民主发展战略。正是在这一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以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式民主和人民政协的协商式民主不断推进,广大的人民群众获得了空前的政治平等。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大成就。

1.民主要从基层做起,从党内做起

对于民主改革的战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国的民主从党内做起还是从党外做起?从基层做起还是从高层做起?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实践来看,中国特色的民主是从基层做起,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民主优先发展战略,其目的是稳中求进,在平稳的基层民主中,不断积累基层群众政治参与的经验和知识,提高参与民主的意识和能力。基层民主越发展,较高层次的民主政治就越有可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也只有基层民主健康有序,才能保证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大厦坚实稳固。按照彭真同志的说法,基层民主是民主的大学校和实验场。在基层民主的大学校,基层群众获得参政议政的必要知识准备和能力训练;在基层民主的实验场,基层群众通过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在民主中不断试错、纠错。作为政治改革的实验区,基层民主即使失败了也影响不大,而不像高层政治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党内做起,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是因为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要求党自身的民主改革应该优先于党外群众参与的人民民主。党内民主优先发展战略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应有之义。

2.基层民主在积极稳妥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们党将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和基础性工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被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农村的村民自治、城市社区的居民自治、以职代会为组织载体的企事业民主,构成了当代中国基层民主的三大内容。在广大的农村,亿万农民群众通过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直选产生了近70万村委会领导班子,“海选”、竞选组阁制的选举模式和函投、电视竞选等选举方式被人民群众创造出来,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两委联席会议、村务公决等形式的决策活动激发着村民的参政热情。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村委会的工作报告,村务公开的形式、内容、程序正在不断规范,各地农村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的修改和完善正在极大地提高着村民的民主管理水平。协商民主在农村也获得长足发展,浙江乡村普遍推行的民主恳谈会将乡村重大事务交给村民一起协商、讨论,达成共识,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部分乡镇还推行公共预算改革,村民代表、乡镇人大代表与政府相关部门一道就政府预算进行协商,取得良好效果。在城市社区,一些居民以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居委会的领导人,居务论坛、居务公开栏的开设极大地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水平,业主委员会在部分新兴社区的设立,为进一步维护居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合法权利提供了较好的组织平台。在企事业单位,广大的职工群众正在通过职代会、工会等组织开展维权活动,在工资集体协商、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推动劳资双方双赢方面,一些创新性的做法正在得到普及。部分企业还尝试着职工直选工会主席,使企事业职工民主进一步升温。

随着基层民主的不断发展,部分地区基层政权和基层党组织也在进行民主改革的尝试,引起国内外媒体的普遍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还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还将党内选举制度改革具体化了,提出要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的范围。我们认为,推进人民民主,应党内民主先行;发展党内民主,应党的基层组织先行;落实党的基层民主,应党的基层组织选举制度改革先行。在扩大党内民主的精神鼓舞下,我国各地民主改革氛围越来越浓厚,部分地方在制度创新方面已经形成比较好的政治生态。

3.民主的步子要稳,既要循序渐进,又要坚定不移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差额选举的改革,正在进行包括选拔干部和选举制度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以体制机制改革来解决现实中出现的诸如干部失职渎职甚至贪污腐败等问题。但是,过急过快的政治体制改革很容易造成社会政治的动荡,这对于当代中国20年战略机遇期的平衡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中国部分地区推行的乡镇长直选和乡镇党委书记直选的实验,一方面充分反映了民意,激发了基层群众的参政热情;但另一方面,部分同志认为直选不符合宪法、政府组织法以及党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因此主张慎重。我们认为,直选代表着基层民主的发展方向,但是直选办法还有待成熟,所以不宜贸然向全国乡镇推广。否则,直选不仅不能充分反映基层党员群众的意愿,而且很可能被宗族、家族甚至黑金势力操纵。我们建议,要在试点区积极完善直选办法,改进乡镇党委政府候选人提名方式,待条件和经验成熟后再向全国推行。

4.巩固选举式民主的成果,积极探索协商式民主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我们应及时谋划、通盘考虑当代中国民主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央有关部门应及时制定民主发展的长期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及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在民主发展的形式上,我们应巩固选举式民主成果,大力推动协商式民主发展。如前所述,在当前提倡大规模竞争性直选条件不太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应巩固已经取得的民主成就,比如总结农村村委会直选的经验,提高其规范性、制度化、程序化水平。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在协商民主方面不断创新,在基层政治生活中,充分动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通过协商、对话、讨论、谈判等方式,就基层公共事务进行多方沟通,彼此达成共识,达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最终目标。我们认为,协商民主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我们建议地方政府在协商民主方面进行不断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