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给领导干部提个醒
78047800000004

第4章 忠诚是从政之魂

希望大家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真正做到头脑始终清醒、立场始终坚定。

——习近平在2015年6月30日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重要讲话

忠诚是领导干部的首要准则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渣滓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口是心非的‘两面人’,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很大,必须及时把他们辨别出来、清除出去。”可见,忠诚对领导干部多么重要,做“两面人”者,必然成为“过街老鼠”。

古人云:行有行规,入行守规。每个人无论加入哪个组织、哪个行业,都必须受该组织、该行业规矩、准则的约束。忠诚老实,有史以来都是对官员素质的基本要求。中国古代把荐官叫举贤,把任用叫纳贤。所谓“贤”,就是忠厚善良,有品德、有才能,贤良方正、秉德无私。今天,作为代表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与旧制度有着本质区别,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对党绝对忠诚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是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无法比拟的,这与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是分不开的。

当前,面对“四个考验”“四个危险”,能不能始终坚持地对党忠诚,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回答的人生课题,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只有解决好对党忠诚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才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爱护党的声誉、维护党的形象。

对党忠诚,首先是理想信念要坚定,坚信共产主义,坚信马克思主义,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严守党的纪律和政治规矩,不讲谎话、不讲假话,对得起党性,对得起良心;要把对党忠诚和对人民忠诚统一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政清廉,自警自律、慎独慎微,对人民、对法律、对权力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在做人做事用权上有清晰的底线,做到“知止而后有定”。

确保领导干部对党忠诚,首先是要选拔那些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好干部。“德”是体现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的德,“才”是为人民服务、为党做事的本领。选拔那些政治忠诚、勤政廉洁、敢于担当、德才兼备的干部,必须坚持公道正派的选人原则。要深入了解干部,要从群众中去了解干部,从干部的关键时刻表现了解干部,从对待名利态度上了解干部,从干事创业的实绩了解干部。同时,要公平公正推荐干部。推荐干部要从党的事业考虑,从党的利益出发,出于公心,实事求是,不能以个人好恶作为评价干部的标准。

强调对党忠诚老实,是由具体历史背景和具体情况决定的。党有党的原则要求,个人有个人的生活方式,有时可能并不完全统一。但是,个人生活再多样性,也必须把讲党性和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放在第一位。只有把讲纪律守规矩养成习惯,才会形成政治自觉,并保持这种自觉。从一定意义上讲,在纪律和规矩面前不越雷池半步,就是忠诚老实的表现。

自觉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

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对一个政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兴旺、一个民族的振兴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核心强则国家兴,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在长期的革命历史征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的一条就在于党和人民在伟大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中央权威,产生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从历史上看,这是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宝贵经验;从现实上看,这是夺取“三个伟大”新胜利的紧迫需要;从政治上看,这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圆梦的根本要求。全党只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才能更好地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才能凝聚全党9059.4万名党员和461万个基层组织,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的生动局面、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领导核心不仅是组织上的领导人,更本质的则是思想上、政治上的主心骨。领导核心的意志、秉性、气魄、胆略、能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讲,领导核心是什么样,这个国家就是什么样。越是大国崛起的关键时期、重要历史节点,就越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就越离不开一个敢于担当、卓越非凡的领袖人物。

强大的领导核心是定海神针。伯恩斯在《领袖论》的序言中写道:“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中,一个最为普遍的渴望便是对强有力的富有创造性的领导的渴求。”一个政党要在复杂战略环境、多种风险挑战中牢记使命担当、行稳致远,没有一个强大的领导核心是不可能做到的。当今互联网媒体的大发展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同时,也给一些错误思潮或观点提供了扩散的便利,强大的领导核心就像定海神针一样,使全体人民精神上有“压舱石”、思想上有“主心骨”、行动上有“指南针”,不管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能冷静沉着、信心十足,立场坚定、毫不动摇。

