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说白手不能起家:朱元璋的成大事之道
7753600000094

第94章 用谦虚打开心结

朱元璋称帝后读过很多书,但他仍不满于此,每天都留出一点时间谦虚地向众儒士讨教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而且听时有礼,说时谦虚,无丝毫架子。因为他知道,从这些讲解中,朱元璋能听众人之言,集众人之智!试想一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特别是一国之君,深居内庭,很容易言路闭塞,因朱元璋摆正了心态,用一种虚怀若谷的态度赢得了众臣子的实言。

如大地一样平和,

如门柱一样坚固,

如无淤泥池水的清洁;

阿罗汉者不再轮回。

——《法句经·第九五偈》

当佛陀住在邸园精舍时,在一次说法会上,讲了这首偈语,是有关舍利弗尊者和一位年轻比丘的故事。

一次,在雨安居结束后,舍利弗尊者计划将要外出游化,他向佛陀拜辞后,便与同伴准备离开。很多比丘都前来与舍利弗道别;在出发前,舍利弗尊者念出每位比丘的名字和家族姓氏。其中有位比丘未用个人及家族姓名,当尊者念到他的名字时,未注意到他及向他打招呼,于是他便耿耿于怀。

还有,当舍利弗尊者走过他身边时,因袈裟轻轻掠过他的身体,这也加重了他对舍利弗的怀恨。当他知道舍利弗才离开寺院后,他便去向佛陀告状说:“世尊!舍利弗尊者,他自以为是你的大弟子,打了我一拳,差点伤了我的耳朵。他不但不向我道歉,反而到外面游化去了。”于是,佛陀便召回了舍利弗尊者。

舍利弗尊者及其他人来到佛陀面前,向佛陀拜礼后,恭敬的坐在一边。当佛陀问起这件事,舍利弗没有为自己争辩,反而叙说自己的为人。

当舍利弗叙说自己的为人时,那位为诬赖他的比丘,立刻充满了懊悔,跪在佛陀的脚下,向佛陀忏悔,承认自己蓄意诽谤。佛陀对僧众们说:“舍利弗早已经宽恕了他。”舍利弗尊者走到那僧人面前,向他行礼说:“同道!我已宽恕了你,如果我有什么不对的,也请你宽恕我。”这时,众比丘都说道:“这就是舍利弗尊者过人之处,他对这位欺骗他和诽谤他的比丘,不但不感到愤怒,反而向他行礼赔不是。”佛陀听到他们的谈话后,问道:“你们在说什么?”比丘们告诉佛陀他们说话的内容。于是佛陀对比丘们开导说:“以舍利弗的性格来说,要他存有嗔恨心是不可能的。他的心,就像门柱一样坚固,也如池水一样平和。”

谦虚的人绝对不会轻而易举,不负责任的对别人的缺点冷嘲热讽。谦虚的人,一定会去寻找和学习别人的闪光点。只有不断的吸收别的先时的东西才能丰富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要不加分析,只看了几行别人的代码就开始自大起来。这样,即使有金子,也会因为自大而丢失。其实,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地看别人的产品或者代码,才能真正更快地学到好的东西。

一个乐观的人,会让人看上去有无穷的精力;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才会在待人接物时落落大方,所有的老板都认为落落大方的人才能代表公司的形象。这一切能帮助老板培养对你的信心,必要时委以重任。

在公司里,人才比比皆是,你需要学会自信,但也要学会谦恭自律,不要遇事非得一争高下。有的人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比较迅速,这是一种可贵之处,但是有的人往往会把这种优势作为向别人炫耀的资本,总喜欢和别人攀比,以达到宣扬自己的目的。其实这是很容易引起别人反感的。

当老板取得了佳绩的时候,他周围有的是赞美声和一张张笑脸。作为下属的你如果也这么做,就不会引起老板的特别注意。因此,明智的做法是虚心请教,你可以恭恭敬敬地掏出笔记本和钢笔,真心诚意地请他指出你应该如何努力,也可以谈论老板值得骄傲的东西,向他取经。这样做会引起他的好感,使他认为你是一个对他真心钦佩、虚心学习、而且很有发展前途的人。

朱元璋向各位谋士的虚心请教和谦逊听取,让他们感觉到了朱元璋乐于纳谏的态度,因而也会畅所欲言,谈治国方略,说朝纲之利弊。这也让朱元璋听到了最真实的事实,为他治理天下时也有了事实根据。

[金言忠告]

如果,您还是一个入门级选手,请不要一天到晚地谈创新,可以说没有模仿,就几乎不可能有创新,也就是说如果您不愿虚心接受别人的东西,您就很难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