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成电教师风采
7610400000049

第49章 树人——访张树人教授

如同川剧变脸一样,张树人教授主演的角色总是在不断翻新,刚从我校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职位卸任,就立即走马上任,担任成都成电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但不管角色怎样改变,对于张树人来说,教师本色这一点却是历久弥新。

翻开张树人的履历,不长的文字却记载着厚实的足迹:2000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4年获全国优秀发明专利奖一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2006年获国防科技二等奖一项。但最值得纪念的却是在2003年,这一年,张树人双喜临门,继荣获成都市“创业人才奖”后,又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表彰,并与教育部50名先进个人一起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科研强者

在透明的镜片下,张树人教授诚恳的眼神、宽厚的笑容、质朴的气质让人如沐春风。回忆起过去的岁月,已近天命之年的他不胜感慨。张树人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在19岁风华正茂的时候,成了上山下乡的知青,在当时的成都市金牛公社度过了三年半的知青岁月。而这三年半的时间使他成了方圆数里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典型。张教授坦言:“我没有太高的境界,就是想争表现,好早点儿回城。”但事实上,这三年半的知青经历,为他贮藏了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吃苦耐劳,更贴近实际”。

正是凭着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劲儿,他于1978年考进华南理工大学,开始了电子陶瓷元器件专业的学习;正是凭着这股劲儿,他又于1983年考上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研究生;也正是凭着这股劲儿,他在常人认为枯燥的材料世界里默默耕耘,寻觅着人生的快乐,并取得了一项项丰硕的成果。

如果说知青经历磨炼了他的意志,四次出国研究则大大开拓了他的学术视野和治学思路。他于1990~1992年获中英友好奖学金资助,赴英国威尔士大学做访问学者,并分别于1994年、1998年两度应邀赴美国作短期访问研究。2000年作为公派高级访问学者赴英学习三个月。但国外的优裕生活丝毫不让他留恋,他的心时刻牵挂着祖国。张树人说得很朴实:“在国外,那里的政治、社会体制都与我无关,发生什么事情也跟自己毫不相关,热闹是他们的,我无非是看看热闹。但在自己国家就不一样了,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都是实实在在的,让人有归属感,随时都令人激动。我喜欢这种融入的感觉,我希望用自己所学,尽量为国家做点儿事。”

随着视野、思路的开阔,他带领由钟朝位、周晓华、杨成韬、吴孟强、刘敬松等科研骨干组成的研究群体广泛涉猎电子材料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圆满完成了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半导体陶瓷电容器“863”重大课题、高可靠多层陶瓷电容器及高导热纳米BeO陶瓷等多项部级研究项目,并成功实现技术转化。2000年以来,他领导的课题组完成了重点科研项目省部级鉴定6项,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作为课题负责人,他目前承担了6项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近5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Phys.Rev.B、J.Appl.Phys.、Jpn.J.Appl.Phys.、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Physics Letters A、Thin Solid Film、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 in Electronics、硅酸盐学报、无机材料学报、真空科学与技术、仪器仪表学报等发表论文80余篇,被SCI收录30多篇、EI收录20多篇,参编专著3部。

但他又与一般的学者教授不同,他不仅是一位学者,还是一位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技术推广者。张树人认为,追求真理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服务社会更是科学工作者价值的体现。只有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价值。因此,他把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自己的一项使命。在他宽厚的笑容里,蕴藏着经营管理者敏锐的嗅觉,使他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的大潮中能够准确定位,有效地整合资源,将自己的科技成果成功推向市场,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新型高性能电子元器件技术入股组建的成都宏明电子科大新材料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国内高性能半导体陶瓷电容器及高可靠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龙头企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润总额达4200余万元,促进了电子元件行业的技术进步。

他带领课题组成功实现“863”计划新材料领域重大课题“高性能半导体陶瓷电容器”研究成果的生产转化,在国内唯一掌握了半导体陶瓷电容器全系列配方关键技术,攻克了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向大批量生产的关键技术——陶瓷半导体烧结及热处理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大幅度降低了工艺设备造价和生产成本。生产的半导体陶瓷电容器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体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研制开发的高介高可靠X7R特性MLC陶瓷材料、耐高温X8R特性MLC陶瓷材料的技术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技术发达国家对这种瓷料的技术封锁,并在成都宏明电子科大新材料有限公司MLC军标生产线上生产多种军工急需的大容量多层陶瓷电容器,有效地促进了国内大容量MLC生产的技术进步,满足了多项重点军工配套的需求。上述高新电子材料技术转化成果也被列为学校“211工程”建设验收总结中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他主持研制的高导热纳米氧化铍陶瓷专利技术研究成果在四川宜宾国营799厂实现了技术转化,生产的高性能导热元件的关键性能指标达到了美国和俄罗斯的技术水平,满足了大功率行波管重点军工型号工程配套的需要。

目前,张树人教授除当选为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元件分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子陶瓷分会副理事长外,还担任着四川省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国家国防新材料科技奖评委、国防科工委科技奖评委等社会职务。

谆谆师者

韩愈说: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与他的名字一样,百年“树人”,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是张树人教授的另一夙愿。

1998年,张树人教授受聘为我校材料物理化学博士点的博士生导师,2000年以他为学术带头人成功申报了材料学博士点。长期担任本科生《电介质物理》、《电子陶瓷》课程、研究生《电子陶瓷物理》、《铁电材料与器件》课程主讲教师。已指导数十名博士生、硕士生。张树人教授带过的学生都为他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谦和宽厚的学者风度所折服。

“与他们交朋友,这点非常重要。”张树人与学生交流的诀窍其实很简单。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成长经历与老一辈有明显差异,在与他们沟通交流时也就必须有全新的眼光和手段。在张树人眼里,尽管这些孩子有着缺少吃苦耐劳精神、难以以积极心态面对挫折和批评等不足,但他还是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从其个人的长处入手培养学生。

当代的大学生们身上也具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他们社会责任感较强,环保意识浓厚,愿意参与社会活动,尤其是公益活动等;他们思想敏锐,性格直爽、坦诚、无城府等,这些使张树人意识到,对待当代的青年人,要特别注重兴趣引导,“把握好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乐意与你沟通交流。”

正因如此,张树人教授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相龙成,这位来自山东的男孩子,目前正读研三,在导师张树人的引领下,已经有两年的科研经历。两年里,张树人老师留给他的最大印象就是随和、宽容。“他要求学生不断上进,但对学生偶尔犯的一些小错误一般都挺宽容的,跟着张老师,心里挺放松,没有那种对老师的畏惧感。”很明显,相龙成很满意张树人教授对学生的这种“放纵”,“我希望今后跟张老师一样,与实际紧密结合,将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科研、育人,孰轻孰重?也许这是一个类似于鸡和蛋谁先谁后的两难问题,但张树人对此的答案却很明确:两者并重,育人为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没有扎实的科研功底,育人只能是一句空话,但只顾埋头科研,就丧失了高校教师起码的责任。在他的弟子中,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提倡的“四心”:上进心、责任心、平常心、博爱心。在他看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四心”就是培养出一名有为青年的硬杠子。

花开千树艳,蒂落桃李欢。创业者、老师、经理、科技工作者不同的角色,张树人教授把它们进行了奇妙的融合。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融合是生命力难以企及的奇迹,但对于张树人教授来说,这种融合无疑是生命的跃动,是他的快乐之源。

(海涛 黎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