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2018宜宾历史文化名人·碧血丹心郑佑之
82899100000003

第3章 赤诚丹心映光辉

叶永刚

2018年5月的一天,我们一行来到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原宜宾县古罗镇),走进普岗寺“佑之小学”,拜谒郑佑之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赤子情怀,追思他40年风云跌宕的革命人生,寻觅他毕生演绎的荡气回肠的精彩故事……

郑佑之是四川早期优秀革命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革命群众运动著名领导人;是宜宾本土第一个共产党员、川南党组织的创建人,农民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的开拓者。曾任宜宾党特支书记、宜宾县委书记、川南特委委员、合川县委书记、川东特委组织部长、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四川省行动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1891年3月13日,郑佑之出生于宜宾县古罗乡画象嘴一个世代书香的封建地主家庭,排行老二,字自申,号佑之。他5岁入私塾,仅年时间就学完了启蒙课程,不仅能写出好文章,还能写诗填词、做对联。8岁时母亲患病去世,父亲续娶了自贡自流井王氏为继室。14岁时,父亲又不幸撒手西去。在按照习俗在家守孝的3年中,为不荒废学业,他在本乡陈家寺师从唐先生继续坚持学习。

1907年,郑佑之以优异成绩考入宜宾县立中区高级小学。因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提前升入叙府联合中学,开始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和“爱国保路”运动,并加入吕超部队,参加“倒袁护国军”。后来,郑考上四川高等农业学校(四川大学前身)殖边科,致力于西藏及蒙古语言文字学习,立志为开发边疆做准备。因缺读书经费,只上学一年,未完成学业。

随后,郑佑之回到古罗场教书,继而到柳嘉乡办学并被推举为校长,开始寻求教育救国、教书育人、开启民智、走向光明的道路,与川南师范学校校长恽代英及成都王右木(我党早期理论家和著名活动家)等通信结交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2年夏,恽代英发展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宜宾第一个共产党员。从此,他开始在川南城乡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并培养了李坤泰(抗日英雄赵一曼)、共产主义战士余宏文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郑佑之担任中共宜宾“特支书记”前后,在宜宾乡村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担任宜宾县农民协会执委负责人。在宜宾县及荣县五宝镇组织农民武装,相继建立和领导了数千人的川南农民革命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反对苛捐杂税的抵抗斗争。号召组织数千人的农民赤卫军,与国民党24军张志芳旅在檬子岩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发出《声讨万恶军阀张志芳檄文》。24军慑于赤卫军的声势和舆论压力,将张志芳调离荣县,释放了被关押群众、停收了加派的军款和赋税,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郑佑之担任川南特委委员、四川省委委员等职务时,领导了著名的“宜宾农民暴动、大塔农民暴动”。之后调任合川县委书记,组织领导了抵抗驻军强拆民房的“马房斗争”,抵制政府摊粮派捐的“反饥饿斗争”,策划组织、参与了三次“合川兵变”……

1930年郑佑之调到重庆,先后担任中共川东特委、江巴中心县委领导职务。在重庆时他通过特殊关系,安插中共四川省委调到重庆工作的余宏文打进刘湘所辖21军“特委会”,从中获取了许多敌人的重要情报,为保护地下工作者、被捕监禁的革命同志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当时川东特委书记文强被捕后,经他亲自组织策划,成功将其营救出狱。

郑佑之还指导余宏文在“特委会”中,秘密成立了“良心会”,在白色恐怖中策划布置有关人员,秘密除掉那些作恶多端的特务、死不悔改的叛徒……

郑佑之在重庆工作期间,正是党犯“左”倾错误的极盛时期。由于敌人采用残酷镇压和收买叛徒两种手法,致使江巴中心县委成立不到一年,不少领导人就相继被捕牺牲。郑认为再这样下去,重庆的党组织有被敌人完全“吃掉”的危险,决心回川南再创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此,他写信给弟弟郑瑞符,要他筹款“越多越好”。款到后利用余宏文的特殊关系,在刘湘21军营里,买到当时最好的10支德国造快慢机手枪和一些子弹,派人秘密运回宜宾。刘湘得知枪械被共产党弄走的消息后,恼羞成怒,立即在全城实施大戒严,大搜捕。

