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说白手不能起家:朱元璋的成大事之道
7753600000083

第83章 今天吃“胡萝卜”

一个好的奖惩机制,是优秀的团队所必备的。朱元璋知道,要想手下的文臣武将门的才能得充分施展,就得为每一个人提供一个能施展的舞台,他建立了极为完善的奖罚制度,尤其是奖励机制,特别是在严惩贪官污吏的过程中,朱元璋非常注重表彰廉吏。有一年正遇干旱,百姓正忙着抗旱抢种,当地县令却下令征集民工修城,方克勤连忙请求中书省取消了这项徭役。在他进京朝见时,朱元璋特地为他赐宴,对其进行表彰奖励。

弘文馆学士罗复仁是当朝有名的大秀才,有一天,朱元璋微服私访时,看到罗复仁的居室破烂不堪,就感叹地说:“好秀才怎么能住这样破烂的房子?”于是,随即下令赏给他一幢新房。

谈到奖惩和激励机制,制度的成功与否要看企业的需要与其结合的完美程度。而今却有一个万能钥匙,那就是“胡萝卜”管理。胡萝卜,谁没见过?谁没吃过?一种非常普通的蔬菜,有什么稀奇?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雇员认知评估公司O.C.Tanner的副总裁的切斯特·埃尔顿先生,却从这种“大路货”蔬菜身上发现了常人没有看到的东西,并把它引申为有效的赏识和激励机制。

说到“激励”,人们通常会想到“加薪”、“提职”,这些无疑都有激励的作用,但是“激励”还有更多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员工工作做得出色时一句感谢的话、一封表扬信,细心地为每个员工作好简历登记表,在他们生日时送去一张生日贺卡,得知某个员工心情不好时及时给予亲切地慰问,做到“细水长流”等等。这种赏识和激励员工的方法,被称之为“胡萝卜管理”:不需花很多钱,甚至不需要花钱,但却是人人喜欢的一道美味。这种就好比逢年过节送人的“红包”,“红包”里放多少钱,并不重要,关键在它的象征意义和精神作用。

赏识和激励,就是告诉你的员工,他是有价值的,他的表现能够得到充分认可。仅靠金钱留不住人才。最好的员工一定很热爱他的工作,一遍又一遍要求加薪的人绝不是好员工。“胡萝卜管理”所营造的氛围能调动起高效能的员工,而那种从来没有受到过老板丝毫赞许的人,就很难体会到赏识和激励带来的快感和活力,也就会很容易陷入消沉、低效的状态中。这就好比情人之间,“我爱你”这句话,说多少遍也不嫌多,而对员工来说,鼓励多少遍,也不为过。

“胡萝卜”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首先要了解你的员工需要什么,然后“投其所好”。其次,如果发现一些员工做得很不错,那就立即表扬他们——胡萝卜不能放得太久,否则就失去了新鲜的味道。迟到的鼓励,作用会大打折扣。“胡萝卜”不仅要有,更要及时、具体、诚意、充分准备,只有在适宜的饭桌上,新鲜的胡萝卜才会引起人的兴趣,被人接受。

朱元璋肯定不知道什么叫做胡萝卜管理,但他有自己的一整套奖罚体制,他的因才适用都充分地调动了手下的积极性,试想一下,积极性来了,才能也得以展现了,这样的团队何愁不成大事?

[金言忠告]

当然在下属犯错误时,该挥舞大棒就绝不婆婆妈妈,但在“棒”打之后,还要用“胡萝卜”善后。“棒打”是以理服人,胡萝卜则是以情感人。一枝一叶总关情,工作中的关心,更能使之产生“受人滴水,报之涌泉”的感激之情,使下属朝气蓬勃,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