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说白手不能起家:朱元璋的成大事之道
7753600000116

第116章 用人气堆成帝业

朱元璋在统一中国的长期征战中,一向都注意民心所向,为民做主,不扰民,不欺民,做了很多利民的好事,也得到了中下层农民的一致支持,完全可以这样说,就因为这样,他的身边才积聚起一批有勇有谋且为之卖命的忠臣良士,也就是因为旺盛的人气,才成就了他的霸业!

现代有很多主管,在走上领导岗位以前,总是兢兢业业,勤俭持家,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事极为客气尊重,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但当他自认为在领导的位置上坐稳以后,就慢慢开始体恤不到自己手下员工的疾苦,不能或者不愿真正地去了解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开始变得高高在上,大肆挥霍。在中国,自古以来官本位思想一直制约着很多人,这使人们在掌握了权力以后总会不知不觉从心里产生一种自满情绪,只看到前面的似锦前程,却忘了脚下铺路的碎石。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出身卑微,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但他胸怀大志,看到秦始皇出行便说,大丈夫应该这样。后来因为不堪秦朝的压迫,揭竿而起,组织人马反抗秦朝的暴政。随着起义的队伍越来越大,刘邦的实力也越来越雄厚。

项羽是西楚霸王,勇武过人,还是贵族的后裔,也因不满秦朝的统治而起兵造反,而且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秦军望风披靡。他还曾和刘邦约定,先取关中者为王,刘邦先他一步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抢占了先机。

最终,局势发展到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地步。但因为项羽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导致垓下之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没有脸面逃回江东,不得已刎颈而亡,死时还不认输,认为是老天灭亡他,而不是刘邦战胜了他。

后来,刘邦在与臣下的闲聊中总结胜利的经验时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押运粮草,经历国库,经营百姓,我不如萧何;冲锋陷阵,东挡西杀,万军阵中取敌军首级,我不如韩信。但是三个人能被我所用,是我最大的本事。项羽只有一个谋士,叫做范增,但他还不珍惜,所以肯定不是我的对手了!”

刘邦赢在人脉上。韩信、张良和萧何被称为汉初三杰,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而刘邦不过是个布衣出身,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个无赖流氓,却能在楚汉相争中,战胜楚霸王项羽,不得不说刘邦在用人上很有水平。刘邦虽是统帅,但在经营人脉上面毫不松懈,他把张良、韩信、萧何全都网罗在自己身边,让他们为自己的雄心壮志发挥才能,矢志不渝。

“得民心者得天下”,大气磅礴,王者风范。如果说夺取江山靠的是骁勇善战,能否巩固江山则取决于民心向背。为此,唐尧专建可通向四面八方的衢室听取天下民意。唐太宗李世民以“亡隋为戒”,起用天下能人,虚心采纳进谏,恢复社会经济,促进民族团结,其执政的23年史学家誉称“贞观之治”。他深谙政权与民心的关系,总结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朱元璋没有忘记他的草民出身,从征战到治国,他一直以民利为根本,时时为民着想,处处替民作主。也正因为此,他才赢得了人心,获得了民意的支持,才有了成就帝业的最大坚实后盾!

[金言忠告]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掌握权力之柄,更要重视底层民众,这也是管理好一个团队必须具有的素质和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