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7976200000251

第251章 贼退示官吏(并序)——元结

题解

这是首斥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诗,比较起来揭示出一个道理:苛政猛于盗贼。诗人用诗序交代历史背景,然后在诗中表现官吏不顾人民死活,与“夷贼”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恶行。

原文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①。明年,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②。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③。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④。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⑤。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⑥。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⑦。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⑧。

令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⑨。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⑩。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注释

①西原贼:当时一个被称为“西原蛮”的少数民族(在今广西)于广德元年冬,占领了道州一个多月。诗人称为贼,是他站在统治者立场上对起义者的诬称。不胜:负担不起。②永:永州,在今湖南永州市。邵:邵州,在今湖南邵阳。鄙:边界地方。③山林二十年:指自己长期没有做官。④泉源:即水井。庭户:庭院里。洞壑句:门前就是溪流山谷。⑤井税:田赋,田税。古代井田制,分田为井,中为公田,八家分耕为田,故称田赋为井税。有常期:按正常的税额交纳。晏:迟。⑥世变:指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乱。亲戎旃:亲身参加军旅生活。戎旃,军旗,军帐。⑦典斯郡:管理道州。典,管理。山夷:指西原蛮。纷然:骚乱。⑧使臣:皇帝派下来的租庸使。将王命:奉朝廷的命令。⑨时世贤:当时所谓的“贤人”。即上句的征敛者。⑩委符节:指弃官。竿:篙。刺船:撑船。将家:携带家眷。就:从事。鱼麦:耕钓。

赏读

首先,作者对昔年的生活安适作一回忆,不光是自己的隐居安乐,就是百姓也是一样的安宁。如此太平盛世多么令人神往。继而,世事突变,就连作者这样的隐居之士也要“亲戎旃”,与盗贼打起了交道。作者出仕后,在现任治所又遇上“山夷”。然这里之贼却如此之“仁”,竟有“怜”人之心,诗人所在之城得以保全。接下来作者以反诘之语把“官”与“贼”作对照,“贼”比“时世贤”更得人心,竟然是“伤可怜”而不“绝人命”。最后作者态度坚决的表明,既不能违“王命”,又不能做“绝人命”之“征敛者”,为处理这一矛盾,作者宁可弃官、归隐江湖,而绝不做残民媚上的“时世贤”。

这首诗是一位具有仁政爱民思想的清明官吏的心声,作为一位封建文人,作者叙事抒情、指陈事实,直抒胸臆,用字率真挚朴。反诘官吏之句,字字沾泪,句句带血,感人肺腑。这首诗体现出元结之诗质朴简古,平直切正的典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