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弘扬长征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
80131400000012

第12章 谁谈革命精神?

尉海琪 电气10班

1975年至1976年,画家沈尧伊出于对长征精神的无限向往和崇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长征题材的创作。他用了3个月的时间重走长征路,归来后即创作了一幅油画《革命理想大于天》描写长征精神。可是,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一直以来为人们所歌颂的长征精神呢?

长征的背景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从此便开始了长达13个月的长征路。

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在这漫长的13个月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我看过长征将领的资料,“中央军事顾问:李德34岁、司令员叶剑英37岁、政委陈云29岁……”仅仅比我大10岁,就已经开始指挥千人部队作战。由此可以看出老红军们在艰难的环境下是如何磨炼自己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的,每一个长征的将士都是我们后辈的楷模。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即描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长征期间涌现出了大批优秀青年,他们帮助他人,不怕艰难险阻,坚持自己的信仰与革命理想。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新中国走向富强,与老一辈党员在长征中磨炼的意志和精神是分不开的。党员紧紧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群众当然会爱戴党、拥护党。

记得前几天参加的中国大学生路跑比赛,两公里的路程结束后需要3天时间休养,试问我们的老红军呢?他们长驱二万五千里,期间还需要作战斗争,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这又显示出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生命代价,只为救国救民。艰苦的岁月里有太多太多的忠魂被深深地埋葬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人记得他们的名字,没有关于他们的记忆,只有那一座座无名的英雄纪念碑,诉说着他们的故事。我不想用被大家说烂的话来赞扬革命先驱们多么伟大光荣,我只希望我们当代青年不要忘记他们坚守到生命尽头的革命精神,不要只是把革命精神挂在嘴边。

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开学初进行了党课的培训。起先,我并没有觉得入党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作为一名95后,也并没有对自己的政治面貌有过多想法。但是听过党课后,我才懂得,共产党之所以将这种革命思想深入我们广大青年的内心,就是怕我们太过追求安逸而不懂得居安思危。如果我们能够停下出去娱乐的脚步,多静下心来深深体会长征精神,摸一摸那一座座无名的英雄纪念碑,或是自己徒步10千米,感受一下期间的艰难与困苦,就会理解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老红军们所承受的苦难,更深层次地认识长征精神。

为什么要不停地谈长征精神?就是因为现在我们青年的精神的长征依然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泥沼中进行着,在我们身上正缺乏那种为正义而斗争的长征“正能量”!

打开微博看看新闻,你受得了医生护士被侮辱吗?你能够宽容理解那些没有责任感的执法人员吗?你还能平心静气地接受官官相护的社会现实吗?女子在酒店被拖拽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网友纷纷表示同情与不满,但是当时为什么没有路人伸手帮助?是网友不上街还是路人不上网?如果人类精神的新长征路总要有优秀的接班人,那个优秀的接班人为什么不可能是你?

人类也许很难会有第二支队伍能够胜利完成像长征这样的壮举了,我们青年也很少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想法了。时代变了,目前我们学生虽然不需要忧心国家存亡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忧心、关心并努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社会问题。

谁谈革命精神?当然是我们。在这个精神匮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重拾长征精神,让革命精神充实我们当代青年的心。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革命精神不是挂在嘴边,长征精神也不是说说就伟大,我们要重拾这些精神,映射到实际生活中。实干兴邦,空谈误国!革命先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融入他们真正的长征精神!我想这正是年年纪念红军长征的意义所在吧!

(指导教师: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