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成电教师风采
7610400000042

第42章 师心一泓润兰蕙——访徐全智教授

认识徐全智教授是在2002年的早春。一位瘦瘦小小的女教授拿来一纸“数学建模”参赛成绩,希望校报能关注数学建模队的同学和老师。我们来到位于科技实验大楼一楼的建模实验室(那年春节,他们在那里完成了三天三夜的竞赛)徐全智教授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什么是建模,数学建模的实际运用和它对思维的锻炼……

从那时起,我们知道了数学建模,记住了一位叫徐全智的教授,记住了她的执著、她的忘我,她对工作、对学生的深深挚爱……

2005年的早春,我们再一次敲开徐教授的家门,在徐教授灿烂的笑容中探访她28年如一日醉心教育的“模型”。

“被迫”走上的数学之路

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任何时候都要读书!

1969年,在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年仅16岁的徐全智来到农村,接受锻炼。那一年,她刚刚初中毕业。年纪尚小、从未摸过农活的徐全智很快适应了农村的生活,但她的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小秘密——读书。临行前,父亲的一席话深深刻在她幼小的心中:“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读书,任何时候都要读书!”徐全智是带着哥哥姐姐的课本来到农村的,那时候,任何能找到的书本都成为她至爱的宝贝。晚上,累了一天的伙伴都早早进入梦乡,徐全智却偷偷点起油灯,躲在蚊帐中看书。

招工进城以后,徐全智进厂做了一名车工。由于父亲是大学教师,家庭成分不好,重新走进课堂一度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看着别人一个个走进大学校门,徐全智回家抱着母亲痛哭。就在她带着红肿的双眼上工的时候,一个素不相识的工友告诉她:“你被保送到中山大学了!”

时至今日,徐全智教授回忆起当年仍不禁歔欷,感叹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虽然数学不是她希望的专业,但对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她依然倍加珍惜。

大学里却并不能安心学习,运动、串联是同学们最重要的“功课”,学习则被批判为“知识私有”。幸运的是,徐全智遇到了几个同样渴求知识的同学。中山大学有很多枝叶茂盛的大榕树,树影掩映中藏着一片幽静的去处,几个人欣喜若狂——终于找到可以自由学习的地方!虽然每看一回书,都有额外的“收获”——蚊子咬的一身包块。

就在这样的坚持下,徐全智踏上了一条艰辛而迷人的数学之路。

开启心智的教育者

挽救一个学生,就是拯救一个家庭!

1976年,徐全智从中山大学毕业,走上了电子科技大学的讲台,成了一名教师。

“工人损坏一个零件损失有价可计,农民误了水肥也不过耽误一季庄稼,当教师教不好却很可能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家庭的希望。”“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走上讲台,就必须对台下所有的学生负责。”从教28年来,教过无数学生,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堂课,徐全智教授都这样告诫自己。

《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都是徐教授教了很多年的课程,内容了然于胸,评教年年优秀。但每次上课前,她仍会认真备课。她说:“知识在不断更新,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必须增加备课内容。更重要的是,每堂课面对不同的学院、不同的学生,学生接受能力和接受倾向是不同的,每一节课都应该有不同的准备……”同学们说:“徐教授的课清晰明朗,知识丰富,讲授富有激情,引人入胜。”

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徐教授却能令学生听得兴致盎然,笑声连连、掌声不断。这需要高超的讲课艺术。但徐教授却说:“从教28年,我越教越害怕、越教越心虚:数学基础可能影响工科学生的一辈子!这种责任感让我对每一次上课、每一个学生尽心竭力。”正因为如此,徐教授说自己“眼里揉不进沙子”。作为《概率统计》首席教师,她毫不留情地拒绝不合格的老师上讲台,对部分上课不负责任的老师更是严厉批评。并非想与人为难,而是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使然。而与自己有关的名和利,她从不计较,但只要是与学生有关的大小事情,她却斤斤计较。她说:“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教学质量的下降也许是百分之几的小数字,但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却是百分之百!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多少家庭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些大学生身上,我们不仅要看到学生,更要看到学生背后父母殷切期盼的眼睛!”

