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成电教师风采
7610400000036

第36章 甘做一颗铺路石——访周明天教授

1985年的11月16日,对于计算机学院周明天教授来说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科研上正如鱼得水的周明天教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他已经46岁。

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这个愿望等了几十年。周明天生长在一个革命职员大家庭,兄弟姐妹十个,哥姐们早早地参加了革命,特别是他父亲作为一名老教育家、全国政协委员、民主人士,在80岁的时候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件事给周明天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家庭的影响下,周明天在高中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入党不是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入党,入党要有一颗赤诚之心,要经得住考验。”周明天常常以此激励自己,要求自己。

1962年,刚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周明天来到我校,开始了他的人生追求。1964年,他由自动控制改行搞计算机,从此就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计算机事业。当时,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刚起步不久,他虚心向同行请教,忘我钻研,不断积累,很快就在计算机领域崭露头角。

1980年,周教授考取了国家公费访问学者并到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访问学习。1983年、1984年,周教授又到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考察学习,并兼任美国立华/汇联计算机学院工程公司技术总监。在国内外的学习研究生涯,大大拓展了周明天的学术视野,打开了他科学研究的思路。在此期间,他主持完成了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0600“紫金Ⅱ微型机系统”的创新和开发,这是我国第一台0600微型机系统,该机既与苹果机兼容,又做了若干技术改进,在当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此他获得了1985年的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也是电子科技大学首次获得该奖。该项成果迅速实现生产转化,产值逾亿元,并被列入“中国计算机事业30周年大事记”。接着他乘胜追击,于1984年主持开发研制出我国第一台16/32位的MC68000微机系统,他也因此获得四川省和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还与我校刘锦德教授、卢显良教授一起开发了我国第一台“华胜系列32位工程工作站”,其生产转化的产值也逾亿元。

一项项的科研成果,给他带来许多荣誉。他连续三次获得国家三委一部颁发的显著成绩表彰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四次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200篇。编、译、审著作10部,其中《TCP/IP网络原理与技术》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推动了我国对INTERNET关键技术的研究。他用自己的辛勤工作和累累硕果向党递交了一份份圆满的答卷。

入党之后,周明天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了。他不仅搞科研,也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对于当老师他有自己的看法:“为师,应先为人,做学问也是如此,只有一个人思想品质达到了要求,才能当好老师,也才能在学术科研上有所建树,尤其是党员教师。”现在他已经培养出了15名博士生、87名硕士生,桃李满天下,如原计算机学院的吴跃院长、信息中心汪文勇主任都是他的得意弟子。他本人也于2001年获得四川省第一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称号。

1994年起,周明天担任计算机学院院长,工作更忙了。“既然是党员,就要有党的优良作风,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科研加行政工作加教学,还有受学校指派的各种社会兼职,周教授经常是分身乏术。家里的事情根本顾不上。2000年他搬新家,从选材购材、装修、搬家到布置,所有的事都由妻子一手张罗。他把深藏在心中的对妻子的感激化作工作的动力。工作中他不只是听别人的汇报,还常常是身体力行,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计算机学院建设的第一步,并改善了学院的教学科研环境。

“现在自己年纪大了,计算机学院亟待产生一批杰出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所以现在我既要全身心地支持学院年轻班子的工作,又要甘做铺路石,做孺子牛,全身心地培养他们,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为此,他常常要在科研上做指导性、策划性的工作。为了扶持青年人尽快成长,他不计名利,默默地为计算机学科的发展竭尽心力。如在组建电子科技大学卫视通信息安全实验室时,他为申报成功做了大量工作,但坚持不当第一申报人。在我校申报计算机一级学科时,周教授积极奔走呼吁,成功背后凝结着他的心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周明天教授就是这样始终如一地燃烧着自己对党的赤诚,为了我校计算机学院的发展,甘做一颗铺路石。

(王坡 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