强大的领导核心是技艺高超的舵手。伟大的领导能力要求有伟大的远见,这种远见既能够激励领袖自己,又能去鼓舞全体人民,像“定盘星”一样,用理想与信念把准一个国家前进的航向。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认为:“在国家生活的历史观念形成的各个时期,我们所有伟大的领袖必定是那个时代思想的领导者……如果没有领袖的先见之明,国家就会面临困境,并迷失方向。”在多元时代和复杂的社会生态中,由于面临着社会变革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性之间产生了断裂,很可能导致现代社会陷入困境,也很容易使一个国家坠入高度风险的社会之中。一个国家就如同一艘巨轮,尽管会不断遇到惊涛骇浪,但只要有一位高明的舵手,就能不断避开暗礁,抗击风浪,沿着正确的航向劈波斩浪,带领人民踏上理想的彼岸。

强大的领导核心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磁场。领袖人物作为公众人物的种种表现,会对其竞争对手产生威慑力,会对其追随者产生吸引力。现代政治学理论认为,对于出色的领导者来说,其人格魅力不仅仅来自领导者个体,还与其追随者有关。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追随者和被追随者之间相互“赋魅”的过程。强大的领导核心以其特有的勇气、智慧、知识、道德等无法复制的元素,能够调动和挖掘全社会的资源,产生迅速有力的社会动员作用,从而使全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的观念与情感,凝聚各方力量,集中把事情办好。

强大的领导核心是实现民众梦想的旗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强大的领导核心善于总结来自人民和社会的思想成果,又能将这种思想再灌输到人民和事业中,并且能够做到再总结、再灌输。就犹如一面镜子,反射出民众自己的观念,把种种梦想和希望变成语言,把种种需要和预期变成始终如一的政策和方案。有了这样的一位旗手,执政党就能用先进的价值观念激励、鼓舞民众,塑造充分体现时代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民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的选择。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严格要求和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

自古功臣皆忠诚

写下这个题目,眼前自然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岳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谁敢横刀立马”的彭德怀等。他们作为历史的功臣,虽然所处的年代不同,并且各自的秉性各异,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怀有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

忠诚代表坚贞不渝,代表责任,代表不背叛,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干事创业,共同成就事业。没有忠诚,能力无足轻重,甚至是能力越强危害越大。关于忠诚,故事很多,而平民出身的普京,如何一步登天成为俄罗斯总统,背后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忠诚故事。

当年的普京敢想敢干,在大学恩师索布恰克的助力下,成为一名副市长。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上台以后,要把政治上的宿敌、普京的恩师索布恰克投入监狱。此时的普京陷入两难,一面是前途,一面是恩师。但是他二话不说辞了职,“我宁愿因忠诚而被绞死,也不愿为了偷生而背叛”。然后追随索布恰克而去。后来在恩师的劝说下,普京再次前往莫斯科谋职,且颇受叶利钦赏识。就在仕途不断上升之时,普京得知,恩师再次面临“审判入狱”之灾。

又一次两难的选择,如果明哲保身,大好前程就在眼前;如果帮助了恩师,就意味得罪了叶利钦,亲手毁掉前途不说,还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危难之时,普京再次挺身而出,亲自驾驶波音747飞机,冒死将恩师秘密送往国外。第二天,普京亲自到叶利钦办公室“负荆请罪”引咎辞职!但是没想到,叶利钦不但没有怪罪,反而更为器重普京。正是他的这种忠诚和敢作敢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俄罗斯民众和叶利钦。从这一刻起,叶利钦已经在心里选定普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忠诚是人的一种优良品质,相对于对亲人、朋友的忠诚,党员干部对党的绝对忠诚是一种更为无私、更为可贵的忠诚。党员干部只有做到对党绝对忠诚,才能实现追求个人价值与意义、追求国家发展与进步、追求人类进步与理想三者的完美结合。因而,这种忠诚具有最崇高、最神圣的内涵。习近平同志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这对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对党绝对忠诚提出了具体要求。可以说,能不能做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对党绝对忠诚的试金石;能不能做到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个人的利益都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服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员干部能否做成事、建功业的重要前提。这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无论是整个社会、某个行业,还是某个单位,都需要倡导忠诚。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品格。对党绝对忠诚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基本准则,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只有做到对党忠诚,党员干部才会在立身行事、为政用权中始终牢记初心,才能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才能博取信任,被赋予重任,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相反,那些政治上见异思迁、品德上朝三暮四者是成不了大业的,更不会让世人敬仰。所谓“时势造英雄”,三国战乱时期,确实造就了不少英雄。而以勇猛冠绝天下的,当属人中吕布了。按常理而言,吕布生在动荡年代,各地军阀纷纷崛起,逐鹿中原,他是有很大优势成为一方诸侯,成就一方霸业的。然而现实中的吕布却命丧下邳,并且正值壮年。是什么原因导致有万夫不当之勇的他最终狼狈惨死的呢?吕布为什么会失败呢?那就是因为吕布这个人见异思迁,谁许以利益就背信弃义依附谁。当年三英战吕布的张飞就破口大骂吕布是“三姓家奴”,可以说在当时这种道德行为是为人所不齿的。这位三国第一猛将的下场如此凄惨,是足够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这就要求党员干部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讲诚信、守纪律、懂规矩,襟怀坦荡、言行一致,真正做到里里外外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只有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坚决反对口是心非、虚情假意,党员干部才能真正做到对党绝对忠诚。

