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读懂孩子的小情绪
80787100000002

第2章 推荐序II:一本帮助父母 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情绪教养参考书

文/台湾大学心理系教授 吴英璋

接触临床实践工作不久,你就会发现,因为类似的问题被送过来的孩子,其实都有不同的“问题背景”,即在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背后,可能也有他们自身成长的问题,例如尚无法清楚说话的两岁孩子常闹脾气,和说话已很流利的两岁孩子也常闹脾气,但两者情况并不相同,因此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也不尽相同。另外,孩子成长的家庭状况也有很大的差异,而这项差异往往比问题本身更需要被了解并纳入问题因素的考量;如果孩子已开始上幼儿园或小学,那么需要纳入考虑的因素就更多了。因此,想要写出一本可以帮父母有效应对孩子表现的种种行为问题、协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参考书,必然很难周全。由于我心里有这样的成见,因此,当我一章一章地阅读这本《读懂孩子的小情绪》时,就越发佩服俐容老师所做的努力。

本书先总结说明教孩子如何管理好情绪需要遵循的基本的大原则,其次是按孩子情绪常见问题的分类,进一步说明该类问题的处理原则,以及由这项原则衍生出的较具体的解决办法,让读者可以循着“原则→方法”的逻辑理解,弹性地运用这本参考书。整本书涵盖的年龄范围很大,“养出好草莓[1]”“我家有座‘活火山’”“我不是故意唱反调”这三章讨论的是幼儿园中班、大班孩子的情绪问题;“分心不是他的错”“我家孩子像条虫”“家有落泪小天使”“不安也可以变优点”这四章讨论的是小学低年级孩子的情绪问题;“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孩子是冲动‘小霸王’”“心情总是不美丽”这三章讨论的是小学高年级孩子的情绪问题;而“孩子的心,身体都知道”则是唯一一篇讨论七年级孩子的情绪问题的文章。

虽然学术研究指出孩子身心发展的秩序是固定不变的,如:幼儿园的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才会逐渐意识到自己与同学们的看法不一样,五六年级的孩子则开始采纳或在乎同学的意见。这项“自我中心→意识到他人的看法→采纳、在乎同学的看法”的发展顺序是固定的,但其个别人的年龄差异很大,有些孩子可能小学四年级时就会在乎同学的看法,但有些孩子直到六年级时仍不太关注其他人的看法。因此建议读者在阅读本书时,最好先熟读第一章“总论”,而在看之后的不同篇章时,可以直接参考这些案例故事中所注明的年龄,比较重要的是仔细了解并反复思考“心理咨询师这样说”的原因分析,再进一步推敲“父母可以这样做”的理由,如此,这十一篇个案研究都能为父母们提供许多助益。俐容老师邀请我为本书作序,是我的荣幸,也让我有了先睹为快的机会,谨在此再次表达对作者的佩服之意。

注释

[1]我国台湾地区媒体上常以“草莓”指代经不起挫折和压力的儿童和青年。本书中“好草莓”一词用来表示抗压性强、能够承受挫折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