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领导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的智慧是领导智慧的沃土。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邓小平带领亿万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在创造性实践中,他以巨大的睿智,总是能够令人惊奇地洞察和把握住时代的历史契机和现实机遇,他的这种非凡睿智,正是根植在他“人民是一切的母亲”的信念的基础之上的。
据刘备耕回忆,邓小平与刘伯承战斗在太行山期间,经常教育部队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努力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邓小平说:“人民是一切的母亲,是对敌斗争一切力量的源泉。”这一警句成为邓小平在太行山的名言,同他一起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过的老同志至今还记得邓小平当时说出的这句名言。
1946 年 2 月,晋冀鲁豫军区领导机关进驻邯郸,邓小平为军区政治部《人民的军队》报写了题词:
“人民军队的责任是随时随地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今天我们必须亲自动手、努力生产,克服困难,以减轻人民的负担;使人民经济向上,逐渐恢复八年战争的创伤,走向丰衣足食的道路。”(《二十八年间》上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08页)
在另一篇文章中,邓小平还写道:“一切为保护人民利益打算,提出恰当的对敌斗争方法,才会得到人民拥护,也才能取得胜利。经验尤其证明:谁关心人民的问题,谁能帮助人民想办法去和敌人斗争,保护人民利益,谁就是群众爱戴的领袖。”(《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41页)为此,他要求高级干部“凡是能够保护人民利益的事,应努力赴之;凡是可以招致敌人摧残人民的事,都应谨慎从事。”(《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55页)
邓小平把人民看做是自己的母亲,对人民群众他就像一位孝顺的儿子。1930年,邓小平率红七军在广西右江地区坚持武装斗争期间,尽管战事紧张,工作繁忙,但他总要千方百计地抽出时间,到附近群众家里去问寒问暖,想尽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有一天,邓小平去看望贫苦农民梁大娘。
一踏进梁大娘的院子,邓小平就不禁心情沉重起来。茅草屋顶由于风吹雨淋,有不少地方已相当稀疏,连阳光都能透过缝隙照射进来。他再看用稻草拌泥糊起来的墙壁,许多地方的泥巴也已脱落,很难遮挡风雨了。邓小平看着,看着,眼睛不由得有些湿润。
这时,屋内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咳嗽声,邓小平快步走了进去。此时,梁大娘正躺在床上。邓小平上前握住梁大娘的双手,亲切地询问起她的身体和家里的情况。
原来,梁大娘家里原有9口人。由于军阀混战,年成又差,丈夫连累带病,早早去世了。家里只靠她一个人苦苦支撑。7个孩子由于疾病和饥饿,相继失去了4个。两个年幼的孩子因无力抚养,又转送了他人。现在身边只剩下一个孩子相依为命。现在,她又不幸病倒,生活难以为继。
听到这里,邓小平劝慰道:“梁大娘,你不要太着急,先安心把身体养好,其他问题我们会想办法帮助解决!”
回到驻地,邓小平找出200块铜板,让当地赤卫军梁连长马上给梁大娘送去,让老人先买点粮食,买几服药治病,以解燃眉之急。随后,邓小平又派几名战士割茅草,和墙泥,帮助梁大娘翻修房子。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梁大娘含着眼泪说道,邓小平真是我们穷苦百姓的贴心人,共产党是我们穷苦人的救星啊!
像这种雪中送炭、扶危济困的事情,邓小平做了一件又一件,他是人民最忠诚的儿子。
1931 年 2 月,邓小平率红七军开进崇义县城。部队进城后,发现居民听信谣言,很多人都离家上山了。邓小平来到北城萝卜巷,敲了几家的门都没有应。邓小平对身边的警卫人员说:“我们应赶快把群众找回来,宣传红军政策。快过年了,要让群众过个安全的春节。”他们正走着,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婴儿的啼哭声。
邓小平和警卫人员沿着哭声寻过去,发现哭声是从一间快要倒塌的茅草棚里传出来的。他们推开虚掩着的门,只见一中年妇女抱着个婴儿,正要离开。邓小平关心地问:“大嫂,小孩怎么了?”