上学期,由于部分同学放松学习,上课出勤率、作业完成率都很低,徐教授心里非常着急,一次次找到学生处、教务处,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半期考试,《概率统计》不及格率非常高。面对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徐教授心急如焚,她说服带动课程组的老师,每周抽出两个晚上给不及格的同学补课,一个一个地了解情况、一个一个地督促做作业……一直坚持到期末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绝大部分同学都通过了考试。一个同学感动地说,徐教授,我再也不逃课了,因为给我补课,教授增加的负担太多了!

名利场与事业地

建模队不是名利场,而是我们培养学生的事业地!

2004年,我校建模队获得美国交叉学科建模竞赛杰出奖,这是自1993年参加建模竞赛以来我校获得的最好成绩,也是担任建模队总教练的徐全智教授12年心血的结晶。从1993年受命负责建模工作,12年辛劳,12年坚持,12年奋争,个中滋味,只有徐教授自己知道。

1996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覃思义老师进入建模队工作,那时队里条件很差,没有固定的培训场地,每一次参赛,从教室到比赛用电脑,从报名费到桌椅板凳,每一件事都必须教练亲自去落实。最初建模队经费不足,每次租借桌椅,都是徐教授掏押金,没有办法报销的费用,她就自己掏腰包。

建模队出成绩周期长,寒暑假、周末培训加班多,教练基本没有假期,收入也受影响。许多年,建模队教练换了一茬又一岔,只有覃思义、杜鸿飞等几个年轻老师坚持了下来。覃老师说:“建模训练的魔力吸引了我,徐教授的人格感动了我,让我下定决心留下来和她一起干。”

“搞建模没有名和利,他们把这里当成培养学生干事业的地方。”谈起这些年轻老师,徐教授忍不住赞叹夸奖。工作中,她也积极为这些好学上进、不计得失的年轻人创造成才条件。2001年起,担任总教练的她不再挂名指导参赛队,把荣誉让给年轻同事。

徐教授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学生身上。对此,去年获得美国建模竞赛杰出奖的苏学渊同学感触颇深。一次上课后,苏学渊有问题没弄懂,时间已经很晚了,他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给徐教授打电话请教,徐教授愉快、耐心地给他讲解,直到他完全弄懂。一次一次的请教,苏学渊和徐教授成了忘年之交。获得建模杰出奖以后,徐教授又鼓励苏学渊抓住机遇,争取深造,规划新的人生道路。不但对优秀学生,就是对许多素未谋面慕名找上门的学生,徐教授一样热情接待,悉心指点。

拳拳师心育出桃李满天下,每逢佳节,同学们的问候像雪片般飞来,此时是徐教授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

然而直率开朗的徐教授说起自己的孩子却不禁泪下。许许多多的日子,她为学生的成绩操心、为建模忙碌,而自己的儿子,她却抱着“成才靠个人”的想法;她把儿子的大学、初中同学送上了杰出奖的领奖台,却忽视了聪明、懂事的儿子也会遇到挫折、也需要妈妈的关心。作为母亲,徐全智教授有时会抱怨自己粗心,太关注工作而忽视儿子。但她说,“相信儿子会顺利渡过人生中的每一次的挫折。”

“敢哭敢笑、敢怒敢言,敢说敢做,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生命,把学生看得比什么都重,这就是徐全智教授!”应用数学学院副院长傅英定教授这样评价自己的爱将。

徐全智教授这样评价自己:其实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一个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老师。一辈子,从来没有一堂课迟到,从来没有一堂课随随便便糊弄学生,从来没有一堂课提前下课。

平凡吗?平凡!然而这些看似平凡的事情背后,却深藏着她对学生深深的爱和培育英才的一片师心。

(安澜子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