识诚岂止在板荡

唐太宗在《赠萧瑀》中有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意思就是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这是一位千古一帝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验之谈。的确,无数的史实证明,在危难之中、在重大考验面前,才能够真正检验出人格的底色。但是,识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在“板荡”之际来检验是不够的,甚至是危险的。识诚,重在平时,难在平时,也贵在平时。

披阅中国历史,在政局动荡的“板荡”之际,有多少政客、兵痞等在左右摇摆,察言观色,“忠诚”两字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眼里只有自己的既得利益。更有甚者,还会乘机反水,倒打一耙,别树一帜。略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盛唐时期的安禄山对玄宗曾是那样恭敬有加,还公然称杨贵妃为干娘,全然一副忠诚的模样。然而,天宝年间,这位封疆大吏,勾结史思明,一起与玄宗分庭抗礼,那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到衰,从此一蹶不振。安禄山这个盛唐时期的“怪胎”“妖魔”,何以能够如此兴风作浪,最主要的责任在于唐玄宗,是他平时对其疏于考察,被其假忠行为所迷惑。史上这样的事例,可谓举不胜举。

为政之道,要在用人。忠诚既是官员职业道德的第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职业责任感、敬业精神和职业成就的人格素质和政治品格。换言之,忠诚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忠诚的空白。对官员的忠诚度,主要是靠平时的考察和识别,而不能把“宝”押在风起云涌的“板荡”之际。在官员的管理上,识与用是个有机的整体。识是前提,也是用的基础;用是识的归宿,也是衡量识是否准确的有效载体。正是在平时的细节中,最能折射出一个人最真实、最本质的一面。

客观上讲,平时识人不像危难时识人来得那么直接,但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只要真正下了功夫,还是能找到甄别忠诚与否的办法的。有鉴于史,这里不妨找出这样几块“试金石”:一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欧阳修曾说:“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那些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的人,一定会对各项工作措施考虑得愈周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味唯上是从的人,对下就另一副嘴脸了,老百姓也就在他们的“阴阳脸”上,慢慢地对上失去了信心。

二是琢磨事与琢磨人。凡琢磨事的人常常如痴如迷于事业上,并且披肝沥胆,竭尽心力,始终以赤诚之心对国家、对民族、对他人;而琢磨人的人往往口蜜人前,腹剑人后,对妨碍他自身利益的人,会使出浑身解数整之,并且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大凡史上的奸臣,都有这样的特征。

三是说的与做的。言行一致,是为官从政者应有的基本品格,也是取信于民的关键要素。朗朗吐真言,荡荡无私心。那些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的人,平时常常公德失范,大道不行,在危难时刻、重大的考验面前,必然会见风使舵,顿起二心。

四是高调与低调。高调与低调是做人处世的两种态度。对于一个对国家和事业有忠诚之心的官员来说,必然的选择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低调做人则是放低姿态,平易近人的睿智表现。反之,心中必然缺乏“忠诚”的定律。

政治谣言面前彰显忠诚定力

政治谣言就像“历史幽灵”一样,一直缠绕在政治生态之中。随着论坛、微博、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崛起,时下呈现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蛊惑性大、隐蔽性强、无意识传播和非理性传播等新的特征。特别是在党和国家重大政治活动之际,政治谣言“甚嚣网上”成为一个规律性的问题,曾经迷惑了一些人,对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消除政治谣言这个“毒瘤”,关键是要保持对党的忠诚定力,使其失去传播市场,给它来个釜底抽薪。