那位中年妇女见突然进来几个陌生人,一时愣住了。邓小平用手摸了一下婴儿的前额,有些着急地说:“哎呀,是发烧,烧得还不轻呢!”说着,他转身吩咐警卫员:“小李,快去叫卫生员来给小孩治病!”
不一会儿,卫生员来了。经过诊断,发现小孩患了急性肠炎。此时,卫生员犯难了,因为药箱里治肠炎的药极有限,是专留着给首长急用的。卫生员的迟疑被邓小平看出来了,他表情严肃地对卫生员说:“快给小孩用药吧,我们共产党人闹革命不就是为了劳苦大众,不为群众着想,还算什么共产党人?!”
卫生员一听,马上给小孩打了针、吃了药。一会儿,小孩就止住了啼哭。这时,婴儿的母亲跪在地上说:“你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呀!”邓小平忙将大嫂扶起说:“大嫂,别这样,我们是红军,红军是专为穷苦百姓的。”
临走时,邓小平告诉大嫂,要按时给小孩服药。望着邓小平一行远去的背影,大嫂流出了感动的泪水。
无论走到哪里,邓小平都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不论大事、小事,邓小平都尽力帮助群众解决。在他的身上,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体现得十分鲜明突出。这一点,凡与他接触和交往过的群众都难以忘怀,记忆犹新。
邓小平担任瑞金县委书记时,工作很忙,但对群众的生活都极为关心。他经常抽空到老表家去走走,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县城有位杨老汉,老伴死得早,两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家里用水都是当地工会干部轮流负责挑,这使杨老汉心里很过意不去。
一天,杨老汉起了个大早,想自己去挑水。可没等杨老汉走到井边,就被早起的邓小平看见了。邓小平上前抢下杨老汉的扁担,放到自己的肩上,说:“怎么你来挑水?不要累坏了身体”。
过后,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对在场的干部动情地说道:“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时时刻刻都要关心群众的生活,了解群众的疾苦。群众有困难,干部要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处处都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邓小平把人民看做是一切的母亲,而他把对人民的忠诚放在为人民谋利益的基点上。他投身革命,率兵打仗,都是为了解放全中国人民。不仅如此,他随时随地都注意保护人民利益,凡对人民有利的事,他就积极地倡导和支持,凡是有损于人民利益的事,他就予以批评和纠正,连一点一滴的小事也不放过。
1938 年春,邓小平率八路军 129 师部队插入敌后,途中正遇上日伪军的疯狂“扫荡”。部队遇到了极大困难。部队断粮了,邓小平就和大家一起挖野菜、拔灰菜充饥,就这样和大家一起度过了7个昼夜。一次,一个新战士不忍心看着邓小平和大家一起挨饿,就设法摘了一点玉米,高高兴兴地送给邓小平;邓小平笑着问:“为了它,你费了不少劲吧?”
“那当然,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藏粮食的洞。”
“拿群众的东西给群众留钱了吗?”
“当然留了,还写了一张条子呢!”
“好,”邓小平表扬了这位战士,接着说,“你要立即把它送回去,这玉米是老百姓留的种子。”
事后,邓小平把全体战士召集到一起,问大家:“毛主席讲,我们的八路军、新四军同老百姓是什么关系?”
“是鱼和水的关系。”
“鱼离开了水会怎样呢?”
“只有死路一条。”邓小平充满深情而又满怀信心地说:“革命是艰苦的,但只有通过我们的艰苦奋斗,才能使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同志们,这一天已经为时不远了。”
邓小平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但对部队经常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而且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同样严格要求,教育他们爱人民。
据王兴芳回忆,他作为邓小平的马夫,一次骑着他的马上了街。街上的群众见他是八路军战士,纷纷让路,还微笑着向他致意。
邓小平即将赴延安开会,为使他顺利赶路,王兴芳到马店给这匹战马挂掌。因一时高兴,王兴芳在县城的街道上信马奔驰起来,马过弯道,昂然奋蹄,“叭”的一声,似乎什么东西掀倒在地。但王兴芳并没有在意,继续纵马。
当他挂好马掌,迅速赶回邓小平身边时,邓小平严厉地批评他,恼怒地对王兴芳说:“你干的好事,骑马儿过街,碰倒了老百姓,知道吗?”
