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投资的逻辑
7923100000050

第50章 打不赢你,就买下你

界常常听到这样的谚语:如果不能打败他们,那就加入他们的行列(If you can"t beat them,join them)!当这句谚语流传到美国商界时,便演变成“如果打不赢你,那就买下你!”(If you can"t beat them,buy them!)

2014年2月19日,社交网站巨头“脸书”宣布出资190亿美元,全面收购即时通讯公司WhatsApp。其中40亿美元为现金120亿美元将以脸书股票进行交易,还将向WhatsApp员工发放价值30亿美元的特别股份作为分红。“脸书”为何要拆巨资收购WhatsApp呢?

随着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出新公司,以什么样的产品推动收入增长,成了大家密切关注的焦点。由于社交媒体的收入与用户人数成正比。比如“脸书”每月用户数为12.3亿,营业额是78.8亿美元;而LinkedIn每月用户数接近2.8亿,营业额为15.3亿美元。所以,分析师们非常注重社交媒体的每月用户数。2012年“脸书”的每月用户增长超过了17%。然而令“脸书”感到焦虑的是,2013年其每月用户增长放缓至11%,更令人不安的是极其有利可图的美国和加拿大,每月的用户增长率仅为3%。

“脸书”于2013年10月第一次承认,许多投资者非常关注用户增长放缓的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用户。在这一点上,“脸书”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成熟的蓝筹公司,其潜在的市场份额已趋于饱和,而且还有下降的趋势,迫使“脸书”不得不采取行动——收购WhatsApp。

WhatsApp是一种简单、快速和可靠的移动通讯服务,主要移动平台上拥有超过4.5亿用户,每天都有超过100万用户注册WhatsApp,很快将接近10亿,比如在印度、巴西、南非、德国、西班牙和墨西哥,越来越多的人每天都依靠WhatsApp进行通讯。

WhatsApp的创始人库姆和阿克顿被脸书收购之后,在最后一分钟,登上了福布斯2014年全球亿万富豪的榜单,库姆获得68亿美元,而阿克顿则收获了30亿美元。

库姆之所以命名公司为WhatsApp,因为它听上去就是一句问候语“What"s up”(意思是最近怎么样)。2009年2月24日,WhatsApp就这样诞生了。在美国成立公司容易,但要公司盈利就难了,更何况高科技公司本是件烧钱的事。

因此创业初始阶段,库姆和阿克顿没钱租用办公室,两人只能相约在红岩咖啡馆,库姆埋头编码敲字,阿克顿做着各种笔记,为了更新成百上千个差别细致的区码,使他的应用能够与全世界的电话号码进行同步,两人度过了好几个月抓狂的时光。

早期版本的WhatsApp会经常崩溃或死机,且大部分用户是当地的俄裔朋友(库姆来自乌克兰)。几个月后,库姆极不情愿地承认,他可能要放弃WhatsApp,老老实实地去找一份工作。这时阿克顿阻止了他,再坚持几个月看看。

2009年10月,他们从前雅虎同事那儿筹得25万美元投资,作为交换,这些人获得创始人身份,并分得股份。由于库姆和阿克顿都不拿薪水,公司早期最大的开销是向用户发送验证短信,其收费之贵无异于抢钱。美国境内的每条信息收费2美分,发到中东的信息每条要收65美分,足以吸干库姆银行账户里的每一个铜板。

2009年12月,iPhone平台的WhatsApp进行升级,可以发送照片。令他们震惊的是,在下载一次收费一美元的情况下,用户增长速度还在加快。从2010年初开始,公司每月有5000美元进账,足够支付当时的大部分成本。当2011年的钟声敲响时,WhatsApp一度闯入美国应用商店类的前20强。

风险投资者闻风而动,库姆和阿克顿赶跑了所有前来洽谈的风投。在阿克顿看来,只有公司撑不下去了才会引入风投。只有红杉资本的戈茨锲而不舍,在红岩咖啡馆找到库姆和阿克顿,并接受他俩机关枪式的拷问,还承诺不会强迫他们接受广告模式,仅扮演战略顾问的角色,最后才同意红杉800万美元的风投。

直到卖掉公司前,这两位创始人还拥有超过60%的股份。2014年2月的一天,库姆开着他的保时捷去上拳击课,途经公司新选的三层楼建筑,上百号人夏季就将搬进去。有人问库姆,是否在新楼上装个WhatsApp的牌子?

库姆却回答说,我们都知道去哪里办工,我找不出要弄块招牌的理由,那是自我膨胀的表现!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收购都能如愿以偿的。2006年,雅虎曾开价10亿美元收购“脸书”,被“脸书”断然拒绝!当时好些人都不理解“脸书”老板马克,一夜就能成亿万富翁的好事儿都不要,想什么呢?想一下今天他能出资190亿美元收购其他公司吧!一个公司的价值,特别是互联网公司,真是难以估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