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让青少年懂得保护环境的故事
82632500000005

第5章 杏林春暖的故事

就所有的生物而言,即使最强烈的内在本质,在很大程度上出是由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而造成的。

——乔治·艾略特

在中国,经常用“杏林春暖”、“杏林春满”、“誉满杏林”之类的词来赞誉医生。杏林和医道有什么瓜葛呢?原来,这些赞誉,全起自三国时的董奉,这就是“杏林春暖”的故事。

董奉是三国时吴国人,不但精通医术,而且乐善好施,远近闻名。

董奉在庐山开了个私人诊所,来求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小小诊所门庭若市。

一个病得很重的人被抬进诊室。董奉立即给他号脉,扎针,又给病人服下一付汤药。病人好一些了,董奉又给他包了几包草药,嘱咐他回家按时煎服。

“多少钱?”

“现在不收钱,”董奉擦擦额上的汗说,“等他的病好了再说。”

病人和家属千恩万谢,作揖告别。

其他的人来看病,不论轻重,都不收钱。

过了几天,那位重病人全好了,他背了一口袋铜钱,来面谢董医生,同时补交上应交的医药费。进了诊室,只见董奉正在和另一个病愈的人谈话,前面说了些什么,他当然没法知道,只听见董奉最后一句话是说:“……那你就去栽三棵杏树吧。”

那位走了,这一位上前来说:“董先生,您真是个神医,我的病经您看过以后,当天就大有好转,没出五天,就全好了,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您。今天,我把医药费全带来了。”

董奉面露笑容,问:“你真要感谢我吗?”

“是呀,是呀,”这一位提起了装满铜钱的口袋,“您要嫌我带的钱不够,我立马回家去取,只要先生您说个数。”

“好,好,”董奉哈哈大笑,“钱你还是带回去,咱们按老规矩办!”

“什么规矩?”

“在我这儿看病,不收钱,只要你的病好了,给我栽几棵杏树就成,大病看好的栽五棵,小病看好的栽三棵。”

这位病人连连作揖,当天就栽下五棵杏树。

由于患者都抱着“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想法,所以他们栽树格外认真,树的成活率也特别高,没几年功夫,董奉的房前屋后就栽满了杏树,蔚然成林,总数有上万棵。春天,杏花烂漫,环境优美;夏天,黄杏满枝,丰收在望。董奉卖杏得钱甚多,除买粮买药及日用外,其余多用于周济穷人,因此才有了以杏林赞誉医家的种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