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成电教师风采
7610400000027

第27章 生活创造每一天——访黄香馥教授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于把岁月变成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当我敲开黄香馥教授的家门,四壁书画,一株不畏风霜向晚晴的梅花进入我的眼帘,被时光剥蚀的水泥地书写着岁月的沧桑。黄香馥教授说,他已经退休了,他需要静。74岁的老人不希望接受采访。我望着他清癯的面孔,诱导地问及几个问题,拉开了他记忆的帷幕,那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把我带向过去半个世纪的时间表中。我明白有价值的人,是使自己留下足迹的人。

1929年出生于湖南省宁远县的黄香馥教授,从小就是个兴趣广泛、酷爱读书的孩子。当他高中毕业后,1949年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电机系,成为家乡育群中学引以为傲的状元。1952年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南昌大学工作。随着全国院系大调整,1953年他从南昌来到广州,在华南工学院电机系,师从冯秉铨教授并协助他做助教工作。1954年至1955年期间,他被派到北京清华大学进修,跟随苏联专家学习。1956年9月,他随着华南工学院无线电专业的搬迁来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他参与学校的筹建工作,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同年他的第一篇论文,参加科学报告会,刊登在《电讯科学》杂志的头版头条上。当时苏联的学术期刊检索了这篇文章。为此他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1957年,已经晋升为讲师的黄香馥,带领着学生们到南京实习。那时候,宝成铁路还没有通车,去南京的旅途要几经周折,乘一段路汽车,赶一段路火车。吃苦耐劳、认真负责,是他拥有的财富,也是那个时代的人对社会的诠释。当《电子管》这门课缺乏老师时,从没有接触过这类专业的他,毅然接受上这门课的任务,挑灯自学,触类旁通,开拓一片新的领域。他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潜藏着许多自己还不知道的能量,如果不去尝试,这些能量永远也没有机会大放异彩。他登上讲台教授《电子管》这门课时,学生反映良好。有他能直面困难的坚毅、乐观和勇气,那些像火山一样炙热的才情才会喷薄而出。1958年他担任二系206教研室主任职务,率领一批年轻教师在教学中作出了显著成绩,被学校评为先进教研室,并把他们集体的事迹刊登在学校校刊上。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到90年代,他先后承担了《无线电基础》、《无线电接收设备》、《电子路线》、《微波固体电路》、《宽带匹配网络》、《网络理论》、《随机过程理论与应用》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与同事们都说之所以黄教授讲课非常好缘于他的功底深厚。

一个人要想成就事业,首先在于你敢不敢去做,有没有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黄香馥教授在微波电路与系统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系统和特性,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他是“电路与系统”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他负责研究的“电子对抗”项目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8年完成电子部的科研项目“P波段宽带干扰侦察接收机”,获四川省科技大会奖,并获1981年电子部科技成果奖,1985年至1988年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宽频带大功率微波固体电路研究”,荣获198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编出版教材5本,其中他主编了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第一本《微波电子线路》教材,1987年获电子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986年他主编了由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第一本《宽带匹配网络》专著,作为研究生教材和参考书;1987年他主编的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微波固体电路》获得电子部1991年度优秀教材一等奖;1989年他主编了研究生和工程继续教育的教材《网络分析与综合导论》。他主要发表的论文《几口网络散射矩阵不变性定理及其应用》、《不定散射矩阵与等余子式和矩阵》、《微波晶体管三口S参数与双口S参数的互换》等共50余篇,并到过英国、法国、日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交流。

思者无畏,行者无疆,让行动插上思想的翅膀,曾经担任过七系副系主任工作,1982年晋升为教授的黄香馥,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就在这一年,学校领导调他筹建研究生部,并担任研究生部主任职务,他明白肩负的历史使命,见困难就上,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1982年至1992年十年期间,为学校争取博士点,重点学科建设,成立研究生院等工作,他经常到教育部沟通,可谓呕心沥血。这行之有效的“沟通”,就是一种竞争方式,更是一种能力与素质的体现。黄香馥讲述了工作中的一个插曲:为争取建立研究生院,1985年他与当时任副院长的刘盛纲院士一起到北京,向电子部和教委汇报工作,由于没找到住处,只好住在地下室,一住就是好几天。我校《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等3个重点学科和增设到10个博士点的建立,为学校进入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知名度与美誉度,更离不开求真务实的作风,无论是研究生的招生工作还是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他所做的工作都卓有成效。他知道加强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至今学校研究生院的成立与发展和他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我明白,一个人的才华没有必要在所有的人面前显露,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两个人赏识也就足够了。

习惯造人,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够把美德化为生活习惯的人,值得羡慕。黄香馥思维活跃,迎难而上。他说,他这个人最大特点是辛勤刻苦与持之以恒。我认为事业的成就,或许就是意志与毅力的较量。他的生活习惯潜移默化地传给他的学生。他培养并指导了10余位博士生,他为我国《电路与系统》学科培养出第一个博士生。他的博士生有的在国外从事科学研究,有的在国内大学担任领导职务,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也有的在国内企业担任总裁职务。他常告诫学生,每个人都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然后实现自己的抱负,他用智慧浇灌着学生们通向成功之路。

真诚便是美。黄香馥曾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是四川省首届学位委员会委员,我校博士生导师,曾受聘为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安徽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校的兼职教授。他与人合作,总是坦诚相见,把友情和宽宏送给了别人,因而他的朋友很多。他还极力推荐年轻人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工作。与他相处过的人都认为,黄香馥教授本人就像是一杯龙井茶,一直香浓,需要慢慢地去品味,品出情感,品出生活,让人回味,溢出新感觉。

古人云,仁者寿。人到晚年,也只有端正了生活态度,才能享受美丽的夕阳红。黄香馥教授告诉我,他是个爱好广泛的人,年轻时爱拉二胡,打乒乓球,游泳,打篮球、排球,他还曾是学校体育比赛的主力队员。他喜欢听京戏,下象棋,写旧体诗词,也爱好书法。过去为了教育事业,忙于工作,抑制住自己的喜好。现在颐养天年之日,他购得棋艺期刊,每天研究棋艺,其乐融融。人生哪有终点,快乐生活每一天,自然界和生活中到处都有不息的命运交响乐。

(柳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