定力是严于律己的内心自觉。何谓政治定力?是指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的能力。政治定力是一个包括诸多内涵的有机整体,如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对中央决策部署的有力贯彻,对各种错误思想的敏锐辨别等。有政治定力的人心神宁静、稳如泰山、坚如磐石,对欲望诱惑、流言蜚语具有强大的自制力和免疫力,可以说是政治谣言的真正“防火墙”。而缺乏政治定力或定力不强者,往往对各种各样的谣言不假思索跟着传播,有时还沉浸在自己“什么都知道”的虚假满足感中。对那些明显有捕风捉影色彩的谣言,不是理直气壮地予以批驳抵制,而是以“看客”的心理看热闹。更有甚者利用谣言营私,达到卑鄙的目的。凡此种种,尽管心态不一,但都是缺乏政治定力,说到底是党性原则不强的表现,其恶果是等量齐观、同日而语的。

我们不能小视政治谣言,有些谣言对当今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也将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恶劣影响。我们不要传播政治谣言,当今中国一些领域出现的乱象,与人们默认谣言、轻信谣言,谣言无孔不入有着极大的关系。自觉将谣言封杀在自己的“嘴”中,就等于为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政治谣言是检验党员干部忠诚定力的试金石,能够反映人品、反映思想、反映作风,其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三人”不是自然而然地“成虎”的,而是取决于社会各阶层成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身对谣言的态度。对有坚强政治定力者来说,不会轻信流言,不会沦为政治上的“糊涂人”。

过硬的忠诚定力不会与生俱来,也不会一劳永逸,而是要在理论修养、实践锤炼、遵纪守法上做到有机统一。理论上的清醒作为增强政治定力的底蕴支撑。这就需要我们多吸“理论之氧”、常补“精神之钙”,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我们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挑战,国内外多种影响因素给党的建设带来不少难题,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通过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夯实对党忠诚的思想基础。对党忠诚,只有绝对,没有相对,只有100%,没有99%。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灵魂,固紧拧牢“总开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当年毛泽东同志对叶剑英元帅的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用实践炉火不断锤炼政治定力的韧度。增强政治定力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口头上、纸面上,而是要在知行统一、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上下功夫,自觉锤炼忠诚品质,经受各种不同环境的考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切实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遇事多想政治上的要求,谋事多想政治上的影响,做事多想政治上的后果,旗帜鲜明地抵制和批驳各种政治谣言、小道消息和噪声杂音。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严起,做到慎微、慎独、慎身边,净化朋友圈、净化微信圈、净化生活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把强化党纪法规意识贯彻到增强政治定力的全过程。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我们立党的基石和保证,也是每个党员必须坚守的政治生命线。传播谣言与言论自由无关,而与党性原则、与违法犯罪有关。也就是说,言论是可以自由的,但传播谣言是违法的。因此,每个党员干部把政治定力作为思想的“定海神针”,真正做到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行有所止,始终将把握政治方向的“定盘星”定准、把经受风浪考验的“压舱石”压稳,坚决远离政治规矩的“高压线”。

照“镜子”首先“照”忠诚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既是党中央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平时应该在工作、生活中所要注重的,其中的“照镜子”是前提和基础。只有照好“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才能具有针对性。如果“镜子”没有照好,照出的是化过妆的自己、放大的自己,“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会无的放矢。那么,“照镜子”首先要照出政治上的忠诚度。

“照镜子”对照的是党章之镜、廉政之镜、作风之镜、群众愿望之镜和先进典型之镜,查找的是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检验的是群众观念牢不牢、能力素质强不强、思想作风实不实、工作方法对不对。归根结底,就是要照出对党的忠诚度,而照好这些“镜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照清自己的“真容”,不要敷衍了事。“照镜子”,照出的不仅有优点和成绩,也要有缺点和问题。正确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地亮出问题,是什么样子就说成什么样子,有多大问题就讲多大问题。该着重解决的问题,不可轻描淡写、文过饰非,更不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尤其是在“四风”问题上,切忌讲小的不说大的,说轻的不讲重的,把主观的讲成是客观的,把个人的说成是集体的,以及别人不知道的不说,领导不点的不说,群众不反映的不说,甚至故意掩饰和歪曲。只有具备敢于亮出自己“真容”的勇气,才能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

