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嫌远疑出自《黄石公素书》,原文为:“避嫌远疑,所以不误。”黄石公,传为西汉名臣张良的老师,后世流传有其《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两部著作。远嫌避疑的核心思想是身处嫌疑之地或权威过重时,应当主动地让权避嫌,在行动上避嫌,在用心时去疑,这样才能避免节 外生枝,远祸消灾,让正常的政治事务不受干扰。
卫青的“避远之策”
——出自《史记?卫青列传》
卫青(?~前106),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卫青出身于平阳侯的家奴,依靠姐姐卫子夫的入宫才从骑奴一跃成为将军。此后,他前后四次率军出征匈奴,通过漠南、河西、漠北三大战役重创了匈奴,受封为大将军。然而功高望重的卫青却没有恃宠而骄,他始终谨守避嫌远疑的谋略原则,在行动上谨慎如初,最终得以善终。
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匈奴单于出兵侵扰上谷郡,汉武帝拜卫青为车骑将军,率兵抗击匈奴。首次出征的卫青不负众望,率领部队大败匈奴军,斩首、俘虏数百人。元朔二年(前127),卫青率军从云中郡出击,转战数千里,一路打到陇西郡,击退了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收复了河套地区,这场战役就是西汉对匈奴三大战役中的“漠南战役”。此战后,卫青因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元朔五年(前124),卫青率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李息、张次公6位将军,10余万大军合击匈奴右贤王,这次战役史称“河西战役”,汉军大破右贤王所部,俘匈奴小王10余人、战士1.5万人。武帝得知大捷后,又升卫青为大将军、大司马,命令前线诸将皆归卫青节制。 第二年夏天,卫青率领合骑侯公孙敖、太仆公孙贺,翕侯赵信、卫尉苏建、郎中令李广、左内史李沮等10多万大军从定襄郡出塞,再击匈奴。然而这次卫青所部却遭到了匈奴人的顽强抵抗。将军苏建、赵信率领的3000骑兵遭遇了匈奴单于的主力大军。经过一天苦战,汉军寡不敌众,死伤殆尽,赵信率800骑兵投降了匈奴,苏建只身而还。当时围绕如何处置苏建,汉军将领中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议郎周霸主张处死丧师逃回的苏建,他对卫青说:“自从大将军您出兵以来,从未处死过副将一级的将领。现在苏建抛弃军队,独自逃回,应当杀了他以显示大将军的威严。”长史安闳却不同意周霸的建议,他对卫青说:“苏建以数千骑兵抵挡数万敌人,苦战一天直至全军覆灭,士兵们都没有异心。现在他脱险回来,将军反而要杀他,岂不是明摆着告诉后人,以后遇到这种事不能回来吗?我认为不该杀苏建。”眼看着两个部下两种意见,卫青也非常为难。如果他下令处死苏建,那么很可能有人说他未经请示就擅杀大臣,心怀不轨;如果不杀苏建,又会有人说他不顾法纪,故意收揽人心,杀不杀苏建都会让卫青落到擅权的嫌疑之地。最终,卫青决定将生杀的事宜交给武帝决定,他对部下说:“我用一片赤诚之心统率大军,并不担心没有威严,周霸所说的杀人立威我并不需要。虽然我是陛下封的大将军,有权处死手下的将官,但我不敢在塞外擅自斩杀大将,我认为应该将苏建送回 京师,请陛下裁决,这样可以为后人做一个不专权的例子,岂不是更好吗?”部下都很赞同卫青的决定,于是卫青派人把苏建押解到京师,武帝果然没有深究苏建的责任,只是罢免了他的官职作为惩罚。除了军国大事上避免擅权外,卫青在日常交际方面也非常小心谨慎。当时的王公贵戚都喜欢招揽门客,甚至以家中门客的多少来衡量富贵的程度。可汉武帝却非常反感大臣结交宾客,特别是对诸侯王和外戚们收容门客深怀戒心。卫青知道武帝的脾气,他虽然礼贤下士,尊重人才,却并不招揽人才为己所用。前面提到的将军苏建曾劝卫青说:“您现在是国家的大将军,位高权重,天下有才能的人都很仰慕您,您正应该收揽人才,建功立业。”卫青却笑着回答说:“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倒是宾客满座,却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招揽来的那些人贤愚不等,他们一旦犯了法陛下就有了惩罚大臣的理由。我们做大臣的只要奉公守法、恪尽职守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招揽人才。”终汉武帝一朝,被破格提拔的大臣数不胜数,而能善始善终的功臣大将却少之又少。卫青正是靠着这种避嫌远疑之策,让自己得以免祸。
郭子仪开门避嫌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代名将。郭子仪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在平定安史之乱、抵御边患的战斗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中书令、汾阳郡王,他的八子七婿也都在朝廷中担任显官要职。尽管得到了如此的恩遇和封赏,郭子仪却毫无骄狂之气,行事反而更加小心谨慎,时刻不忘避嫌远疑。当时郭家的府第位于长安亲仁里,郭子仪不让家人像其他高官贵戚那样紧闭门户,而是大开家门,任人进出。一次,郭子仪属下的一位部将要率兵出征,来到郭府向老上级告辞。当时郭子仪的夫人和女儿正在梳妆,郭子仪就让部将拿着毛巾、端着水盆,把他当做自家子侄一样对待,丝毫不讲究烦琐的礼节和内外之别。
郭子仪的做法让他的儿子们非常不满,儿子们甚至哭着劝他说:“您是朝廷重臣,皇帝的姻亲,请您注意一下上下之别,不要再让闲杂人等在我们府第中随意走动,这样别人会说我们郭家没有威仪的。”郭子仪却笑着回答说:“你们这帮孩子懂什么?你们以为高大的院墙、紧闭的门户和森严的制度能带来威仪吗?其实这正是取祸之道啊!如果我围起高墙,关闭大门,使内外无法疏通,那必然会有小人揣测府内的情况,设计诬陷郭家不守臣子的法度,那时候我们就有灭门之祸了!现在让家门洞开,内外可见,即使有人想进谗言诬陷郭家,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们的谎言自然不攻而破,这才是避免嫌疑的方法啊。”子弟们听了郭子仪的话,都非常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