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件事,说的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乘坐公共汽车,见到一位美国老人,便礼貌地站起来让座。老人不仅不感谢他,还面露愠色,道:“我是男人,不是女士,难道你看不出来!”留学生道:“可您是老人呀。”老人更加恼怒了,指着留学生吼道:“你居然把我看成了老人,我真的那么老吗!”说完悻悻然地走了。留学生一脸委屈。
如果在中国,这位留学生的做法不仅没有错,还应该受到称赞,但是在美国,没有人把自己当成老人对待,而且也特别讨厌别人把自己当成老人来看待,这位留学生的礼貌反而在无意中伤害了那位美国老人的自尊。学会维护别人的自尊,在日常交际中应该说是相当重要的,而且抓住别人的心理,适当地满足别人的自尊,则可令你在交际中成为“得道”者。我认为,在交际中要做到不刺激对方的自尊,应该首先做到以下几点:
不把对方的缺点当笑料;
不将对方的憾事当秘闻;
不要过于显示自己的优越感;
不要表现出对对方不屑一顾的神态;
不要使对方有被压制的感觉。
在伤害别人自尊心的同时,你也会被烙上“无知”的标签。
孝敬父母是我们一生的信守
《塔木德》这样告诫人们:“不管你是十恶不赦的罪犯,还是遵纪守法的臣民,都得把孝敬父母看成是自己的天职,哪怕你是落魄天涯,衣食无着的人。”
犹太人认为:人最亲近的伙伴是上帝和母亲。犹太人拉比说,当人尊敬父母的时候,也等于在尊重上帝,所以犹太人非常孝敬父母。
犹太人认为赡养父母,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只要对造物主的敬重还没有消失,赡养双亲的律例将永无止境。
被称为乞丐股票超人的约瑟夫·贺希哈,是纽约成功犹太商人的代表,经历了从地狱到天堂的沧桑人生,留下了一串从街头乞丐到股票超人的奋斗足迹。
在约瑟夫·贺希哈早年一次赚到16.8万美元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急于把这笔对于他来说来之不易的金钱,全部投资于他迷恋的股市交易,而是拿出了绝大部分为相依为命的母亲购置了一幢房子,让母亲早日走出了低矮潮湿的贫民窟。约瑟夫也从不忘记与自己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的伙伴。他让合作伙伴朱宾全盘负责开掘铀矿,事先就给予了朱宾1/10的股票优先权,使朱宾在用自己的智慧掘出铀矿的一刹那便成为百万富翁。约瑟夫不仅对与他有重要经济合作的伙伴是这样,对他公司的下属职员也十分关心,甚至对一个开电梯的孩子也是如此。这个可怜的孩子有一个多病的母亲,微薄的薪水难以支撑母亲的医药费,约瑟夫便长期地承担起对这个家庭给予接济的责任。
在约瑟夫从乞丐到亿万富翁的一生中,他永远对被别人骂作“穷鬼”的乞丐生活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他成为富翁以后,他并不认为已经斩断了与贫穷的联系,他一直把捐助像他童年时一样贫穷的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向学校捐款,为的是使贫穷人家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教育以开掘他们的天赋;他向盲人医院、孤儿院捐款,为的是使残疾人和无依无靠的孤儿得到救助。由于自己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他特别喜欢资助贫穷而又富有艺术才华的学生们,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的王国之中,并通过他们去完成自己少年时没有完成的大学之梦。他经常驾驶一辆黑色的超豪华林肯牌轿车,不断地驶入哥伦比亚大学、曼哈顿大学、加州图书馆、孤儿院、盲人医院、教会等处,不辞辛劳地把一笔笔捐款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和组织。
约瑟夫并不是一个只知道赚钱的机器,而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和蔼老人。他70岁的时候忽然迷上了搜集艺术品。他又拿出当年执著于股票的劲头,到图书馆收集资料,派出几路人马千方百计获取更多方面的信息。不久之后,他就成为一个鉴赏艺术的行家能手。他认为全人类都有责任更好地保护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为此,他收藏了3000座雕塑、6000幅名画,还专门设立了一个艺术基金会,用于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他为艺术事业做出了他应有的贡献,他说只要他的心脏还在跳动,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就不会停止。
不要忘记给别人留面子
几年前,通用电气公司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公司不知该如何安排一位部门主管查理·史坦梅兹的新职务。史坦梅兹原先在电气部门的时候,是个一级天才,但后来调到计算部门当主管后,却发现现在的工作非己所长,不能胜任。但公司领导不愿伤他自尊,毕竟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何况他还处事十分敏感。于是,当局给了他一个新头衔——通用公司咨询工程师,工作性质仍与原来一样,只是另换他人去主管那个部门。
史坦梅兹对于这一结局自然很高兴,通用公司当然也很高兴,因为他们终于把这位易怒的明星遣调成功,而没有引起什么风暴,并且给他保留了面子。
保留他人的面子!这是一个何等重要的问题!而我们却很少会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常喜欢摆架子、我行我素、挑剔、恫吓、在众人面前指责孩子或雇员,而没有多考虑几分钟,讲几句关心的话,为他人设身处地想一下,要是这样,就可以缓和许多不愉快的场面。
一位审定合格的会计师马歇·葛伦杰说:“解聘别人并不有趣,被人解雇更是没趣。我们的业务具有季节性,所以,在所得税申报热潮过了之后,我们得让许多人走路。我们这一行有句笑话:没有人喜欢挥动斧头。因此,大家变得麻木不仁,只希望事情赶快过去就好。通常,例行谈话是这样的:“请坐,史密斯先生旺季已经过去了,我们已没什么工作可以给你做。当然,你也清楚我们只是在旺季的时候雇用你,因此……”
“这种谈话会让当事人失望,而且有种损及尊严的感觉。所以,除非不得已,我绝不轻意解雇他人,而且会婉转地告诉他,史密斯先生,你的工作做得很好(如果他是做得很好)。上次我们要你去纽瓦克,那工作很麻烦,而你处理得很好,一点也没有出差错,我们要你知道,公司十分引你为荣,也相信你的能力,愿意永远支持你,希望你别忘了这些。”结果如何?被遣散的人觉得好过多了,至少不觉得有损尊严。他们知道,假如我们有工作的话,还是会继续留他们做的,或是等我们又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很乐意再回来。
宾州的佛雷德·克拉克谈到了发生在他们公司的一段插曲:
有一次开生产会议的时候,副总裁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是有关生产过程的管理问题。由于他气势汹汹,矛头指向生产部总督,一副准备挑错的样子。为了不在同事中出丑,生产部总督对问题避而不答,这使副总裁更为恼火,直骂生产总督是个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