照正自己的“身子”,不要东瞅西瞧。照的是“平面镜”,而不是“哈哈镜”“放大镜”,重点是照正自己的身子,解剖自己的灵魂。“照镜子”,须以党章、法律、道德规范为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横不攀、竖不比,老老实实正自己,在作风建设上自我严格要求、见诸行动。如果东张西望、东瞅西瞧,总是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甚至把一些底线的东西作为标杆来看,作为行为的取舍标准,作为不改正错误、拒绝组织帮助的理由,就会使“镜子”成为“哈哈镜”,越照自我感觉越好;成为“放大镜”,越照贪婪之胆越大。

照透自己的“病根”,不要讳疾忌医。“照镜子”关键在于照透自己的“病根”。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必须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勇于解剖自己:剖外也剖内,剖小也剖大;既解剖已公开的,也解剖他人不知的。知道了“病根”,就要以不怕、不等、不拖的态度,果断、大胆地医治,挖掉病根。如果为了所谓的“面子”“乌纱帽”而漠视问题、藏着掖着,从不屑医发展到不肯医、不敢医、不让医,就会将“小病”拖大、“大病”拖垮,直至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照出自己的“处方”,要敢于刮骨疗毒。“照镜子”是给自己号脉查病,照出“处方”、对症下药是它的归结点。对存在的问题,要有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英雄气概,认真对照党性原则和党规党纪,检查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剖析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彻底摒弃作风中存在的顽症。这里,首先要敢于亮出有问题的“胳膊”,接受公众检查,指出问题所在;其次要及时进行专门的手术,需要挖出的问题一定要挖出,决不可因痛而手软。唯有如此,“镜子”才能“照”得好,“照”出实效来。

戒伪诚

胸怀坦荡、诚实守信,是共产党人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我们党对广大干部的一贯要求。然而,当前在极少数领导干部中存在着一种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现象。有的口头上大讲马列主义,但在思想深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有的要求群众严守党的纪律,自己却目无党纪、政纪,甚至越过法律底线;有的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口头禅,实际上脑子里“官”念十足,当官做老爷;有的高喊要相信科学,坚持唯物论和无神论,暗地里却求神拜佛,甚至相信歪理邪说;有的表面上强调要“五湖四海”,私下却与人划线,拉帮结派。凡此种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伪诚之风所以屡禁不绝,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革命意志衰退。新形势下,少数领导干部对共产主义信念不那么坚定,甚至根本不相信了,讲马列不过是为了打官腔、装门面而已,由此导致虚伪之风泛滥。二是“滑吏”作风的延续。封建社会的官场,造就了一批处世圆滑、左右逢源,勤于、善于表演的官吏。而今的伪诚之风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这种“滑吏”的遗风。三是干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依然存在一些漏洞,凭感觉和关系选人用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给伪诚者留下了一定的“运作”空间。四是浮躁之风助长了伪诚之风。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工于心计,善于表演,没干多少实事,却给人留下“有水平”“有能力”的好印象,从而对作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伪者之所以不遗余力地表现自己,挖空心思地伪装自己,说到底,就是为了一己私利。决不能小视伪诚之风的危害。列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它势必引向政治上的灭亡。”伪诚之风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破坏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因此,戒除伪诚是加强官德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净化社会风气的必然要求。

戒伪诚,首先要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境界。淳朴、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共产党员来说,具备诚实的品质是起码的要求。无产阶级政党相信科学,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和改造世界,这就必然要求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要把诚信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清清白白做官,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戒伪诚,其次必须加大监督的力度。伪诚最大的特点是欺骗性和虚伪性,经不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克服伪诚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加大监督力度,包括制度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要通过切实有效的监督,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导向和约束,敦促领导干部克服心浮气躁的作风,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

戒伪诚,最后必须规范完善干部用人制度。根治伪诚的恶习,需要从完善干部制度和用人机制入手,从源头上铲除其滋长的土壤。关键是要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干部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干部考核评价的制度、标准和方法,全面、科学、正确地认识干部、考察干部。既要听他台上怎么讲,更要看他台下怎么做;既要看他对部下的要求,更要看他律己的言行。尤其要以德为重,从严择官。德者,才之帅也。必须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对那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干部,不仅不能重用,而且要坚决撤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使贤者受重用,正气弘扬,小人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