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家大业大,其开销也很大,人们不禁要问:“贾家的钱究竟是从哪儿来的?他们又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来赚钱的呢?其实,贾家的钱都是祖先积累的,是世代勋爵,但是贾家的财政状况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花钱的多,挣钱的少;敛财的多,理财的少;败家的多,发家的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红楼梦》是一个败家的梦。
俗话说: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会赚钱固然重要,会理财更为重要。贾府面对祖辈留下的庞大家业,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他们是如何管理家族财务的?什么原因导致贾府遭遇财政危机,以致家道中衰?是谁明察秋毫关键时刻启动财务预警?是谁高瞻远瞩,为危难中的贾府制定了战略性的理财政策?又是谁趁火打劫,置家族危难于不顾,为自己敛财?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一一揭开谜底。
房地产牟利
良好的财务管理机制是保证一个组织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把贾府比作一个企业,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这个企业的主要盈利方式。
荣宁二府在朝廷世代为官,时常受到皇上的恩荫赏赐。但是,贾府如果光靠这点死工资和奖金,是远远不够的。在当时,占了半条街的荣宁二府,凭借着拥有大量土地的有利条件,做起了房地产出租生意。
贾府会将大量的土地出租,以此来谋取暴利。中国自古以来出租土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收取实物地租,你租人家的土地种东西,就要用自家生产的产品来抵租金;另一种是相当于货币地租的“折银”。对于贾府来说,货币地租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在当时,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拥有土地的封建贵族需要大量的货币来购买各种奢侈品,以此来炫富。他们发现只要手中有钱,可以买的东西太多了,因此货币地租成为刚性需求。
宁国府除夕夜祭宗祠,门下的庄头乌进孝到宁国府来交租,贾珍对大批的山珍海味、柴炭油米等“实物地租”根本不感兴趣,他更看重的是“货币地租”——银子。本来他算定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可事实上各项货品折银才有二千五百两。贾珍很是生气,他说:“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避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倒赔了许多,不和你们要,找谁去?”
贾珍的话代表了贾府管理者的愿望。贾府的主人们迫切希望能多搜刮些银子,为的就是弥补贾府财政的巨大亏空。
财政亏空,贾府打肿脸充胖子
贾府财政的亏空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贾府时常受到来自皇帝身边的人——比如说太监的敲诈勒索。有这样一个细节,我们来看一下。书中七十二回里描写了一个场景: 夏太府打发了一个小太监来到贾府说话。还未见其人,贾琏已经开始皱眉头,由此可见,夏太府时常来“打扰”贾府,贾琏已经忍无可忍。凤姐让贾琏藏起来,自己先应酬周旋。
从凤姐和小太监的对话中,我们能察觉出向贾府借银子的不只夏府一家。因为在外人眼里,贾府是富贵之家,财大气粗,拔根汗毛都比他们的腰粗,看似有捞不完的油水。况且,都“白玉为堂金作马”了,怎么可能没有钱?俗话说: 人怕出名猪怕壮。贾府是有名的有钱人家,要说拿不出钱借人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为了不折损贾府的面子,人们只好打肿脸充胖子,但凡有人借钱都统统大方出手。
凤姐只好硬着头皮想办法,其实她也知道,不能总是这样由着人们来借钱了,便使了一个小计谋,叫旺儿媳妇来说,不管哪里先支二百两来。旺儿媳妇马上会意了,说道: “我才因别处支不动,才来和奶奶支的。”凤姐道:“你们只会里头来要钱,叫你们外头算去就不能了。”这话其实是说给那个小太监听的。
凤姐说着便叫平儿,道:“把我那两个金项圈拿出去,暂且押出四百两银子。”
这才打发了那个小太监。这里贾琏出来笑道:“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
