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说白手不能起家:朱元璋的成大事之道
7753600000117

第117章 朱元璋的儒家情缘

1988年1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开会时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4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可见外国人对儒家思想的重视程度。而在现代的中国,大家也越来越重视儒家思想,越来越感到人本,仁义等一系列儒家精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就像海尔的发展观——“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自于《道德经》,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来自于《易经》一样,儒家思想的作用也不断地反映到管理和个人成功的激励当中了。在众多的追随者中,朱元璋可以算得上较为成功的一位儒者。

朱元璋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虚心好学,喜欢结纳儒士。他先后网罗了冯胜、陶安、刘基、朱升等一大批儒雅之士,给予他们很高的待遇。他还经常与这些人一起讨论,谈古论今,分析时势,请他们帮助出谋划策。通过与儒士的交往讨论,朱元璋的个人素质得到了提升,眼界更加开阔,对他最终夺得江山有很大的帮助。

朱元璋勤奋好学,特别是喜欢看一些儒家经典。在打仗的间隙也不忘记读书学习。这个习惯在立国后也没有改变,特意命人在奉天门建文渊阁,收藏经史子集,设置若干名大学士,自己经常抽空去那里,“命诸儒进经史,躬自批阅,终日忘倦”。在读《尚书》时,他发现各家注释不同,特意命宿儒订正,著有《御注洪范》,这可以算作是他的学术成果。

早在至正十三年(1353)李善长投靠朱元璋时,就为朱讲了一套儒法杂糅的夺取天下和治理天下之术,并鼓励他以汉代的刘邦为榜样。朱元璋自然而然接受了儒家的治国理念。特别是儒生陶安、李习、唐仲实、朱升、孙炎、宋濂、刘基、叶琛、章溢等人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以后,把儒家所主张的一套“革命”造反的“顺天应人”之理和夺取天下后的治国安邦之术等等一些儒家精华全都灌输给了朱元璋,使他从只知道造反求生的山大王变成立志一统天下的“群雄”之一。

朱元璋在他成就帝业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了以下这些儒家思想,而这些儒家精华在现代的企业管理和个人的成材中也越来越显示他不凡的功效!我们不难发现,儒家思想的回归的痕迹已悄然地在个公司的职员手册中不断闪现,“要成王者,先做儒者”,已成为企业文化培训中最响亮的口号!

[金言忠告]

朱元璋从儒家之道中吸取了智慧,成就了自我!“要成王者,先做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