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广西的实践
7605800000037

第37章 文化建设(11)

广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仍然是吃饭财政,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仅限于财政投入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认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着重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1.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应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合理布局,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公益性群众文化的投入;深入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要鼓励社会积极参与。要积极鼓励、吸引社会力量从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合力,分工合作,协调发展。鼓励个人、企业、学校、部队、社区和其他民间文化社团,围绕挖掘传统文化、倡导时尚文化、丰富社区文化、弘扬企业文化、推进廉政文化,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形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共同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应面向市场,不断引进市场运作机制,在投融资机制方面,在群众文化活动方式、管理体制和群众文化绩效评估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机制、制度,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康有序发展。

3.要阵地建设面向基层。应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固定阵地与流动阵地相结合的网络体系,加强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建设,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基层文化单位的活力明显增强,文化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文化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城市的问题逐步解决,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农村文化建设面貌得到改善。当前,要以建设综合性、多功能乡镇文化站为龙头,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巩固和壮大农村基本文化阵地;要大力推进文化生态村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破除迷信,移风易俗。

4.要形式手段多种多样。要鼓励、支持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创作和演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作品,以满足农村文化生活的需要;采取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多种形式,传播先进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搞好村容村貌治理,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结合民族特点、地方特色,整合农村文化资源,成立各种文体组织,建立各种教育基地,打造乡村特色的文化品牌等等。积极探索适合农村需要的文化服务方式和途径,使工作更易于农民接受,更能取得成效。

(二)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本节将结合广西的实际,提出如何用党的十七大理论指导和推动构建广西文化产业新格局。

1.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1)我区文化产业现状

近年来,借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春风,也受助于区党委的高度重视及得益于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广西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各个领域呈现出一片可喜的现象。2006年,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了全国文化产业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15%,而同年广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今,广西文化产业的品牌响亮,几乎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强势品牌,形成强势品牌推动百舸争流的喜人景象。在文化旅游业方面,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的大手笔——“梦幻漓江-印象·刘三姐”是文化旅游业的精品之作,同时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文化会展业方面,自199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享誉全球。由中国政府倡议、中国和东盟11国政府主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四届,为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被评为中国十大知名品牌展会;2006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荣获“2006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政府主导型展会”称号。在出版业方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进入了中国出版百强和大学出版十强,分别位居前50名和第5名,在地方大学出版社中名列第一。由上可见,近几年来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与经济文化发达的省市相比较,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总体来看还处于起步和初创阶段,存在较大的差距,文化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呈非均衡发展状态。主要体现在:一是总量规模和整体实力偏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偏低。2004年,广西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3%,无论是规模水平还是发展速度都落后于周边兄弟省市。二是文化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相对分散。广西文化产业领域小型企业居多,现代大型文化企业寥寥无几。2006年,文化产业单位数只有1.39万个,从业人员25.49万人,只占全区从业人员总数的0.92%。此外,现有产业集团与国内外知名的传媒企业相比,整体实力及经营水平亦有较大差距。文化企业跨行业、跨地区整合资源的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三是文化资源的产业要素开发和整合不够,资源占有意识和创新开发意识相对薄弱。目前,广西本土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全面系统的盘点与评估,文化产品特色不鲜明、品种不丰富、包装不适宜,缺乏系统超前、视角独特的二次开发,各种文化资源要素难以得到市场确认,难以完全转换成产业资源。四是优势产业不明显,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总体上看,广西的文化产业,除旅游、新闻出版、电视等效益相对好一些,具备了产业雏形外,其他文化产业的经营基本上处在零打碎敲阶段,都是小公司、小制作、小收入,低层次运作,小环境发展,松散型管理,难以发展形成产业规模,更谈不上培育文化市场。

(2)我区重点文化产业的确定与打造

在下一阶段,要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在深入挖掘和开发自身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确定我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打造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在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形成“两个支柱、四个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即广西要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出版发行印刷、旅游文化娱乐、影视制作、会展节庆、工艺美术等六大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龙头,带动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要推进文化产业技术和装备的更新改造,拓展文化产业的领域,增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成为支柱产业。打造和发展这些重点产业,必须认识到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文化市场已逐渐出现了与世界文化大市场接轨的趋势,广西文化产业正面临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只有抓住时机推出广西自己的文化品牌,才能在即将到来的国际化的竞争中赢得市场。根据广西的区情,应打破行政、行业、地域及所有制等壁垒,加快产业规模扩张的步伐,组建若干个文化产业集团或公司,如桂林旅游集团这样的演出集团、民间艺术品经营公司、文化旅游公司、演出经纪人公司等,实施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扩张,形成规模优势,抢占文化产业的制高点。要从增强我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要求出发,结合我区文化产业的现实基础,确立以旅游文化业、会议展览业、广播电视业、民间文化业等四大产业为骨干,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龙头,以带动我区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2.调整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1)我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现状