鉴于此案牵涉到余宏文等人,郑佑之遂指令余宏文等人立即撤出21军“特委会”,并火速离开重庆。但郑的身份也随之暴露了,刘湘不惜重金四处悬赏缉拿。为此,中共四川省委决定立即将其调离重庆。当办毕交接手续准备离开重庆时,一位领导安排他去桂花街五世同堂联络站取情报。当他从秘密渠道得知该联络站已经被敌人发现,其负责人袁世勋可能叛变了,就提出不去。而那位固执的领导人,却坚决命令他必须去完成这最后一次任务后才准离开重庆。

郑佑之明知此次去取情报,可能落入敌人的陷阱。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还是坚决执行了这次任务。当他来到五世同堂联络站时,由于这里的负责人袁世勋确已被捕叛变,并出卖了郑佑之要来取情报的消息,因而落入敌人预先设下的埋伏,当场被捕,旋即被投进巴县监狱。

郑佑之被捕后,作为四川及重庆中共党组织的大人物,敌人曾许诺只要其“脱共反共”,即可给予“厅长师长”的高官厚禄。面对敌人的百般威胁利诱,严酷拷打,他始终铁骨铮铮、忠贞不屈。知道自己即将被国民党枪毙,他在监狱里给党组织和他的亲密战友李坤杰写下了遗书……

在临刑前,郑佑之还给他的两个弟弟写了一封遗书:“弟弟,你哥哥这回是在袁家被捕的。事前你哥哥坚决不到袁家,而‘老人’(领导的代称)再三强迫你哥哥去。这是你哥哥死不甘心的,请你把我这个意见传布与一般人知道,以待将来的公论……”

审判官对郑佑之进行最后一次审讯时说:“你这样大的岁数了,还相信马克思主义?”郑佑之响亮回答:“我是共产党员,就相信马克思主义。”审判官又问:“你相信马克思主义,你愿不愿意为它牺牲?”郑佑之在敌人的法庭上,英勇不屈,视死如归,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愿意!”听了郑佑之的铿锵回答之后,那位审判官就高声地喊叫:“郑佑之,去你的吧,我明天就让你去见马克思!”

1931年12月30日,郑佑之被敌人杀害于重庆南通门外铜圆厂附近的罗家湾。当他胸背中弹倒下后,仍顽强地从地上爬起来,用最后的力气振臂高呼:“打倒军阀!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

郑佑之慷慨就义时,年仅40岁!

郑瑞符接到郑佑之牺牲的消息后,为哥哥40岁人生惋惜悲愤,万分悲痛。于是,立即赶赴重庆,收拾好哥哥的遗体,并购买了一只小木船将其运回自贡自流井,再买来一副上等棺材,厝于自贡郊区广华山的东岳庙后山停放待葬。直到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时期,郑家人才将郑佑之的灵柩从东岳庙运回古罗场。遵照郑佑之遗嘱,安葬在由他创办的普岗寺平民学校背后的一块平地上……

郑佑之是一位用马列主义精髓铸造的英雄人物,也是无产阶级队伍中富有突出才华的领导者。他一生忠诚坚信党组织,赤胆无私为民众,把毕生精力贡献社会,把宝贵生命献给党的事业,为宜宾、为四川党建立下的功勋彪炳史册。

今年是革命先烈郑佑之诞辰127年,也是他牺牲的第87个年头。今天我们用《碧血丹心郑佑之》缅怀英烈,告慰英灵。让英烈的灵魂,永远闪耀在家乡天空……

2018年11月19日

(叶永刚 政协宜宾市委员会科教文卫体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