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刚进洛阳时,步卒骑兵不过3千。他恐怕因为兵少别人不顺服,便用虚张声势之计,迷惑人们耳目。他命城内的军队趁夜潜出城门,第二天打着旌旗,呜锣击鼓,从四面城门进入城中,并宣称:又有关西兵马进入京城。就这样接连四、五日,人们不知虚实,都说董卓的兵马多得不可胜数。
董卓入京后,首先吞并了原属何进及其弟国骑将军何苗所辖的军队,又收买吕布,杀了执金吾丁原,并吞了他所辖的军队。这样,董卓的兵力大大加强,京都的兵权都操纵在董卓手中。
骑都尉太山鲍信,看见董卓怀有异志。居心险恶,曾劝袁绍趁其刚入洛阳,士卒疲惫之时击捕董卓,袁绍是个有谋而不能善断的人,惧怕董卓,终不敢动兵。后来董卓找袁绍商议废灵帝,立陈留王为帝。袁绍不敢直言反对,便托辞说:“废立是国家大事,应当与太傅商量。”此时的太傅正是袁绍的叔父袁隗。董卓当即恶狠狠地说:“刘氏的种不值得再留下!”袁绍听后并不回声,便引佩刀长揖而别,逃奔冀州去了。
典军校尉曹操,手中也掌握一部分军队。董卓任他为骁骑校尉,以示表彰,并要同他共商大事。曹操机敏过人,看到董卓凶狠,残忍,鲁莽专横,不得人心,定然不会长久,决定不与他共事,便改姓易名,偷偷溜走。
董卓没有动用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地逼走了袁、曹,扫掉了这两个挟帝擅权的障碍。中平六年九月,董卓迫不及待地在朝堂大会群臣,商议废帝大事。董卓宣布:“当今皇帝昏弱无能,不能尊奉先帝教训、安定社稷、为天下之主。我要效仿商朝的伊尹、本朝霍光的做法,立陈留王为帝,如何?”尚书卢植当即表示反对,说:“按《尚书》记载,太甲无道,被尹尹放逐;昌邑王有罪过,被霍光废掉,而今皇上正年富力强,行为没有过失,不能拿前事做比附。”董卓听了勃然大怒,宣布罢会,并要杀卢植。因有侍中蔡邕相劝方得免。董卓看到废帝还有障碍,人们对何太后还寄有希望,于是第二天又召集群臣上殿议会,宣布说:“何太后逼死永乐太后,背逆妇姑之礼,失掉孝顺之德。天子年幼无知,软弱怯懦,不称君位,从前伊尹放逐太甲帝,霍光废掉昌邑王,都记载在典籍之中,大家都认为他们做得对。今天,太后应当像太甲那样被放逐,皇帝应当像昌邑王那样被废掉。陈留王有仁德,有孝行,应当马上尊奉为皇帝。”在坐群臣无人敢言。这样,一切都按董卓的意愿行事,将少帝废为弘农王,立9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为了笼络人心,掩饰一下自己野蛮、凶残的面目,在废立之后,董卓马上昭雪在宦官、外戚、士大夫争权斗争中,被宦官陷害、打击的党人陈蕃、窦武等的冤枉,皆恢复其爵位,并任用周毖、伍琼、郑泰、苟爽等很有名声的士大夫,召回遭宦官打击、逃亡在外的著名大儒蔡邕,任为侍中。不久,董卓杀了被废为弘农王的少帝,毒死何太后。通过这一系列的阴谋活动,摧垮了外戚何氏的势力,从此董卓入朝不趋,佩剑上殿,威慑朝野,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