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弘扬长征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
80131400000004

第4章 学习长征精神,扛起社会主义大旗

袁为 计算机2班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后的今天,长征精神的地位和价值不减反增,是我们迫切需要的精神食粮和人格支柱。弘扬长征精神,使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信仰和指导,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众所周知,1934年10月,在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的根据地,开始了长征的漫漫艰辛路。关于长征的经过,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小时候也听过很多关于长征的诗歌,看过很多关于长征的电影。譬如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长征的路,一个字就能概括——难!在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即便开着车,要走完长征的路,也是很难的,更何况当年前有恶水险山挡道,后有大炮飞机追击,脚穿的是草鞋,腹果的是草根。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完成了如此长途的“迁徙”,靠的难道只是超人的体质?显然不是,靠的是“长征精神”!

何谓“长征精神”?书面的解释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它的特点是革命英雄主义,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书面的解释总是有些“难懂”,在我看来,长征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对实现革命理想事业的坚定信念。换言之,就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锲而不舍地去追求,持之以恒地去努力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所需要的,因为我们是即将步入社会,即将扛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一代,我们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代!

长征精神经历了80载风雨,却历久弥新,丝毫不过时,甚至变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当代中国。

当今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军事上都突飞猛进,并且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成就:政治上,我们的政治体制日趋完善;经济上,我们每三年便能创造出一个英国;文化上,世界各地孔子学院兴起,文化软实力逐步提升;军事上,前沿领域硕果频出。然而,我们却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信仰的缺失。

在我看来,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需要一种信仰、一种精神来指导言行,约束欲望。

从人们熟知的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到近期发生的疫苗事件,从表象看是监管不力,利益驱使。然而,若我们透过现象去看本质,做一种深刻探讨,这何尝不是因为信仰的缺失呢?

缺什么便补什么,这是常识。既然我们缺信仰,我们就补信仰吧。长征精神,便能担当起信仰。

长征精神能够教导我们什么呢?

首先,长征精神能够教给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这正是我们这一代所缺少的。我们出生在和平年代,更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快速发展的年代,我们没经历过什么苦难,但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接受苦难,于个人、于国家,苦难都是个变数,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

其次,长征精神能够教导我们追求梦想。往小的说,就是做事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这正好和最近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相吻合。工匠精神也是我们所缺乏的,然而,要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就必须具有工匠精神。

最后,长征精神还能教育我们爱国,提高我们的民族凝聚力,这也是我们所必需的。铁板一块的中国是真正的雄狮,在当下,我们应更加团结。

长征精神已经历经80载,然而它却不像一个暮年的老人一样奄奄一息,它倒像胡杨,80了仍旧枝繁叶茂,80了仍会结果生籽。

弘扬长征精神,把我们失去的信仰补回来吧!

(指导教师:陈洁、田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