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说白手不能起家:朱元璋的成大事之道
7753600000125

第125章 要学会感激,懂得报恩

田兴是个侠士,性格与众不同。当朱元璋病难途中,他亲自为之治汤药,备衣履,济急扶危,倾囊不惜,并不因朱元璋穷困,就以白眼相待,反而与他结义为兄弟。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做了皇帝。他回想了当年饥寒交迫,贫病落难,多亏田兴相救的情谊,一心要把田兴请回来,共享富贵,可是连下两次诏请,田兴避而不见。洪武三年,朱元璋从六合的田兴打虎报告上,知道了他家住六合,离京甚近,于是亲手写了诏书,派专人送往田兴,这是第三次诏请了。

诏书一开头就写到:“元璋见弃于兄长,不下十年。地角天涯,未知云游之处,何尝暂时忘也”。“两次诏请,而执意不我肯顾,如何见罪至此”。表达了朱元璋对田兴别后的思念之情和诏请的诚意,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元璋不过偶然做皇帝,并非一做皇帝,便改头换面,不是朱元璋了……朱元璋对田兴奖励有佳,除了知恩图报外,他还想通过这样一个行动告诉他的臣子们,要学会感激,懂得报恩!

在商店买散装糖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售货员一下放很多糖到秤上,然后按分量一块块往下拿。越拿顾客心里越不痛快,老以为会缺斤短两,下次也不找他买了。有的售货员一次放不太多,然后一块块往上加,虽然最后分量完全一样,但顾客心里挺高兴,以为自己占了便宜,这位售货员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奖励与惩罚都是激励手段,但奖励更能调动积极性,增加员工对企业的感情。

一直很喜欢看《康熙王朝》,在收复台湾那一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康熙的奖罚:康熙批准了姚启圣“迁界禁海”的建议,逼廷平王郑经主动和谈,而首派的钦差大臣明珠前往招安未果,被康熙罚其“摘两眼花诩,官降三级”,同时,念其台湾水师提督“海霹雳”施琅机智有谋,奖其“赏三眼花诩,官升两级”。一奖一罚,泾渭分明。看见街道圣旨时施琅感激的泪流满面,就知道奖励机制在收复台湾的作用显而易见了!

一个好的奖励机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去建立激励机制,让员工的积极性转化为公司发展的动力呢?

1.即时。

不要等到发年终奖金时,才打算犒赏员工。在员工有良好的表现时,就应该尽速给予奖励。等待的时间越长,奖励的效果越可能打折扣。

2.明确。

模糊的称赞如“你做得不错!”对员工的意义较小,你却应该明确指出,员工哪些工作做得很好,好在哪里,让他们知道,公司希望他们能重复良好的表现。

3.让员工完全了解。

你必须事先让所有员工清楚知道,将提供的奖励是什么?评估的标准是什么?举例来说,不要告诉员工:“如果今年公司做得不错,你们就会得到资金。”要解释何谓公司做得不错、公司营业收入的百分之几会成为员工奖金、这些数字如何定出来,以及员工可以在何时拿到奖金。清楚制订游戏规则,更能鼓舞员工有目标、有步骤地努力。

4.为个别员工的需求量身定做。

公司提供的奖励必须对员工具有意义,否则效果不大。每位员工能被激励的方式不同,公司应该模仿自助餐的做法,提供多元奖励,供员工选择。例如,对上有老母、下有儿女的职业妇女而言,给予他们一天在家工作的奖励,比大幅加薪更有吸引力……

5.与公司平常的做法相符。

一个平时对太太不好的先生,即使在情人节时送给她一束花,效果也不会大,甚至会被太太视为只是先生带有罪恶感的补偿。同理,平时对员工不好的公司,年底的红利也不会让员工对公司突然大为改观。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于你的一些参考,奖励应该与成绩相一致,也必须考虑员工本身,注意因人因时因事而宜。

要知道:100元钱的奖励对于一个生产工人的激励作用就比对一个高管人员的激励作用更有效。

俗语说:“掌握尺度者掌握成功。”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企业管理者需要用“面包牛奶”才能产生激励作用却用“向日葵籽”,物质奖励必然达不到相应的度,自然也产生不了效果。而企业管理者在突破这一局限时若走过了头,超过了一定的度,奖励100元有效却用500元来奖励,不仅违背了经济学原理,甚至还会使物质奖励本身也逐步变得苍白无力,流于形式,此时员工在奖励面前仍旧表现出懒惰、不思进取等种种消极态度。

对员工怀有一颗感激之心,那是每一位管理者的职责,可要想把这份感激从物质上和精神上落到实处,就是件不容易的事了。朱元璋没有什么诀窍可言,但他知人之心,以他特制的糖衣炮弹来攻击被感激方的软肋,让对方哭着大喊皇恩浩荡时,才算是感激到点了!

[金言忠告]

员工毕竟不是动物,精神属性永远是员工最重要的标准。员工劳动的目的除了生存需要外,实现个人的价值才是员工永恒的追求。也就是说:“面包牛奶”固然重要,“回家”也应更重视,二者结合得恰到好处,奖励才会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