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
8274200000095

第95章 红色理财专家毛泽民

毛泽民生于1896年,比兄长毛泽东小3岁。1921年初,毛泽东回到韶山,把在家务农的毛泽民带出家乡。毛泽民先在湖南省立一师附小任校务,同时在该校工人补习学校学习。1922年,毛泽民在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搞庶务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经过五天的激烈斗争,罢工斗争取得重大胜利。10月,毛泽东派易礼容、毛泽民等党员去安源,以加强对经济斗争的领导。毛泽民被任命为工人消费合作社总经理。

办好消费合作社是与资本家进行经济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消费合作社成立之前,工人从资方领到的工钱不是现金,而是只能在矿区内使用的“矿票”即代金券,经过层层盘剥,一元矿票起码缩水两成。工人消费合作社成立后,下设兑换股,凡是入社的工人,都可以拿矿票来兑换股兑换现金,一元矿票兑一元现洋。毛泽民还根据群众需要,派人去长沙、汉口等地采购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由铁路职工顺车捎回。这样一来,工人消费合作社的货价比当地市场至少便宜三分之一以上。为防不法商人套购货物,毛泽民还果断实行凭证购货的办法。合作社特制了万余枚记名购物木牌,发给社员,同时规定:兑换现金必须凭购物牌,每人每天只能兑换一次,每次最多兑换一元,每月不得超过十次。这些措施有效保护了合作社的营业和矿工群众的利益。

1925年秋天,毛泽民奉命去上海,担任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

当时,上海书店是中央出版发行部公开的发行机构,但店址较偏僻。为方便广大读者购书,扩大革命书刊的销售量,毛泽民先后在沪西、沪东、闸北建起了多个分销处,又在培德里建立起一套秘密印刷发行机构,专门负责党中央文件和内部刊物的印刷及发行。此后,毛泽民又奔波于全国各大城市,建立和扩大革命书刊的分销渠道。随着大革命的蓬勃展开,分销处发展到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在香港和法国巴黎、德国柏林也设有代售处。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民参加秋收起义。1927年11月,党中央急调他回上海,恢复党的出版发行工作。然而,摆在他面前的是书款、存书和账目遗失殆尽的重重困难。他从发行党内刊物《中央通讯》和党中央理论刊物《布尔塞维克》着手,逐步理清头绪,迅速打开局面。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搜捕和层层检查,他用了很多心思。他指示印刷厂给革命刊物装订上《中国文化史》《中国古史考》等假封面,有时还用国民党机关刊物《中央半月刊》作封面来迷惑敌人,保证党中央机关刊物和革命书籍源源不断转送到读者手中。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1932年3月毛泽民被任命为新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把统一财政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国家金库,将接收财政部的全部库存现金存入银行;规定打仗筹款和缴获的物资一律上交金库;为执行中央根据地内统一财政、统一货币做准备。国家银行的财政来源主要是战争中的缴获物资。统一财政首先是把战争中的战利品由银行统管起来。

为了战利品尽快存入金库,他经常深入前方,实地指导,帮助部队建立财政系统。3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打下漳州城,歼灭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大部。毛泽民率领前方没收征集委员会随军来到漳州。白天,他走街串铺,找商人们谈话,宣传红军的政策,希望商人们与红军保持经常的贸易联系,互通有无。晚上,他又忙着检查没收征集的物资,研究战利品和金银财物的运输问题。这次出征,不仅得到大批军用物资,筹集到许多金银珠宝及苏区奇缺的布匹、药品、汽油和食盐,还筹得100多万元大洋的军费。毛泽民把这些物资运回瑞金,初步缓解了苏区资金匮乏和供给紧张的困难。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失败后,因在短期内难以发动新的进攻,便越发加紧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几乎断绝了赤白区之间的贸易。

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通过开展对外贸易,繁荣苏区经济,对于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要意义。毛泽民密切关注着苏区的外贸工作,国家银行曾从300万元经济建设公债中,拨出100万元做外贸资金。钨砂出口是对外贸易的重头,毛泽民亲自出马,在江口、汀州、会昌、吉安设立了四个外贸分局,在各重要出口还设立了十个采办处及附属仓库。毛泽民通过地下党员与国民党做钨砂生意的军政要员陈济棠、李振球秘密谈判,成功地卖出钨砂,换回根据地急需的食盐、布匹及银元。

1934年10月,毛泽民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随中央红军主力参加长征,并担任军委第二纵队第十五大队政委,后任红军总政治部没收征发委员会副主任,负责筹粮、筹款和全军在长征路上的粮草供给工作。1935年7月,任中央红军总供给部副部长。1935年11月,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部长。他率国民经济部突破山西阎锡山军队的封锁,从关中购运布匹和棉花,组织边区群众为红军赶制棉衣,在安定、永坪组织生产煤炭,领导恢复延长油矿采油、炼油生产,在陕、甘、宁三省边界组织盐业生产和贸易、运输,为红军扎根陕北提供生存和物资保证。1937年4月,他赴上海执行特殊财政任务,支取、兑换、转运国际友人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巨额援助。他长期执掌财政大权,却廉洁奉公,一尘不染。

1938年2月,受党中央派遣,毛泽民化名周彬,与邓发、陈潭秋等同志在新疆从事统战工作。先后出任新疆省财政厅副厅长、代厅长,帮助盛世才政府整顿财政乱局。

毛泽民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财政、银行、金库等方面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为了全面实行各项规章制度,毛泽民倾注了大量心血。毛泽民创立了新疆财政监察委员会,各行政区派有财政监察组,经常进行突然检查。毛泽民到财会部门封存账目,到金库仓库封存票据,限期交清财务,当时称之为财会人员“八小时交接制”。1940年《反帝战线》第三卷介绍财政监察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时写到:“自开始提倡八小时交接的办法,颇引起各方的骇异。适本年七月在迪化正式举行演习,已切实证明八小时交接,不是标奇立异,而是我们能做到的(计能在八小时接交完竣,竟达二十七个机关),并且应当做到的。迪市演习成功后,伊犁、塔城两区均相继自动演习,这是清廉政策在今年新的胜利。”由于制度严格,财会人员平时都有准备,所以能按时结算,清查工作不拖拖拉拉,很少发生财务理不清的问题。财政监察制度后来又发展为全疆性的财政审核制度,即由财政监察委员会向各部门派稽核员和总稽核,负责财政监督检查。所有部门的一切财经手续,必须通过稽核员签字盖章方能生效。这样就杜绝了财经工作中“跑、冒、滴、漏”现象,使一些贪污、盗窃、经济犯罪、“败家子”,难有机会可乘。

毛泽民采取调整税收、改革币制、平稳物价、发行建设公债、节支开源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新疆工农牧业及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1941年7月,他调任民政厅代厅长,主持制定了《新疆省区、村制组织章程》,实行民主选举;并在全疆整顿和扩建了17所救济院,举办了医药医疗训练班,培养出一批少数民族医务人员。

1942年,盛世才公开投靠蒋介石。这年9月17日,毛泽民和陈潭秋等共产党员被反动军阀盛世才逮捕。在狱中,敌人对毛泽民软硬兼施,严刑审讯,逼他招认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搞“暴动”的所谓阴谋,逼他脱离共产党,交出共产党的组织。毛泽民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义正词严地回答:“决不脱离党,共产党员有他的气节。”“我不能放弃共产主义立场!”

1943年9月27日,毛泽民与陈潭秋等共产党员被敌人秘密杀害,时年47岁。

(撰稿宋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