王兴芳大吃一惊,原来,马过弯道时掀倒的竟是一位老大娘,满街的老百姓议论纷纷,传到了邓小平的耳朵里,王兴芳心想,这有啥了不起,我这是为快点完成任务,不耽误首长赴延安开会的时间,值得您大动肝火吗?他嘟着嘴,既不回答,也不申辩。
邓小平见他这种神态,转换口气说:“现在是团结抗战的时候,人民一心向往的是共产党,你是共产党领导的一个八路军战士,这样对待群众,影响多不好!我们来自人民,是人民的军队。人民是水我们是鱼,八路军离不开人民,正像鱼离不开水了样。小伙子,要爱护人民啊?如果我们不爱护人民,人民就不会拥护我们,我们也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山间草寇。到了那一步,不要说打日本,恐怕自身都难保哇,这些严重后果,你想过吗?”
王兴芳开始自责起来,流着眼泪请求给他处分。
“不,你应当到当地公安部门去,由他们处理。还应该给群众赔礼道歉。我这儿有几元钱,你也带上,给老大娘作医药费。”
说着,邓小平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这是他去延安的路费,王兴芳不肯接钱。邓小平一把将钱放进王兴芳手里说:“快去给大娘治伤。”说完就跨上战马赴延安开会去了。
王兴芳久久地望着邓小平离去的身影,从邓小平的教诲中,受到了一次实际的爱人民的深刻教育。
邓小平一贯认为,党的方针政策都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都要由人民来检验,体现党的宗旨。他一旦发现不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就应当加以修正或改正。为此,邓小平经常深入农村、工厂、学校,去了解下情,体察人民群众的疾苦,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征求人民群众对党的政策的意见。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邓小平把人民的快乐和幸福当做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在邓小平的心目中,群众收入情况、生活水平状况占有特殊的位置。他不仅在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呕心沥血,更为人民群众不断得到更多的实惠而欣喜异常。
1983年2月21日上午,邓小平在胡立教、汪道涵、杨堤等陪同下,视察了上海北区的曲阳新村。他们首先走进了曲阳菜场,接着又来到新建的百货商场。随后,邓小平等一行来到大连西路250弄22号一户居民家里。这家女主人姚凤兰,是上海服装二厂的退休工人。她看到有客人来了,连声说:“请进,请进。”
邓小平随着陪同的同志,看完姚凤兰儿子的新房,又来到姚凤兰的房间。邓小平同她握手,亲切地问:“你们生活好吗?”
姚同兰说:“我们生活得很好。”
汪道涵指着五斗橱上和床边橱上两只用红色绒布套套住的机子问:“这是两台电视机?”
姚凤兰说:“是的,我们原来有一台九英寸的,儿子结婚,又买了一台 14英寸的。”
邓小平听说,高兴地说:“你们生活好,我就高兴!”接着又问:“这住房有洗澡间吗?”姚凤兰说:“有!还是瓷砖铺的哩。”邓小平走到浴间门口,朝里面仔细看了看,然后满意地离开了。
“你们生活好,我就高兴。”这确是邓小平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祝福。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活动,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邓小平参加革命,出生入死几十年,为的也是这个目的。当他看到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结出了硕果,看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他从内心感到高兴!
1992 年春,邓小平南方视察时,他在讲路线、政策会不会改变、应不应改变、变不变得了的时候,总是从人民是不是得到利益,人民是不是高兴,人民是不是满意,人民是不是拥护,人民是不是赞成,人民是不是答应,这样的人民立场、人民感情来观察、看待和处理问题,并且他教导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这样来对待人民。
在邓小平的言行中有许多关于人民群众是一切的母亲的思想。他说:“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页)“如果改了,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就要下降,我们就会丧失人心。”(《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9页)“人民生活确实好起来了,国家兴旺发达起来了,国际信誉高起来了,这是最大的事情,改变现在的政策,国家要受损失,人民要受损失,人民不会赞成,首先是八亿农民不会赞成,(《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3~84页)“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1页)
在新的时代,我们每个同志,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党的宗旨,从“人民是一切的母亲”这句名言中受到启示,真正树立起人民观,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