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管教授即开始组织本校马列课教师酝酿课程改革,十四大后正式实施,并主动申请成为四川省两课改革试点和国家教委两课改革的联系单位。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以,在改革课程设计上,他提出的总体思路,即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课程设置的主线,统帅各门课程的构建,作为课程内容设计的纲领,建立起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教学中心内容的新体系;照顾学科特点,依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同构成部分,分设不同课程,全面的系统的准确的深入讲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满足学生思维焦点、社会热点、时代特点和教育规律的要求,形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新体系。
几年来,管教授在国家教委、省教委的指导下,在校院两级领导班子的支持、帮助下,紧紧依靠广大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团结同志,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全身心地投入了改革。在实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对教学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形成了新的教学方法。第一,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思维热点,增强针对性为教学的起点;第二,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第三,理论联系实际,正视现实,在解决学生深层次问题上下工夫;第四,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授课艺术,采取启发式教学;第五,充分发挥我校优势,广泛使用电化教学等现代化手段;第六,加强实践环节,采取各种形式,利用各种机会,借助各种媒介,巩固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扩展教育深度;第七,严格教学管理,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改革考试制度,建立起学习激励机制。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便于学生接受,具有时代气息的“坚、强、严、爱、高、准、广、巧”八字育人模式。
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由他担任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马列课的章程、条例和操作规范,强化教学的科学性和正规化;对马列课教学实施必要的政策倾斜,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在管教授的主持下,经过五年的努力,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突出了马列理论的声音,争取了各级党政领导和各个职能部门的重视、理解和支持,赢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有的地位,国家教委朱新均、杨瑞森、奚广庆等有关领导多次来四川深入我校实地考察课程改革的建设情况,对改革和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的评价。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稳定了师资队伍,增强了马列主义理论课的实效性,学生感到改革后新开设的课程能入耳入脑,愿听愿学。据抽样调查,学生出勤率高达98%。92%的学生明确表示十分欢迎和喜爱改革后的政治课。由管教授参与撰写的反映改革成果的学术论文发表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思想教育研究》、《中国电子教育》等刊物上;《教学与研究》、《中国教育报》、《四川教育导报》先后介绍了我校马列课改革的成果,在全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管教授又率领各教研室、教学组编写便于操作的教学大纲,以学校教师为主编辑出版了四部改革教材和一部教学指南。这套大纲和教材、教参坚持了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做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点,反映了学科前沿和改革中的新成果;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把马列原理贯穿于每本教材之中,理论与实际统一;妥善编排了学科体系,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管教授主编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1994年获四川省德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他主编的新教材《当代世界与中国国际战略》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一致赞誉“具有开拓性的意义”。1993年以来,管教授曾四次在全国性的会议上介绍改革思路和经验,1995年10月国家教委正式委托他主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设计”的国家课题,他曾两次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6年由他主持的马列课改革的教学成果,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推荐为国家一等奖。
改革激励了科学研究,带动了学科建设。课程改革激发了教师们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的急迫心情。管教授把中、青年教师们组织起来,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各个学科的基本理论、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中提出的和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组织科研攻关。在他带领下,参与和完成了两项国家级研究课题,中华社科基金两项,五项省级重点研究课题,五项横向协作课题。
马列课的教学和改革还促进了学位点的建设。1995年,我校增设了以管教授领衔的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此硕士点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马列主义理论课的进一步改革,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改革也促进了硕士点的建设与发展。
管教授以改革为旗帜,以研究课题为中心,吸引了一批中、青年教师,并以传、帮、带各种形式培养其研究能力,挖掘其创造潜力,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带出了以邓淑华、祝小宁、薛晓东、先幼果、吴满意等一批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卓有成就的青年教师,他们有的被评为青年专家,有的多次获省级奖励,有的评为“校十佳青年”,成为改革的骨干力量。在管理中,管教授注重思想教育与感情投资相结合,推动教师互帮互学,交流学术观点和教学经验,强化试讲示范,形成集体备课、听课制度,带动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专业配套,具有主人翁精神,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管教授常说:“要在改革中建设队伍,在实践中锻炼才干。”在长期的改革、教学、科研的探索过程中,他深切地体会到纯粹的理论教育是无法赶上现代社会飞速前进的步伐的,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近十年来,他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从国有大中型企业到乡镇企业,从电子行业到煤炭、建材行业,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他曾两次到贵州凯里华联无线电器材厂,组织编写了《华联无线电器材厂的思想政治工作考查》一书,荣获四川省省级学会的奖励;两次到永川永荣矿务局,深入矿井第一线,与矿工交流思想,寻求适应时代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五次到攀枝花矿务局、广厦建材总厂搞调研。1993年,他主编完成了《来自攀枝花矿务局的研究——市场大潮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一书,1994年此书获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午,通过多次联系,管教授与绵阳城郊乡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合同。绵阳城郊乡成为我校的马列理论课教学、教师调研社会实践基地,并提供奖励基金。在管教授的带领下,学院多次组织教师、学生到该乡所属乡镇企业进行考查、调研,并获得四川省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他还结合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在绵阳城郊乡倡导成立了乡镇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
“歧路又歧空有感,有史凭谁定是非”。站在已有的事业基石上,管文虎教授更觉得任重而道远。现在,他正主持一项国家课题的研究,还在继续“啃”着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课的改革;对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宏观研究也是他的毕生追求;同时,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望着管文虎教授那充满自信与智慧的面庞,我们深信他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更大的进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正是管文虎教授人生的真实写照。
(申小蓉于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