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说白手不能起家:朱元璋的成大事之道
7753600000120

第120章 也来一招放长线,钓大鱼

你有一番干大事情的雄心壮志,也有一个很好的创业环境和优良的个人品质,也有得力的干将来帮助自己,更有越挫越勇的意志,按道理说你就能成功了吧。

不?还有一点你得做到,还得做好!是问:你是否处理好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了呢?要知道,很多人满足于一时的建树而忘了前面更大的果实。

俗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经商中,如果你只顾眼前利益,而不从长远利益去谋划,那么,到最后眼前利益也会失掉。而这一点,在任何事情上都是一样!

毫不吝啬地说,朱元璋看到了这一点,他并没有选择一时的虚名,而是韬光养晦,积聚势力,用拳头打下了他的大明江山!

在征战初期,朱元璋一直用着小明王的“龙凤”年号,同时自己不称王。周围的各路军将领都各自为寨,称王称帝了,朱元璋却不同。在别人打着皇帝旗号北伐的时候,他却在暗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势力事实证明他的策略是正确的,在迷惑元军的同时为自己的积蓄赢得了时间,把自己手中钓鱼的线慢慢舒开,为钓到大鱼准备了条件。

还有,元朝末年有一个元朝倚靠的重要将领叫做察罕帖木儿。朱元璋在他的面前表现得十分暧昧,但也不十分鲜明地亮出自己的底牌。给察罕帖木儿一种可以利用的假象。但是朱元璋和察罕的往来实际上是为了缓解了察罕向朱元璋进军的压力,这也是朱元璋一种策略。

在察罕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叫扩廓帖木儿,汉文名字叫王保保。王保保仍然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是朱元璋主要的对手之一。朱元璋又故伎重演,抓住当时王保保不愿打仗,想求安稳的心态,和王保保仍然保持着频繁的书信来往,总共给王保保写信,联络感情先后达七次之多,虽然没有实质性的交往,但是可以看出,朱元璋在复杂的形势面前,一直都未敢称王,只是打着小明王的称号,对元朝军队又没有正面相碰撞,为设法缓解敌人对自己的压力,采取了这样一种不贪一时虚名,只为积蓄力量的缓兵之计!

朱元璋的缓兵之计成功了,不仅在于他不贪虚名,着远于长远,也在于他对现实情况的详细了解。现在地球人都在谈志高,谈理想的远大,最终却一事无成,为什么呢?他们没看清摆在他们面前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不切实际地大谈理想,最终结果如何呢?答案不得而知!

如果你是一个精明的经营者,眼前利益固然重要,但一个远大的规划更是你遵循的纲要之一,甚至就在眼前失利、陷入忧困的情况下,也要去研究、规划企业的长远发展,把眼前的利益总是放在长远规划之中。

美国的《幸福》杂志一篇评论当代企业领袖必备标准的文章中指出:“那些畏惧矛盾,不敢有长远规划的企业家最终将退出舞台,因为人们渴望追随的是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领袖。”

朱元璋不图一时的虚名,为什么呢?两个好处:一可以减少压力,避免遭受各方的夹击,树大就容易招风吗,而这也为他扩充势力赢得了一个较为安稳的环境。二可以向各方示弱,为以后出奇制胜留下一个假想空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要想钓到自己人生中的大鱼,你就得去放长线,你就得去经受住小鱼的诱惑,你就得忍一时之利,长大者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