这可谓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接着贾琏又诉苦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的地方儿多着呢。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从贾琏这最后一句话中,我们就能够读出贾府紧张的财政状况。
可是,我们来看看贾府的高层管理者们的状态: 贾赦是“不管理家事”;贾政是“不愿理家”;贾珍“只是一味搞乐”;贾琏则是见了钱“油锅里的还要捞出来花”。他们都只知道花钱,不懂得挣钱,正如冷子兴说的那样:“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坐吃山空的后代们没有把祖辈的产业经营好,不懂得扩大再生产、增加副业收入,因此,整个荣国府的财政状况是入不敷出的。
面对巨大的财政危机,收地租、房租显然已经无法支撑这个庞大的家业,贾府的财政管理症结何在?我们先从CEO王熙凤说起。
王熙凤的敛财之道
凤姐因为有公司董事长贾母撑腰,上头有人,所以在荣国府里说一不二,飞扬跋扈。凤姐十分贪财,常言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凤姐是小人爱财,大小通吃、黑白通吃。下面,我们来看看王熙凤的敛财手段。
放高利贷
王熙凤是放高利贷的老手,她时常通过这种方式牟取重利。王熙凤放高利贷的本钱来源有两个: 一是克扣员工工资;二是预支或迟发员工们的工资。当总经理王夫人听到赵姨娘抱怨工资没发够,因而询问起王熙凤的时候,王熙凤解释说:
“姨娘们的丫头,月例原是人各一吊钱。从旧年他们外头商议的,姨娘们每位丫头分例减半,人各五百钱,每位两个丫头,所以短了一吊钱。……如今我手里给他们,每月连日子都不错。先时儿在外头关那个月不打饥荒?何曾顺顺溜溜的得过一遭儿呢!”(《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王熙凤的回答显得自己还很无辜,但实际上她是克扣基层员工的工资,填补自己的腰包。
还有一回,袭人问平儿:“这个月的工资怎么还没有发呢?”平儿听了赶紧说: 你先别问,再过两天就发了,这个月大家的工资早就分配好了,只是王总正拿着这钱在外面放债呢,等利钱全部得到了,就把工资发给大家。
我们先来看看大观园的员工工资开销,丫鬟们每月是1两银子,其中那些资深的高级丫鬟们还不止一两。再加上哪个丫鬟当月表现良好,赏个一两半两的也是常有的事情。两府的丫鬟仆人加起来有几百号人。保守地估计,大观园一个月光工资就要好几百两。每个月凤姐有几百两的本钱去放债,收益颇丰。
我们再来看贾府主子的人数: 宁荣两府本支: 男16人,女11人,两府女眷属31人。除了未成年者,贾府的男人平均都娶了两个以上的老婆。贾府男主人加女主人一共是58人。仆人有多少呢?是292人,贾府主仆比例是58:292,这样算下来是1:5的比例。也就是说,大观园里,平均一个主人就要5个人来服侍,那些特殊的人还不只5个人,光宝玉就有10个仆人服侍。可见两府在人力上的投资是很巨大的。公司员工多了,工资支出方面压力肯定不小,而王熙凤拿去放高利贷的本钱也多了。
当领导们逍遥自在,赚得盆满钵溢的时候,那些在荣国府打工的“蚁族”们日子就不好过了,虽说也算是在500强企业里干活的,怎么说也是个白领人士,但光鲜、体面的外表下却是满腹辛酸和无奈。每天“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辛辛苦苦一个月,拿不到全勤工资不说,还不能按时发下来,实在是郁闷无比。
雁过拔毛
凤姐不仅聚财手段高明,而且对钱财的嗅觉也是异常灵敏。哪里有发财的机会,凤姐是绝对不会放过的。有句俗话叫做:“雁过留声”,如果这只大雁是从凤姐眼前飞过的话,那么留下的声音一定是惨叫声。因为凤姐有雁过拔毛的本领。
王熙凤为了充实自己的小金库,更多地搜刮金钱,竟然做起了典当的勾当。贾珍父子有这样一番对话:
贾蓉说“果真那府里穷了,前儿我听见二婶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贾珍笑道:“那又是凤姑娘的鬼,哪里就穷到如此?他必定是见去路太多了,实在赔的狠了,不知又要省哪一项的钱,先设出这法子来使人知道,说穷到如此了。”(《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贾珍的话道破了王熙凤耍的阴谋诡计,戳穿了她疯狂敛财的本质。
王熙凤对贾母处的金银宝贝是了如指掌的,贾琏曾经在她的唆使下出面向鸳鸯借钱,从中也可以看到贾府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紧张。房租、地租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奢华生活的需求。为了维持这种局面,他们只好拆东墙补西墙,偷盗自己家里的东西出去典当。
