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114

第114章 断根利器

“原文”

邓骘由是恶诩[1],欲以吏法中伤之。会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2],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弔之[3],诩笑曰:“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4],无以别利器,此乃吾立功之秋也。”始到,谒河内太守马稜[5]。稜曰:“君儒者,当谋谟庙堂[6],乃在朝歌,甚为君忧之。”诩曰:“此贼犬羊相聚,以求温饱耳,愿明府不以为忧[7]。”稜曰:“何以言之?”诩曰:“朝歌者,韩、魏之郊,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8],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9],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10],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11],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12]。”及到官,设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13],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不事家业者为下,收得百馀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14],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线缝其裾,有出市里者,吏辄禽之[15]。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县境皆平。

“注释”

[1]诩:即郎中虞诩。[2]朝歌:县名。在今河南淇县。长吏:泛指上级官长。[3]弔:怜悯。[4]盘根错节:以树木树根的盘曲错杂,比喻事情的繁难复杂。[5]河内:郡名。今河南省黄河南北两岸的地方。[6]谋谟:谋划。[7]明府:即太守。[8]敖仓:在河南荥阳东北的敖山所建的粮仓。亦泛指粮仓。[9]青:青州。冀:冀州。[10]成皋:地名。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西。[11]权:权宜。权变。[12]拘阂:拘碍。[13]掾史:长官自行辟举的掾属。[14]贳(shì):赦免。[15]禽:擒。

“译文”

邓骘因此而怀恨虞诩,打算用吏法进行陷害。恰好朝歌叛匪宁季等数千人造反,杀死官长,聚众作乱连年,州郡无法镇压。于是邓骘便任命虞诩为朝歌县长。虞诩的故人旧友都非常怜悯他,虞诩却笑着说:“做事不避艰难,乃是臣子的职责。不遇盘根错节,怎能识别锋利的刀斧,这正是我建功立业的时机!”他一到任,便去拜见河内太守马稜。马稜说:“您是一位学者,应当在朝廷谋划,如今却到了朝歌,我很是为您担忧!”虞诩说:“朝歌的这群叛匪,只是像狗群羊群一样聚在一起,以寻求温饱罢了,阁下不必担忧!”马稜问:“为什么这样讲?”虞诩说:“朝歌位于古代韩国与魏国的交界处,背靠太行山,面临黄河,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州、冀州逃亡的难民数以万计,但叛匪却不懂得打开粮仓,用粮食招揽民众,抢劫武库中的兵器,据守成皋,斩断天下的右臂,这说明他们不值得忧虑。如今他们的势力正在高涨,我们难于以强力取胜,兵不厌诈,请允许我放开手脚去对付他们,只是不要有所约束阻碍即可。”及至上任以后,虞诩制定了三个等级,用来招募勇士,命掾史以下官员各自就所了解的情况进行保举:行凶抢劫的,属上等;打架伤人、偷盗财物的,属中等;不经营家业、不从事生产的,属下等。共收罗了一百多人。虞诩设宴招待他们,将他们的罪行一律赦免,命他们混入匪帮,诱使叛匪进行抢劫,而官府则设下伏兵等候,于是杀死叛匪数百人。虞诩还秘密派遣会缝纫的贫民为叛匪制作服装。这些人用彩线缝制裙衣,叛匪穿上以后,在集市街巷一露面,就被官吏抓获。叛匪因此惊骇四散,都说新来的长官犹如神灵。于是朝歌境内全部平定。

“点评”

“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此乃吾立功之秋也。”多么豪迈,多么自豪,又多么自信!权奸逼害之机,反成志士立功之秋。当然,这些所谓“盗贼”,不过是被贪官污吏逼上梁山的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