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治学视野中的中国农民问题
8295000000001

第1章 农民问题是我国政治发展中的大问题(代序)

我国既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和农民大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发展道路漫长而艰辛;作为农民大国,农民问题显得尤为关键。鉴于此,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又说:“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胡总书记的论断,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当代我国农民问题重要性的积极把握。从我国“三农”的内在关系看,根本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业、农村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问题,农业问题是农民问题的经济表征,农村问题是农民问题的社会彰显。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农民问题既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又是我国现代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只有将农民问题解决好,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也只有将农民问题解决好,才能彰显我国政治发展的成果,实现我国社会的真正和谐。

农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它的内涵是随着不同国家、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情况而不断变化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由于所处的时代和所生活的具体社会环境不同,对农民问题在具体社会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农民对革命和建设所起作用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看,从毛泽东到胡锦涛,各时期党的领导人都是高度重视农民问题的。从马克思主义对待农民问题的态度中汲取营养,将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我国农民是农村社区的主体,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最为直接的力量。农民问题事关社会发展的全局,农民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民问题不只是农民自己的问题,也是社会各阶层与农民的关系问题,更是党和国家、政府与农民的关系问题,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正确处理好新时期的农民问题,是农业稳定、农村发展的前提,是保证农村社会和我国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

纵观我国历史的发展和政治变革,农民问题始终处于核心的位置。在我国古代,农民经过一次次的阶级斗争,促成了封建王朝的更迭,形成了封建政治家“民为邦本”的政治认识,凡有作为的封建统治者,都能认识到农民的力量,采用体恤民力的政策,阶段性的出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繁荣。进入近代以来,我国农民也是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主力,从太平天国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民都是民族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当年就指出农民问题在民族民主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倡言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中国的抗日战争,就是农民战争。也是基于对农民地位的认识,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以极大热情和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在抗美援朝、工业化体系建设和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中,奉献了半个世纪,可以说20世纪是我国农民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奉献的世纪。正是农民的这种奉献,中华民族实现了政治上的独立,也正是这种奉献,中华民族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中国不但打破了各种形式的孤立和封锁,而且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然,农民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并没有因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消失,而是以新的形式和特点根植于社会之中。农民问题,作为我国政治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以新中国的建立为标志,前后属于不同性质的政治问题。在新中国建立前,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封建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问题,不推翻“三大”压迫和剥削,就无法解决农民的政治翻身和其他相关问题。中国共产党以土地革命为切入点,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为目标,领导农民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解除了千百年来农民的政治枷锁,以阶级对立为特征的农民问题消除。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民问题作为总的政治问题的一部分,始终处于变动之中,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总的情况是,农民问题已从阶级对立中解放出来,成为社会和政治发展中的一般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发展,农民问题在整个社会矛盾中的尖锐化程度不断下降,农民问题的政治性弱化、社会性增强。

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发展中,为了实现工业化,改变以农立国的经济结构,农民为国家贡献了巨大财富;但是也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自1978年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进入了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重心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又伴随着矛盾和问题的历史时期。在发展中,“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没有消除,农村社会的分化、东西地区的差距、农民工的“边缘化”、公民的权利保障等社会问题以农民为主体表现出来,构成了我国当代社会具有时代特点的农民问题。

从政治的高度看,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以下“农民问题”

第一、农民的社会流动问题。人口的社会流动,是一种自然规律。由于我国工业化的需要和计划经济体制缘故,新中国以来的一个很长时期,我国对人口流动采取了以户籍制度为约束手段的控制,基本上限制了农民的社会流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自发流动以剩余劳动力流动为主要特点在全社会展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民的社会流动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与此同时,限制农民社会流动的政策也逐步退出或执行力不断减弱,但政策滞后的问题依然突出,仍然不利于农民的社会流动,不符合市场经济人力资源的流动规律。另外,就是农民流动中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因此,从政治的高度看待农民的社会流动,如何调控好这个庞大的流动群体,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大问题,学术理论界也要深入的研究,提出对策。

