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共情沟通
80787000000002

第2章 序言

数年来,我为高敏感人士开办了多堂课程和讲座,并且在心理治疗活动中与他们频繁接触。我已不止一次听到他们抱怨被周围环境或自己的生活折腾得疲于奔命。他们付出极大努力以求摆脱现状,倘若难以奏效将会使他们心灰意冷,如若显现出积极改观也会让他们兴奋异常。

许多高敏感人士坦言自孩童时期起,他们就在努力营造出一种祥和愉快的氛围。比如在看到妈妈情绪低落时,他们会为她作幅画或是表现得异常乖巧,用这种方式来博取妈妈的欢心。长大后,他们也极有可能成为其他家庭成员寻求帮助的人,或是成为社会中一名做好事不留名的人。但在其他人眼中,他们看起来却又显得那么容易倦怠。

许多具有高敏感特质的人士,在成年后选择将护理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这是一项显而易见的选择,因为他们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帮助他人,这种无微不至的能力无人能出其右。他们出色的表现通常也会博得大家的欢迎,不过问题是他们有被过度刺激的风险,与常人相比,他们需要更久的时间来调整状态。倘若未能如愿,承受的压力将会使其身心健康暴露在不断增强的负面风险之下。

高敏感人士更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换种说法就是我们很容易给敏感的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恰恰大多数人都乐于如此,因为看到自己的行为能够对别人产生显著的影响,极易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

在一次给高敏感人士授课的过程中,我顿悟了高敏感人士如何正确排解压力的方式。在开车前往授课地点的路上,我差点追尾另一辆车,随后我一路战战兢兢地抵达了目的地。在课堂上我把自己的遭遇向大家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番,随后我的惊惧之情瞬间就转移到了学生们的脸上。那一刻,我感受到自己的惊恐瞬间烟消云散了。那种感觉描述起来就像是所有的不开心都蒸发到了空气中,这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愉快和能量满满。

许多高敏感人士尚未意识到自己给予的帮助将会产生多么惊人的效果。他们通常有改造世界的美好愿望,但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天分的最大效能,因此只能将其消耗在一些从长远看来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面。

打开你的情感包袱,展示给众人,欣赏他们脸上的表情,这招可以在短时间内给你带来极大的情感慰藉。但如果你的努力就此止步,那也不会带来任何改变。而那些能够正确排解压力,寻找到倾听者,让自己的情绪正确宣泄或是做出必要改变的人才能真正地迎来美好生活。

高敏感人士在扮演专业或私人帮助者的时候,要规避成为他人倾倒负面情绪的“垃圾桶”。因此,他们应时刻注意保护自己,保证在以最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人的同时,避免自己负担过重。

下面的案例演示了如何让你避免成为某个不负责任的倾诉者的“靠山”。尽管多发生在私人交际领域,但被动成为他人的情绪“垃圾桶”,而不是帮助对方承担起责任,这也很可能会在专业领域上演。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塞西莉的丈夫汉斯事业发展屡屡碰壁,每次回到家总是一脸阴云。她感受到了丈夫的不可理喻,对他的牢骚越来越不耐烦,甚至产生了希望丈夫不要回家的念头。尽管抱有这个念头让塞西莉的心头泛起了一丝愧疚,但她真不希望再听到丈夫聒噪的抱怨声了。

问题在于汉斯根本不去寻求他急需的专业帮助,或做出果断换份工作的决定。真正让汉斯能够继续容忍现在工作的原因是,他每天回家都可以把自己的麻烦一股脑地抛给塞西莉。所以,汉斯实际上是把塞西莉当成自己逃避把戏中的一枚棋子。正因如此,汉斯并没有真正审视自己的生活或是做出改变现状的决定。

不幸的是,塞西莉式的案例并不唯一。在我关注和治疗高敏感心理病患的经历中,像上述这样的故事我听到过不止一个版本。我对那么多拥有高敏感天赋的人沦为任由他人摆布的棋子而感到惋惜,因为他们本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为他人带来真正意义上的长久改变。

