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1917年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五四运动中,在天津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4年回国。1927年8月1日领导了南昌起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曾经兼任过外交部长,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主席。
1919年9月,觉悟社成立后的第一个活动,是请“五四”时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到觉悟社讲话。那是9月21日,觉悟社成立后的第五天,李大钊来到觉悟社,在维斯理堂讲演,内容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下午,李大钊与周恩来、邓颖超等在觉悟社——草厂庵天津学联办公室进行座谈,和社员们亲切交谈。周恩来详细介绍了觉悟社的成立经过,并表示准备出版会刊《觉悟》。李大钊对觉悟社不分男女的组合和出版刊物的做法非常赞成。他建议大家好好阅读《新青年》和《少年中国》上的进步文章,分类研究各种学术问题。李大钊和周恩来等谈了很久,才依依惜别。
1920年7月,周恩来等10余人到北京,请李大钊召集一个座谈会,李大钊认为既是觉悟社发起,应该以觉悟社为主体。于是在陶然亭召开会议,到会团体为觉悟社、少年中国学会、青年工读互助团、曙光社、人道社,共20多人,刘清扬担任主席,邓文淑(颖超)报告觉悟社成立经过,周恩来谈会议宗旨。李大钊发言指出,各团体有标明主义之必要,“盖主义不明,对内既不足以齐一全体之心志,对外尤不足与人为联合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