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075

第75章 胡适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安徽绩溪上庄村人。胡适5岁启蒙,在绩溪老家受过9年私塾教育,打下一定的古文基础。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

1904年,胡适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后先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后转文学院学哲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唯心主义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1917年毕业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经陈独秀推荐受聘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做出初步设想。

在1919年7月20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胡适在这篇文章中说:“主义”只是一个抽象名词,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器都能做的事;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偏向纸上的“主义”,是很危险的。这种口头禅很容易被无耻政客利用来做种种害人的事。文章认为,“高谈外来进口的抽象的主义去求根本解决,这便是自欺欺人的梦话”。

胡适的文章发表时,李大钊正在深山休假,待读到《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后,立即写了《再论问题与主义》的公开信,在《每周评论》第35号上发表,反驳胡适的观点。李大钊在文章中公开声明,“我是喜欢谈谈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并且指出,问题与主义有不能分离的关系,中国的社会问题,必先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胡适读到李大钊的文章后,又于8月24日在《每周评论》第36号上发表了《三论问题与主义》,他在文中说:“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少谈些抽象的主义。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应该研究,但是只可认作一些假设的见解,不可认作天经地义的信条;只可认作参考印证的材料,不可奉为金科玉律的宗教;只可用作启发心思的工具,切不可用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真理。”胡适提出,“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应该研究!”

胡适主张,进行的文化运动应撇开政治,致力于研究和解决社会上最基本的有关中国文化和教育方面的问题,口号是“二十年不谈政治;二十年不干政治”。因此,在问题与主义论争上,被人误解,定性为中国思想界第一次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论战。其实,李大钊和胡适在北京大学共事近十年,既是同事、同仁,又是挚友、同志。他们在振兴中华民族事业,推进社会改革和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以及主张民主、自由等方面,是志同道合的,积极参与领导反封建文化的启蒙运动,热烈追求现代民主政体,只是在改革社会的方法和某些学理上,认识则不尽相同。

胡适和李大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出身乡村,年龄相差不大(李大钊长胡适3岁),家境都属小康,都是留学回国,都有丧父的不幸:胡适3岁失怙,李大钊是遗腹子——幼年失去亲人,在给他们带来痛苦的同时,可能促使他们早熟。还有一个相似,即他们都是封建的包办婚姻,而且,出身农家的妻子都比丈夫的年龄大!这些都是表层现象。而李大钊和胡适起初在思想上和学术上,也有许多方面观念相同。不过,在社会发展的滚滚洪流中,一个成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起者和早期领袖,一个成了自由主义的宣传者和学术界舆论界的瞩目人物。

“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以“小常识谈大问题”,确实表现了胡适与李大钊思想信仰的不同。然而,他们是在作为思想学理问题的探讨,并非意识形态的论战和政治斗争。因为,双方的主要内容是从理论上阐明“主义”与“问题”的关系,没有针对某种价值进行褒贬、谩骂。

尽管胡适和李大钊的论战万众瞩目,人们想象他们该会剑拔弩张。但是,二人在许多方面的观点仍然是相同的。1920年8月1日,胡适与李大钊、蒋梦麟等人联名发表《争自由的宣言》,要求取消《治安警察条例》、《出版法》、《报纸条例》等限制言论、出版和人身自由等恶法……1922年,胡适联系蔡元培、李大钊等16位学者名流,在5月14日的《努力周报》上刊发《我们的政治主张》的文章,提出了要建立“好政府”的政治改革目标……李大钊就义后,家境极其凄惨。因为无钱下葬,装殓李大钊遗体的棺木从北京下斜街长椿寺移至妙光阁浙寺内停放。6年后的1933年,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带着子女,从故乡抵达北京,求助胡适、蒋梦麟等人及北大代他们办理安葬李大钊的事宜。胡适垂泪允诺,为安葬亡友奔走,还发动了李大钊的生前好友捐款。

1933年4月22日,北京市民、革命团体为李大钊举行公葬。胡适作为李大钊曾经的“论敌”,作为“二十年不谈政治,二十年不干政治”的人,始终参与了对“共 党头子”李大钊的实地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