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2018宜宾历史文化名人·碧血丹心郑佑之
82899100000004

第4章 引子

来到佑之小学拜英烈,伫立先贤墓前寻追思;幼年多舛发愤攻学业,初心向阳赤子闹革命;组织农运武装抗捐税,为党为民献身洒热血……

2018年5月的一天,我们来到宜宾县[注:宜宾县从2018年9月起,正式改为宜宾市叙州区。为了叙述方便,全书统一用宜宾县古罗镇(现观音镇)]普岗寺“佑之小学”——郑佑之烈士墓前,以示缅怀英烈。

站在郑佑之革命先烈的墓前,我们仿佛看见这位赤胆忠魂,欣慰飞扬在天地之间。我们追思他的一生奋斗足迹,翻阅他的革命精彩故事。让我们宛若目睹了这位四川早期优秀革命活动家、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著名的川南农民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川南组织创建人、中共四川省委委员、省行动委员会委员,演绎人生40年荡气回肠的革命大戏——

1891年,郑佑之出生在宜宾县古罗场画象嘴郑家庄园。他幼年命运多舛8岁丧母,14岁父亲撒手西去。从此,富豪家业逐渐落败……然而,初涉人生的这位坚韧少年意志没有消沉,没有被几多的不幸命运打垮,反而从小奋发读书。17岁考入叙府联合中学,开始接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和“爱国保路”运动,随后参加了“倒袁护国军”。

袁世凯倒台后,郑佑之重新追求学业,考上四川高等农业学校(川大前身读书。后因无学费而辍学回家,开始在家乡教书育人。他在柳嘉乡创办小学被推选为校长。在此期间,郑开始与共产党人恽代英、王右木等通信交友。)

1922年夏,经恽代英介绍郑佑之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宜宾当地入党的第一个共产党员。从此,郑开始在川南城乡传播共产主义。他自办普岗平民学校,让农民子女步入求知的学校大门,培养了抗日英雄赵一曼、共产主义战士余宏文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

1926年1月30日,宜宾成立P校支部(中共宜宾特支),郑佑之被票选为书记。从此,他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开始组织领导宜宾农民运动,并担任宜宾县农民协会负责人,发动组织农协会员,同国民党反动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反对苛捐杂税的艰巨斗争。组织创建了数千人的川南农民革命军,抵制国军“强派军款”,在檬子岩与其开展了激烈的战争,发出《声讨万恶军阀张志芳檄文》……

郑佑之在宜宾领导了著名的“大塔农民武装暴动”之后,调合川县任县委书记等职,组织领导反抗驻军强拆民房、抵制政府摊粮派捐斗争,参与组织了“合川兵变”后调任重庆,先后担任中共川东特委、江巴中心县委的领导工作。在这期间,他派学生余宏文打入敌营,成立了“良心会”,获取了许多重要情报,暗中保护了不少地下党员,秘密处决了作恶多端的敌特、死不悔改的叛徒,成功营救被捕的党的高级干部文强等同志出狱……

在党的“左倾”路线盛行时,郑佑之对此有不同看法,因而被扣上“保守主义、右倾思想、农民意识”等帽子,遭到少数人的排挤。他就请求组织批准回川南,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他托弟弟郑瑞符筹措到400块银元,从敌军营中购买到武器弹药,秘密运回宜宾充实武装力量。正当他交接完工作,准备离开重庆时,上级令他去取最后一次“情报”时,因叛徒出卖被捕,1931年12月30日,慷慨就义,时年40岁。

郑佑之已经离开我们87年了,但先烈的事迹一直储存在人们脑海,先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英烈的身影一直立在山川,英烈的灵魂一直闪耀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