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流传至今的古代名篇
82636400000003

第3章 周郑交质

《左传》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1]。王贰于虢[2],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3]。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4]。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5];秋,又取成周之禾[6]。周郑交恶。

君子曰[7]:“信不由中[8],质无益也。明恕而行[9],要之以礼[10],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11],蘋、蘩、蕰、藻之菜[12],筐、筥、锜、釜之器[13],潢污、行潦之水[14],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蘋》[15],《雅》有《行苇》、《泂酌》[16],昭忠信也。”

注释

[1]卿士:执政大臣。郑武公、庄公父子相继以诸侯身份兼掌周王室实权。

[2]王贰于虢:周平王担心郑庄公权力太大,想分一部分权力给虢公。贰,两属。虢,这里指西虢公。

[3]质:指人质。古代派往别国去作抵押的人,多由王子或世子充当。

[4]畀(bì):给与。

[5]祭(zhài)足:即祭仲,郑大夫。温:周地名,在进河南温县西南。

[6]成周:周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7]君子:《左传》作者直接表示意见时所假托的评论者。

[8]中:内心。

[9]恕:恕道,过去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

[10]要(yāo):约束。

[11]毛:草。

[12]蘋(pín)、蘩(fán)、蕰、藻:四种野菜。蘋,浮萍。蘩,白蒿。蕰,一种可做菜的水草。藻,藻类植物。

[13]筐、筥(jǔ)、锜(qí)、釜:四种器物。筐、筥,竹器。锜、釜,两种容器。

[14]潢污(huánɡwū):停积不流动的水。行潦(hánɡlǎo):流动的水。

[15]《风》:指《诗经·国风》。《采蘩》、《采蘋》:《国风·召南》中的两篇。描写妇女采集野菜的状况。

[16]《雅》:这里指《诗经·大雅》。《行苇》、《泂(jiǒng)酌》:《大雅·生民之什》中的两篇,描写宴享祭祀的情况。

简析

本文宣扬信和礼的作用,意在维护当时以周王室为中心的统治秩序,同时也暴露出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