第二、农民的社会分化问题。社会分化已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民阶层演变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其中农村社会的农民分化尤为突出,既有村社内部的分化,也有地区间的分化,这种分化既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更是社会的,是一个渐进、多变、调整、整合的发展过程。总体而言,在分化过程中,农村社会内部的相当一部分经济地位提升,社会身份转变,成为社会的优势群体,大量传统的农民分化为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更多的成为兼业户,农民工成为兼业户的主要群体,虽是农村户口,事实上成为城市居民,相对于传统的以种植为主的农民,其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政治地位有了很大提升。整个农民的社会分化过程,体现为传统农民减少,农民地位提升的过程。正是因为分化,村社内部、东西地区农民的经济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农村整体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因分化导致的社会矛盾也非常突出,反映到政治层面,农民各阶层的政治地位、政治意识、政治参与能力都有很大变化,农村相对弱势的公民权利保障,就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从历史过程看,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的社会分化是一种客观必然性。但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分化不能出现阶层对立甚至阶级对立,我们要把握好农民社会分化的度,不能任其发展,成为两极分化,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三、农民的社会公平问题。农民的社会公平问题,是一个制度因素、社会环境、经济水平、自然条件、自身原因的复合体。纵观农民问题的发展历程,最根本的还是制度因素。从制度的角度解决农民问题,具有根本性。其中制度公平则是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根本性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为有效解决农民问题进行制度设计,已经探索出了双层经营的土地制度,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土地资源分配的公平,通过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基本实现了政治权利的公平,当前正在进行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公平性的创新实践,相信通过这些制度的公平性支持,长期困扰中国社会的农民权利不平等现象会逐步消除。因此,坚持国家以促进农民社会公平为目标的正确政策不动摇,不断寻求解决农民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

第四、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以再分配为手段而达到社会持续与和谐发展的一种正式制度安排,是一个现代国家经济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确保农民生活安全,提高其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政治举措。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建设的目标要达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客观的讲,我国农民的社会保障存在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等问题,许多农村的社会问题,与农村社会的保障能力不足有关,在落后地区更加突出。我们相信,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时不远。当前,关键是要将国家已有的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到位,要重视提高社会保障政策执行力。学术理论界也要认真研究如何建立多元社会保障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的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第五、政治发展与农民问题。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政治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农村终结了封建宗法政治30后,又终结了高度集权的管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政治、权利政治、和谐政治成为政治发展的基本形态,政治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对公民权利保障的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中国每一次的政治跨越,都极大提升了农民的政治地位,也就是说,我国现当代政治发展的过程也是农民地位提升、农民问题逐步解决的过程,我国的政治发展与农民问题具有较大的互动性。在当代,农民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中国政治发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体现于乡村政治关系和谐、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农村社会法治水平、农民公民权利保障等实现的程度。

对于上述重大政治问题,《政治学视野中的中国农民问题》一书的作者,从政治学的视角进行了较好的分析,作者还建设性的分析了当代农民问题的基本特征,对农民问题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特点有较为深刻的研究,对我国解决农民问题的经验给予总结,还就如何更好的解决当代农民问题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对策建议。《政治学视野中的中国农民问题》一书,是几个青年作者认真研究我国农民问题的成果。本书的创新之处值得肯定:

一是专门从政治学的角度研究我国农民问题的著作并不多见,作者选取这个视角,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侧重几个重点进行研究,给实际工作和理论建设有借鉴意义。

二是作者对我国农民问题多维性、层级性、迁变性特点的分析,对当代不同阶段农民问题的分析,对当代农民问题特征的分析,有利于帮助我们较好的分析农民问题的不同形态,分清农民问题的性质。

三是对农民问题的实质的分析比较透彻,尤其从政治的高度看待农民问题,反映了我省青年学者重视研究社会重大问题的政治眼光。这在该书第二章(第一节)“中国农民问题的政治价值”部分,有较好反映。从政治上重视农民问题,是党中央的一贯原则,但在实际部门和高校教育中,农民问题的政治性容易被轻视甚至被忽视,对农民政治地位的认识也是如此,提高农民政治地位,学术研究责无旁贷,该书作者对此进行的努力值得肯定。

四是作者选取的研究重点是很好的,研究结论是建设性的。比如,在第四章(第二节)“中国农民社会流动的政治分析”中,作者从社会稳定和国家政治秩序的维护、公平机制的建立、农民公民权利增长等方面对我国农民社会流动的政治意义予以肯定,并指出当代农民社会流动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消除对农民社会流动的“城市偏见。”在第五章(第四节),作者专门分析了农民社会分化中的贫困问题,可以说是抓住了要点。在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围绕我国权利政治发展这个主线,分析农民如何享有制度公平、社会保障、权利保障等,尤其对我国近年来在保障农民权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很大关注,体现了作者尊重历史又面对现实的良好学风。

当然,作者的学术研究既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又有新的研究成果,也有不完善之处,有些观点属学术争鸣的范畴,有些问题的研究还待深入。《政治学视野中的中国农民问题》以总结我国在解决农民问题中的经验、成就为主线,着眼构建和谐社会,提出建设性对策建议,方法上正确的,政治影响是积极的,希望作者继续关注、深入研究我国的农民问题,这始终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问题。

作者邀请我为《政治学视野中的中国农民问题》作序,我就以此文为序,以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