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广西的实践
7605800000036

第36章 文化建设(10)

7.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整体转换能否得到社会理解和用户接受,宣传工作非常重要。区广电局印发了《广西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宣传方案》,对宣传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各级广电部门充分贯彻落实。区广电网络公司做了大量的宣传推介工作:统一全区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宣传推广口号;播放权威专家的数字电视知识讲座;推出“数字导航”频道,全面介绍数字电视的政策、机顶盒的使用方法;举办大型“有线数字电视市民体验日”活动等。通过这些工作,让广大群众认识到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整体转换是一项政府工程、民心工程,使整体转换工作拥有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8.充分照顾社会弱势群体

整体转换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工作,兼顾各种家庭利益是实行整体转换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广西在推进整体转换工作中,遵循用户自愿转换原则,并由网络公司与愿意转换的用户签订转换协议。对暂时不愿转换的用户,继续提供中央、自治区以及市一级的四套主要模拟电视节目,保证他们的基本收视权。同时,充分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制定了8类具体人群的减免、优惠政策,全区共有45万户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视维护费用减免。这些措施为全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顺利推进创造了社会条件。

(四)广西广电网络整体转换工作对全国的示范意义

1.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可以实行整体转换

广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广西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的实践与成果表明,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为指导,自觉将广电行业的技术进步纳入信息化这一基本国策的轨道,把有线电视数字化当做当地实现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们理解有线电视数字化对于实现国家、社会、家庭信息化都具有重大意义,争取当地党委、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支持,就完全可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广西在以下几个方面所作的努力值得借鉴:一是通过收视维护费上调11~12元/月的物价政策,降低了整体转换的投资风险,为网络公司提供了最大的运营保障;二是通过150万元整合全区网络资产,盘活了10.3亿元的网络资产;三是通过搭建全区统一的数字电视平台,节省建设资金8142.5万元;四是借助银行资本,通过贷款3亿多元启动整体转换工程。

2.整体转换与网络整合可以协同发展

由于之前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主要以城市为单位进行,网络整合与整体转换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明显。但是以省(区)为单位进行整体转换,就必然涉及两者关系的处理。广西的实践表明,在“存量不变,增量分成”的思路下,有线电视的网络整合与数字化整体转换是可以协同发展的。网络整合工作做得好,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就会顺理成章。网络整合的关键是如何整合,要让各级广电局、网络公司和各地党委政府都满意,既要保证基层广电的利益不受损害,又要有利于全区广电事业的整体发展和长远发展。在广西,正是网络整合为整体转换夯实了坚实的网络基础。整合后的广西广电网络实现了自治区、市、县、镇四级贯通,垂直管理,初步呈现出了规模效应和聚合优势,节约了整体转换的成本,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网络整合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促进了县乡农村广播电视的发展,为村村通广播电视建立了长效机制。乡镇一级通过网络整合,将乡镇广播电视网络资产从文化广播电视站中剥离出来,上划到县广播电视局,由县广电网络分公司统一经营管理,聘请专职管理员负责村村通点的管理和维护。自治区广电网络公司统一投资进行网络改造,大大改变了县一级广电网络的面貌,网络改造与数字化整体转换同步推进大大加快了数字化的进程。这些对于全国都具有借鉴意义。

3.整体转换是有线网络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出路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广播电视、IP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不断涌现,不断提供新业务,不断满足人们的新需求。而传统有线电视已经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相关行业,处于被边缘化的危险境地。数字化已经成为有线电视巩固阵地、留住用户的必由之路。而整体转换是快速、规模化地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有效方式,是促进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换代、最大限度发挥有线电视网络作用的必然选择。广西以全区为单位进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实践,为区广电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线数字电视已经成为广西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手段。目前,广西广电局已经在思考整体转换后的运营增收问题,正在研究制定全程全网、双向互动、多功能业务开发的近、中、长期发展计划,力求使全区数字化网络发挥更大的潜能。广西的经验表明,只有通过整体转换快速实现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升级,才能为有线电视的持续发展找到出路,才能进一步巩固阵地,赢得市场。

