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339

第339章 兼听则明

“原文”

上问魏徵曰[1]:“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2],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3];舜明四目[4],达四聪[5],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6]。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7];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8];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9]。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10],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注释”

[1]上:即唐太宗。[2]清问:询问。[3]《尚书·吕刑》:“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苗:古代部族名。[4]明四目:眼观四方。[5]达四聪:耳听四方。[6]共鲧驩兜:共工、鲧、驩兜、三苗皆尧的大臣,并称为“四凶”,被尧流放于幽州。事见于《尚书·尧典》。[7]望夷:秦二世在望夷宫被杀。[8]台城:梁武帝在台城(宫城)被软禁饿死。[9]彭城阁:隋炀帝在彭城阁兵变中被杀。[10]拥蔽:壅塞遮蔽。

“译文”

唐太宗问魏徵:“君主如何做算作明,如何做算作暗?”魏徵答道:“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是明;偏听偏信,就是暗。从前尧帝询问百姓的疾苦,所以能够知道有苗的恶行;舜帝目明能远视四方,耳聪能远听四方,所以共工、鲧、兜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造成望夷宫的灾祸;梁武帝偏信朱异,招来台城的羞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导致彭城阁的兵变。所以君主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则亲贵大臣就无法壅塞遮蔽,下情也就得以上达。”太宗说:“非常对!”

“点评”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道理很简单,但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并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忠言常常逆耳,良药偏偏苦口。没有大公无私的品质,没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就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更听不进反对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