不仅如此,王熙凤在受人之托说服贾母典当东西的时候也不是白出力的,一次索贿就达100、200两银子,胃口可真不小。王熙凤已经把收受贿赂当成发家致富的一条财路。
其实不光是王熙凤,贾府上下很多人也都参与了典当家产的活动。由此可见,当时的贾府已经开始走向了衰亡的道路。
权力寻租
凤姐很会借势整合资源,她凭借着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凭借贾府在官场里的人脉,使用权力寻租的卑鄙手段去搜刮钱财。
在给秦可卿送殡之后,凤姐是在馒头庵住下的。馒头庵的老尼便找到凤姐,请求帮忙。原来是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上了张家的女儿张金哥,便打发人来求亲,但不料金哥早已名花有主,和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已有婚约。张家看李衙内有钱有势,想攀高枝,便想退亲,与李衙内结为连理。结果守备家不依还状告张家,张家也不是吃素的,便上京来寻门路,准备退掉定礼。老尼希望凤姐能帮忙在老爷、太太们前说一声,通过贾府的势力,帮助退掉守备家的定礼。凤姐说:
“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红楼梦》第十五回)
由此可见,凤姐是做事没有底线的人,她是不相信报应之说的。在她眼里没有不可以办的事情。
凤姐拿了人家的钱财,便冒用贾琏之名写了封信,连夜送给长安节度使云光,因为这个云光时常受到贾府的恩惠,所以,一看到是“贾琏”的书信,便赶紧帮忙。凤姐利用“假传圣旨”的方法把事情办妥了。但结果没有想到金哥一气之下自寻短见,守备的公子也随之而去。一下子两条无辜生命就这样没了。但凤姐是不理会这些的,毕竟钱已经到手了,又何必管那事后之事。可见凤姐为敛钱财不择手段。
凤姐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危机意识和长远的眼光,只顾自己。结果,在查抄大观园的时候,贾琏和王熙凤旗下的七、八万两银子全部被追查了出来。贾政悲痛不已地对贾琏说道:
“我因官事在身,不大理家,故叫你们夫妇总理家事。你父亲所为,固难劝谏,但那重利盘剥究竟是谁干的?况且非咱们这样人家所为。”至此,王熙凤敛财的丑迹被一一揭露。结果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连她自己也说,如今枉费心机,争了一辈子强,最后偏偏落在人后头了。
其实,凤姐在管理、沟通等方面还是有着极高的天赋的。比方说,在打理秦可卿丧事的时候,凤姐临危受命把丧事办得又条理又风光;在人际方面,凤姐左右逢源、上下打点,各处都是井井有条。可以说,凤姐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强人。只可惜她有才却无德,纵然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却不往正道上走,坏事做尽,不得人心。所以说,从这里我们也要明白一个道理: 做事先做人。万事德为先,先把人做好了,再去做事情才不会走上邪门歪道。
理财高手秦可卿
其实,贾府真正的理财高手是秦可卿。秦可卿一直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但这个谜一样的女子在故事刚刚上演的时候便香消玉殒,为后人留下了种种猜测。她托梦王熙凤的一番话成为我们对她身世、背景、家学等探寻的依据。而正是这番话让我们找到了贾府中真正的理财高手,不是别人,正是秦可卿。
秦可卿在托梦于王熙凤的时候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又说“登高必跌重”,并且她还分析道: 现在我们家赫赫扬扬,也算得上是个百年企业了,做到500强不容易。但如果我们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一旦哪天树倒猢狲散的话,也有愧于前人们一手打下的这个老品牌呀。其实这些话就是在暗示家族正面临由盛而衰的危机。
凤姐似乎也听出了其中的意思,她赶忙问,如何进行危机管理。
秦可卿给凤姐的“危机公关提案”是层层剥笋,引人入胜。她说,家族没落是必然趋势,不可扭转,但是想要化解危机还是有办法的。她让凤姐趁着现在家族还有钱,赶紧在自己家祖坟旁边投资房地产。即便将来犯了事,祖坟边上的田产产业也是不会被皇家罚没的。凭借这些地产,家人们也有个安身之处,更重要的是这些家产可以作为贾家东山再起的本钱。
秦可卿不仅有居安思危的意识、高瞻远瞩的眼光,还有会理财的头脑。她的房地产投资方案对于贾府来说确实是个锦囊妙计。
不仅如此,秦可卿还预测到未来即将要发生的一件事情将会让整个贾家的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