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074

第74章 胡景翼

胡景翼(1892—1925),名笠僧,字励生。陕西富平长春乡陵怀村人。自幼聪明好学,胸怀大志,长得仪表堂堂,著名学者章太炎见之称奇:“励生是今世少有的天才”。1908年,17岁的胡景翼抱着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考入西安健本学堂。1910年3月加入同盟会。

1911年10月,爆发了武昌起义,在陕的革命党人遥相呼应,胡景翼在耀县药王山起义,攻占了关中重镇三原。1914年,东赴日本,在浩然庐学社学习军事。在于右任的陪同下,谒见了孙中山,并发誓说:“我一定要打进北京城,请先生主持大计。”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从此成为胡景翼终生奋斗的目标。同年9月,胡景翼受孙中山的重托,回西北开展革命,与刘允丞、续桐溪等参加了“华山聚义”,策划“反袁护法”斗争。1916年5月,胡景翼在富平聚歼了袁世凯的亲信陆建章的“中坚团”,俘虏其旅长,威震关中。在渭北各地武装的拥戴下,建立了靖国军。

1921年8月,冯玉祥任陕西督军,为保存靖国军实力,胡景翼忍辱负重,力排众议,改编靖国军,在冯的部下任第一师师长。

1922年春,直奉战起,郑州危急,胡景翼率部随冯玉祥入豫解郑州之围。奉吴佩孚的命令,胡景翼任京汉铁路护路使。1923年,郑州铁路工人举行了震惊全国的“二·七”大罢 工,吴佩孚下令反动军警镇压工人。为保护罢 工工人,胡景翼拒不执行吴佩孚的命令。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战起,冯玉祥、胡景翼、孙岳联合反直,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曹锟,免去了吴佩孚的职务,树起了国民军的旗帜,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国家大计。

段祺瑞执政后,胡景翼到河南任军务督办兼省长。胡景翼不忘对孙中山的承诺,谋求在中原打开局面,为统一全国奠基。派屈武赴北京邀请李大钊来汴。1924年12月27日,李大钊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部长的身份来到开封,受到胡景翼的热情接待。二人经过多次会谈,李大钊帮助胡景翼制订了治豫方案,二人达成了派苏联专家顾问到国民二军工作;优先分配苏援军火;派共 产 党员刘天章到国民二军担任学生队队长等协议。正是这次会谈促进了国共合作在河南的形成。

李大钊离汴后,二人所议各项一一得到实现。在李大钊的支持参与下,胡景翼的代表在北京与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进行了会谈。以斯卡洛夫为团长的苏联军事顾问团一行43人和一批武器装备陆续运抵开封,还运来了8架飞机。国民二军为此专门建立起了一支航空队,这是河南省拥有飞机的开始。萧楚女、刘天章等一批同志也陆续到达开封,李大钊还帮助国民二军成立了“北方联合军校”,由国民党左派柏文蔚担任校长。“八方风雨会中州”,由于胡景翼的努力,中国民主革命在河南出现了新的高潮。

与此同时,李大钊认为创建河南共 产 党组织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征得党中央的同意后,他亲派北京大学学生杨晓初到开封来进行先期准备工作,后王若飞以中央特派员身份派来河南,组建中 共豫陕区委。

胡景翼在河南的所作所为,引起段祺瑞政府的极大不满。他们指使陕西督军刘镇华,联合张作霖、阎锡山十万大军进逼开封,决心以武力消灭胡景翼及其所部。胡景翼临危不惧,亲临前线指挥,胜利击溃了数倍于国民军的各部。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使胡景翼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3月29日战事结束,不料胡景翼左臂疔疮爆发,经医治无效,于4月10日在河南开封辞世。

李大钊评价胡景翼:“胡的出发点不像一些军阀那样企图发展个人的势力,他政治上是正直、进步的;想培养力量和军阀势力对抗。把胡培养起来,将来同我们党合作是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