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成电教师风采
7610400000082

第82章 师生缘——访青年学者陈祝明

跟陈祝明老师预约采访时,他说:“我哪有什么好报道的事迹?都是自己的工作啊。”

陈祝明,电工学院副教授,从事雷达系统和雷达信号处理方面研究,是我校电子设计大赛和创新基地的指导教师之一。由于他在教学、科研方面与学生培养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带着尊敬与好奇,我们走近陈祝明。

教师的责任更大

一提起比赛和创新,陈祝明老师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我们学校可是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的元老哦!已经取得的最好成绩是8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现在目标是保持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冲击特等奖,这也是我们唯一没有拿到的奖项。”说到这些经过不懈努力获得的成绩和今后的目标,陈老师脸上写满了自豪与期待。

让创新成为一种风气——这一直是陈祝明和他同事们追求的目标。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2005年,我校学生团队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对于创新,陈祝明感触颇深,“创新是意识加能力。意识就是需求和动机,要让学生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因为有了兴趣才可能培养能力。我们就是要从本科开始培养学生的兴趣。创新也是能力加表达。学术需要交流,要让别人知道你能!要让工科的学生学会如何与人沟通,这种能力会让他们受用一生。教师与一般研究人员的区别在于,教师要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他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建立一种意识”。

陈祝明不但要求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他也是一个喜欢创新并敢于探索的人。经过多年在雷达系统和雷达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他参与了国家“八五”重大技改项目“高炉微波料面检测系统”、“八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的研究”(获得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项目研发,还担任多个国防科技项目课题负责人。

“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一心一意只想搞好研究,带好学生。”陈老师的同事、电工学院副院长钟洪声这样评价他。指导学生竞赛是一个辛苦又默默无闻的工作,但当2004年学校决定建立本科创新基地时,陈祝明立即加入了指导教师团队。陈老师说,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理念应该越早越好,作为老师,他义不容辞。

教师是一生的追求

谈到师德,陈祝明老师讲了一个对他影响很深的事例。电工学的姒牟孙老师,一生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些本科的同学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在学习上采取应付的态度,抄袭别人的作业和研究报告应付老师。学生对自己的学业都不重视,一些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也就采取同样的态度,草草打个分数了事。但姒老师却认真地批阅每一份作业和报告。就算是对学生抄袭,内容完全一致的作业和报告,他都一笔一笔认真评判,并把自己的评判意见写在每一份作业上面。他说:“学生对自己不负责任,我作为老师就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他们。”

讲完姒牟孙老师的故事,陈祝明说:“什么叫做‘师德’?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表现!这位前辈的行为让我深深地理解到‘教师’这个职业言传身教的重要性。”陈祝明认为,良好的学风来自于规则的约束加老师的引导。教师不但要以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得到学生的认可,更要用高尚的思想和正确的行为影响学生,既要传授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我们就像师傅带徒弟一样,手把手,一点一滴地教他们。”陈祝明最希望自己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磨炼能够成为专业上过硬,为人处世上能得到外界肯定的人。

“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要看很多年以后学生们是否还记得你。因为,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陈祝明说,教书是塑造人的工作。老师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工作者,塑造出合格的产品,离不开“认真”二字。

在采访中,陈祝明不止一次地提到“认真”二字,对他而言,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是自己一生的追求,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到“认真”二字。

师生是一场缘分

陈祝明与学生们向来保持着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总是以“师傅”跟“徒弟”来称呼对方。

作为师傅,陈祝明对学生的管教毫不马虎。一提到他,学生印象最深的就是治学严谨。学生们都说陈老师在教学上的精益求精让人见了就会觉得他很累。陈老师担任了本科生的“遥测遥控原理”和研究生的“软件无线电技术”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他的课件永远都是格外翔实,去听他的课总能看到几大黑板的粉笔板书。因为他不但坚持每次上课之前准备好教案,在课堂中还要针对在场学生的实际情况额外增加很多板书,随时调整授课的方式和范围,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正因为这样的认真,据说他担任教学的研究生课程“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课堂经常爆满。

担心同学们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弱,陈老师要求所有研究生在每周例会上必须轮流站在投影仪前展示并解说研究情况;担心同学们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写作能力不强,他规定学生修改论文和报告至少达到五遍以上,包括标点符号在内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反复推敲,直到经他检查认为没有瑕疵为止。

陈祝明对学生的生活也是呵护倍至。04级的孙海明同学曾经不小心摔伤了腿,躺在医院不能动。因为家远在江苏,陈老师一直操心到底,专门到医院探望,安排同学轮流陪护,还自掏腰包送去一笔钱。孙海明同学说,“我对老师的感激,光凭一声谢谢,是无法表达的。就借用师傅说的那句话吧,‘师生是一场缘分’”。

陈祝明对学生的爱还体现在治学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正是通过这些点滴,才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他对事业的热爱,才发现这位看上去直爽、硬朗的重庆男子性格中细腻的另一面。

后记:采访结束的时候,记者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最棘手最苦恼的事情是什么?陈祝明告诉我们:“学术上的困难很正常,经过反复研究总能解决。不能教好学生,才是我最担心、最痛苦的事情。”

还是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陈老师总是挂念着他的学生,关心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关注着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他甘愿做学生成才路上的一颗铺路石。

(吴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