具有高敏感天赋的人,能准确感知对方的真正需求,并且具有满足对方需求的强烈冲动。但他们这么做会掩盖掉因对方不负责任的行为而造成的恶果,而承担起责任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是颇为重要的事情。

拥有高敏感天赋的人,切勿浪费自己的天分,要将其以恰当的方式用在恰当的地方。

我抱有的一点希冀,就是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书,让更多拥有高敏感天赋的人士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价值,并在发挥自身潜能改变世界的同时,也能反哺自己。

运用书中的方法

即使在运用本书中大部分方法与人交谈时都需遵循严格的使用规范,但倘若在专业心理治疗领域之外进行应用,这些方法也可能会与我们日常的私人对话方式相冲突。假如我们不加区分地以刻板方式与人交谈,反而会破坏日常对话原本应有的自然氛围。

但当日常对话陷入僵局或适得其反时,本书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适当运用本书中的方法将会收获奇特的效果。

本书中介绍的方法可能不会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露面,但在专业的心理治疗场景中,频繁登场的它们就大有用武之地了。如果你在帮助家人、朋友,抑或是在专业实践中救助病患和客户,那么同样的方法可以灵活变化为不同的使用方式,一切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倾听者掌握的资源而定。

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比如倾听、复述、同情或赞赏。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每一个人,而且应用在任何情况下都屡试不爽。

书中还有一些快速提升技能的方法,比如改变人生信念、使用空椅子技巧、写信和关注一切非语言的东西。还有许多看起来有益无害的建议,比如让对方保持几分钟冷静状态并反思你们俩之间的联系,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对方释放积压已久的悲伤和压抑。但在选择应用这些方法时还应思考时机是否恰当。你需留意对方的心理状态是否稳定,判断他们是否正经受离异、搬迁或其他的坎坷,往往这些都不是向其强调注重个人发展的恰当时机。

进行练习时需注意的重点

本书的某些章节包含了一些进行练习时的建议。一个好的建议是,一开始就明确自己如何进行练习,你将从这个练习中收获什么,或者在类似情况下别人能从中收获什么。如果不清楚坚持到最后的甜头是什么,没有人会愿意轻易尝试一件新鲜事物。

另外,倾听者和倾诉者对他们将要达成的最终目标达成一致意见也很重要。

比如你想让对方正视自己的问题,但对方对此唯恐避之不及,那么你们之间的交流就很有可能会陷入僵局。

在私人交流的时候,提议进行某些必要的练习可能会显得有些突兀。遇到类似情况我通常会说:“你刚才说起你在工作上遇到的窘境,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类似遭遇,每当陷入这种两难境地时,我总会去做一个练习,这能让我变得清醒起来。如果你也想尝试一下,我很乐意教你如何去做。”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拘谨不适合这种互动,或是在帮助客户、患者、朋友时选择这么做的确有些突兀,那么你也可以试着自己完成练习,这对你个人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熟能生巧

即使通过了驾校理论考试也并不意味着你就能上路开车了,只是简单地浏览一遍本书也不代表你掌握了书中的方法。通向熟练应用这些方法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练习。我强烈建议你开始独立运用这些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熟悉它们的工作方式。

或许你也能找到一个练习伙伴。比如组建一个人数不限的读书小组,当然其功能并不局限于探讨所读过的书,你们可以结对练习使用这些方法。这样的团体不仅可以成为你分享成功运用书中方法心得的地方,同样还可以在此帮助那些助人者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聚在一起谈论对你来说非常重要,这已被证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名真正的帮助者,那么从长远来看,潜移默化之中你的助人能力将会得到持续提升。与此同时,你助人的风险也会降低,因为他们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另外,你也可以集中运用技能,在一些领域促进自己成长,并给他人带来更好的帮助。

什么时候应该把对方推荐给专业治疗师

如果寻求帮助的人正在经历一场危机,最重要的是要确定他们的自杀风险程度。常见的危机信号是: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作息紊乱,食欲下降或暴饮暴食。假如我想判断对方状况的危急程度,通常也会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向对方提出相关问题。如果情况确实危急,我会确定对方是否真有自杀的风险。首先,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目睹了别人像你一样挣扎时,你有时会产生如果把一切都了结,事情将变得简单许多的想法,这一点都不奇怪,你是否真这样想过?”如果对方确认了自己的确曾这样一遍遍想过,我会继续问第二个问题:“你有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吗?”紧接着下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决定好了结束生命,那么打算如何去做呢?”