我区文化产业在布局方面虽然逐渐形成了按照“龙头带动,梯度发展,合理布局,发挥优势”的总体思路,构建有广西特色、功能互补的文化发展格局。但是从现实发展状况来看,我区文化产业在区域发展上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2004年末的相关数据显示,桂南沿海经济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有3480家,占全区的35.5%;桂东经济区2126家,占21.7%;桂北经济区1483家,占15.1%;桂西经济区1403家,占14.3%;桂中经济区1316家,占13.4%。桂南沿海经济区文化产业单位从业人员6.5万人,占广西文化产业人数的32.7%;桂东经济区5.97万人,占30.1%;桂北经济区3.79万人,占19.1%;桂西经济区1.71万人,占8.6%;桂中经济区1.88万人,占9.5%。桂南沿海经济区文化产业拥有资产115.2亿元,占广西文化产业总资产的42.0%;桂东经济区39.38亿元,占14.4%;桂北经济区73.44亿元,占26.8%;桂西经济区19.02亿元,占6.9%;桂中经济区27.18亿元,占9.9%。2004年,桂南沿海经济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6.5亿元,占广西文化产业全年营业收入的32.7%;桂东经济区5.97亿元,占30.1%;桂北经济区3.79亿元,占19.1%;桂西经济区1.7l万元,占8.6%;桂中经济区1.88亿元,占9.5%。2004年,桂南沿海经济区文化产业单位实现增加值43.7亿元,占广西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6.1%;桂东经济区25.56亿元,占21.1%;桂北经济区14.24亿元,占11.8%;桂西经济区7.05亿元,占5.8%;桂中经济区6.23亿元,占5.1%。

(2)调整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我区文化产业的区域布局有必要进一步调整。

第一要大力发展各地优势文化产业项目。要建构以桂林、柳州、南宁3个中心城市为主干,贺州、梧州、玉林、贵港、河池、来宾、百色、崇左、北海、钦州、防城港11个次中心城市为节点,覆盖全区的重点文化设施网络,建成若干标志性大型现代化文化设施和一批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基层文化设施,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健全,公益性与经营性文化设施有机分工、融合发展的全区文化设施网络,力争人均文化设施面积和设施管理运营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同时在文化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产业带,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在文化产业相对薄弱的地区,要集合力量嫁接国内外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发明,发展一批文化名牌产品、一批文化企业集团和一批文化支柱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文化产业门类。最后,实行内外并重发展的方针,着力发展一批文化内涵丰富、附加值高的产品。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原创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创作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要加大投资,扩大增量,建设一批现代化程度高的文化企业,从而实现文化资源的最优配置,扩大文化资源的效用。

第二要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山水文化、海洋文化、生态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现代传媒文化等优势资源,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做到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既各具特色、各展所长,又优势互补、相互辉映,做强做大全区文化产业。要完善提高《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桂林民俗风情园等项目,深度开发邓小平足迹之旅、左江花山崖壁画、田阳布洛陀壮民族始祖文化、桂东宗教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红水河文化、壮侗瑶苗少数民族文化、巴马长寿文化、右江河谷古人类遗址等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包括游览观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宗教朝拜、健身疗养、生态田园、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一系列旅游产品,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第三要着力增强文化产业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形成一地一品、优势互补、城乡互动的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要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桂林山水文化旅游节”、“河池铜鼓文化艺术节”做成知名品牌。要扶持开发“广西文化产业大厦”、“桂林刘三姐歌圩”、“南宁云水梦幻”、“南宁刘三姐国际文化园”、“中国-东盟艺术村”、“百越境界”、“桂林戏剧主题公园”、“广西民族文化博览园”、“广西奇观”等标志性的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开发建设全区“一地一品”民族文化产业特色品牌项目等。

3.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

(1)要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加快南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在创意产业里,人力资源排在了资源要素的第一位置。创意产业的发展靠创意阶层,靠创意群体的高文化、高技术、高管理。而目前在广西,南宁占尽首府之便宜,最具有发展创意产业的潜质,因而应该集中各方力量,加快南宁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在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及广西-东盟博览会的品牌会展业和广西电视台以女性频道突围的成功基础上,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发行出版业和娱乐休闲业。要充分利用南宁市地处中国-东盟区域中心的优势,加快会展业的发展,加强以南宁为中心的会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会展设施的功能及配套服务设施,广泛吸纳国内、国外节会来南宁市举办,尤其要努力推动一系列中国-东盟专业性、行业性展会在南宁市举办,将南宁市打造成为中国-东盟会展业中心。到2010年,引进国际或国内知名会展品牌达5个以上,培育5个以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本地会展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