目前,广西广电网络公司的经营重点和业务体系正在发生战略性转变,数字电视业务体系取代传统模拟电视业务体系,先后获得一批机关、大型企业集团专网建设项目,开通了一批付费频道、购物频道。公司还组织研发专网业务和双向互动业务,以进一步提升增值业务拓展和竞争能力。以全区统一的广电网络为依托,借助于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描绘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图景。

四、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区文化总体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一)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重点扶持党和国家重要新闻出版单位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要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着力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切实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电视进万家、农家书屋等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着力解决基层特别是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电视难的问题。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尤其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出台了《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桂办发[2006]48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致富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07]6号),为构建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十五”期间,广西文化设施建设总投资4.5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入力度最大的时期,也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最大、项目最多的时期。广西把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边境文化长廊”、“文化下乡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小康文化示范户建设工程”、“村屯优秀文艺队评选”、“农村文艺会演”、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1+10工程”等,广西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载体,不断丰富着农村公共文化。2000年以来,广西各级财政投入3亿多元新建扩建了达标的36个县级文化(图书)馆,新建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的505个乡镇文化站,建成400个村级示范图书室。

五年来,广西农村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4个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民间艺术乡10个,新建乡镇文化站571个、村级图书室示范点400个;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开通2个省级中心和80个基层中心;开展送书、送戏等下乡活动,共送书下乡56.15万册,举办各类培训班1522期,发放科技宣传资料46.85万份,送戏下乡5891场,观众达691万人次,送电影下乡7.22万场,观众1388.92万人次,发放22台流动放映车、371个电影拷贝等放映设备。

基层文化建设广泛深入。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广泛深入开展基层文化活动,评出了巴马县等6个自治区级文化先进县、武鸣县锣圩镇板新村潘立德等100户小康文化示范户和横县校椅临江壮歌剧团等40个优秀村(屯)文艺队;在参加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中,有4个节目分获金银铜奖,有5个社区和3位个人分获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和优秀辅导员;举办了第三届广西社区文化艺术节,评出一、二、三等奖33个。二是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150个基层中心的建点任务,新增数据4.6万条、图片2.2万幅、视频124个。三是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宣传活动周,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建设工作,申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四是开展“同在蓝天下,情系农民工”文化服务年活动,南宁市文化局等单位举办农民工文化艺术节;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文化服务工作。五是继续开展知识工程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开展送戏、送图书、送电影、送文化知识等下乡活动。

文化市场整治发展显成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以管理促繁荣,文化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宣传贯彻国务院新颁布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加强对演出市场的扶持、规范和监督,新成立民营演出经纪企业4家,商业性演出6000多场;二是加大网吧专项整治力度,制定自治区网吧布局规划方案,推进绿色网吧、商务网吧和公益网吧的发展,“广西电信绿色动力网吧联盟南宁傲世网络”等4家网吧获全国示范网吧;三是大力扶持发展正版音像超市和正版音像连锁经营,批准南宁市超发文化音像有限公司14家音像连锁店和南宁邮政图书音像有限公司13家音像连锁店开展音像制品直营连锁经营;四是严格对电子游戏机娱乐场所的管理,查处有奖游戏、赌博游戏等电子游戏经营活动,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致力寻求在文化服务与农民致富项目、与农民息息相关的生活需求、与农村优势产业开发、与乡风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上切入和突破,成为广西在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的一个主要工作思路。根据(桂政办发[2007]6号)文件的要求,广西文化部门探索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致富、农民生活、农村产业开发的最佳结合、精神文化与物质文明的和谐发展的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五种模式:一是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品牌,推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文化项目带动型“阳朔模式”;二是以绣球和壮锦等民族文化产品为依托,使之项目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民族生态文化型“靖西模式”;三是以各级图书馆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为渠道,帮助农民增长科学技能的文化知识致富型“横县模式”;四是以发展民族民俗娱乐文化为特色,开发生态旅游建设富裕家园的休闲文化旅游型“恭城模式”;五是以农民自办文化为切入点,实施科技引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农业生态文化型“北流模式”。

按照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到2010年,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体系要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县、乡、村文化基础相对完备,县有图书馆、文化馆(或两馆功能合一的综合性文化设施),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初步实现“一乡一站、一村一室、一人一册”的建设目标,广西文化部门将抓好面向农村、为广大农民提供精神动力的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文化小康示范户和村屯文艺队建设,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力争“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结构合理、网络健全、面向大众、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