如果一个人不时地渴望死亡或与死亡相关的平静感,这样很危险,也绝不正常。关于第二个问题,大部分人会回答说,考虑到他们所爱的人,他们是永远都不会选择结束生命这个选项的。如果一个人考虑过自杀,但还没有考虑过如何实施,那么情况就不那么紧急了。然而,如果对方已经开始收集药片或购买绳子,那么就有理由表示担心了。倘若你担心对方有自杀的危险,而且自己并非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学家,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个人去寻求专业的帮助。就算情况并不紧急,我仍然建议你主动联系一家自杀预防中心来获得一些帮助和指导,以便你知道如何处置当前状况,这是你作为一个帮助者应该做的事情,至少你能够在这种状况下让自己学会如何照顾他们。

假如对方正经历的危机导致他们没有多余精力或其他资源获取到专业治疗,那么此时让对方接受来自你的关爱和支持将比寻求专业帮助更加有效。但如果自杀风险仍然存在,那么对他们来说,两者就都是必需的了。

其他转介原因

如果你想要帮助的人症状严重,比如边缘性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受到过强烈刺激,且你并不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心理治疗师或有深厚背景的心理学家,那么你最好还是把对方转介给专业人士。然而,你也可以在对方接受治疗的同时,通过倾听、复述和认可的方式给予对方支持。你可以在本书前两章读到更多关于复述、肯定或赞赏的内容。

还有一些其他情况,选择把倾诉者转介给他人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例如你感到压力过大,而且自己也在考虑是否有其他更适合他的人,那么如果有可能转介的话,这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假如你具有高敏感特质,容易受到所处情景的影响,那么对你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倾诉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倘若真有不适合自己的倾诉者出现,比如,对方极度愤怒,偶尔或突然爆发他们的愤怒,而你的感觉神经系统对此有些吃不消,大大消耗了你有限的精力,那么此时你最好的选择就是把他推介给另一位能在对方情绪躁动时保持镇定的倾听者,因为他们不会在这种时候感到压力,或是失去对自己的控制。

还有一种情况,不管是因为你恰恰是帮助对方的最佳人选,还是因为对方没有办法或勇气寻找到可替代的其他帮助形式,而你已了解到对方情况紧急,因此下定决心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对方,那么此时本书中介绍的方法就派上用场了。

即使并非专业人士,出手时也不要害怕

有些人对沟通感到恐惧,他们甚至不敢询问对方出现焦虑症状到底是因为恐惧什么。相反,他们会选择推荐对方去接受心理治疗。这种态度背后隐藏的往往是对心理治疗师能力的高估,以及对普通人能力的低估。

当涉及普通问题时,如悲伤、恐惧、羞耻、人际关系或其他形式的问题,普通人有时恰恰是最好的帮手。与专业人士相比,他们具有诸多优势:

他们一周陪伴对方的时间可以超过一个小时。

他们可能熟知对方的家人和关系网,这是只与客户进行短期接触的专业治疗师所比不了的。

他们可以通过足部按摩、抚慰、触摸和拥抱的方式向对方提供身体上的安慰。

也许他们深爱着对方,正如我们所知,爱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或许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老练可靠,这比初出茅庐的年轻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学家的价值大多了。

然而,选择专业人士可能还有其他原因。除了尝试更有效的方法,专业人士能够保障的保密性和客观性有时也可能成为一种优势。

在第一章中,你会发现可供专业人士和普通人各自运用的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