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说白手不能起家:朱元璋的成大事之道
7753600000082

第82章 “分粥”的原理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整个地球”,这不是口出狂言。这是企业管理中的至理。在企业中,找准支点,寻求到平衡,处理好上层管理人员与员工的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个人特长,达到“人尽其才”。而对于至今尚处于创业阶段的人们,寻求到个人追求的平衡点,在平衡点的支撑下方能驰骋商场,从低谷走向山峰。

朱元璋除了有战略头脑外,也能充分地做到知人善用,让每一个“棋子”都活起来。他以一颗谦虚的心,招揽天下英才,每招一个人才,朱元璋都会此人进行摸索,了解他们的优点所在。他把精通经史,善谋划者,如刘基,宋廉,朱升等,皆置幕府,参与谋议:把懂得兵法,骁勇善战,如胡深等,让他们统兵作战,攻城略地:把有计谋、善策事的,如汪广涕,章溢等让他们担任行政职务,掌握一方政务。而通过这样细密的分工,朱元璋实现了他的知人善用的共想,让他手下的每一颗旗子都尽可能地得以值用!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怎么使自己的员工服服帖帖为自己的企业做事,要用点头脑;一个苦苦拼搏着的创业者怎样使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最好,获取成功,更要用点头脑。员工就像是一颗颗棋子,使各个棋子各司其职,有效地活动起来,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有7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大家就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分这桶少得可怜的粥。

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的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大家也开始不满起来,于是大家决定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他们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的平均。此后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了。

同样是7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只有当每个人的利益涉及到工作当中时,才更容易自觉地干好工作完成任务。人都是有私心的,聪明的管理者懂得怎么运用人心理的这一弱点,他们舍得放下手中的权力。在企业中只有经济效益是至高无上的,权利又值多少!

在一个成功运作的企业中,总裁、经理、员工各司其职。总裁的决定下属无权干涉,经理、员工的工作也不用总裁监督着做。这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一个成功的企业,只要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奖惩、考核制度,有这些制度无形中监督着员工,评定着他们的工作是否合格,是否有效,这已经足够。高层的管理者只是决定企业的大方向,就够了,而根本用不着事无巨细!

这样不仅管理者省了不少事情,更关键的是给了企业员工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个人空间。在自己的这个空间里,他们的任务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因而不由得会产生为自己工作的愉悦感,从而能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限!管理者们何乐而不为呢?

朱元璋制订的那些奖罚制度,无形中给了他的臣子们一种相互竞争,不断进步的推动力。

[金言忠告]

最好的管理不是零管理。但是,给你的员工留一个充满活力的机制,适当地留以空间日,让他们自由发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又何尝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