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陆游文集1
7987100000064

第64章 追感往事(五首录一)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①不望夷吾出江左,②新亭对泣亦无人!③

【注释】

①一秦:秦桧。②夷吾:管仲,字夷吾。东晋南渡,人称王导为“江左夷吾”。③新亭对泣:新亭在江苏南京市南。东晋南渡后,中原各地相继沦陷。过江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周顗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在座者皆相对涕泣。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耶?”见《晋书·王导传》。

【品评】

诗作于嘉泰元年(1201),时年诗人七十七岁,家居山阴。

这是一首咏史诗,不过所吟咏的历史并非灞桥残照、六朝烟粉,而是南渡之初的一段现代史实。“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这是初唐骆宾王《讨武瞾檄》中质问武则天的两句话,用在这里,质问患了健忘症的偏安小朝廷,似乎同样切合。七十年对于个人而言,太过漫长,差不多意味着一生的终结;对于国家朝廷来说,却很短暂,只不过龙床上换了几个主人而已。七十七岁的老人用终生记录民族的伤痛,不断地“追感往事”,不断地撕裂血淋淋的创伤,来折磨自己;而偌大一个王朝,对本该记忆犹新的灾难却似乎集体失忆失语,无论敌人的铁蹄怎样在昔日的土地上狼奔豕突,无论年迈诗人怎样提醒,总是唤不起王朝的正大阳刚之气,毕竟是扶不起的阿斗!

于是,这位老诗人用近似于西西弗斯背负巨石和唐·吉诃德挑战风车的精神,孤军奋战,成了“荷戟独彷徨”的孤独英雄!这首诗,直抒胸臆,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七十年来的各届政府,毫无避讳。一般人的观念,总把历史上的成败算在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身上,其实,个人影响历史的能量毕竟有限,区区一秦桧能左右得了历史吗?非也。后人集矢于秦桧,而忽视了产生秦桧的现实社会土壤。正如诗人后两句所说“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南宋王朝连像周颤这样的人也找不出,不能不说是集体的耻辱!这首诗落笔显然着意于现实的政治批判,但读者不妨作历史哲学的思考。八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还在进行一场集体诉讼个人的“缺席审判”,不能不说是更大的民族悲哀,难道除了秦桧,就不应该再有第二个人对这场民族的灾难负责吗?

这首诗脱口而出,富有勇气的质问和独到的思考,不失感染力,“千年而后,如闻叹息之声”(《唐宋诗醇》)。诚如清人潘德舆之评:“宋人绝句,亦有不似唐人,而万万不可废者。如陆放翁《追感往事》……纯以劲直激昂为主,然忠义之色,使人起敬,未尝非诗之正声矣。”(《养一斋诗话》)能够激动人心,就是好诗,同样是艺术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