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那时花开别样红:民国十大名媛的传奇岁月
8443700000015

第15章 孟小冬:“梨园冬皇”(3)

当时,由于跟梅兰芳分手,离开舞台4年、早已断了生活来源的孟小冬曾一度生重病并避居津沽。伤心至极的她,甚至一度在天津居士林皈依佛门。然而,这毕竟不是办法,生活还得继续下去。孟小冬只好向梅兰芳索要补偿金,以作为自己的“赡养费”。

可是,梅兰芳此时也缺钱,原因就是他出访美国,花去了很多费用。一时间,梅兰芳十分为难。在心理情感上,他是愿意补偿孟小冬的。

无可奈何之下,梅兰芳找到杜月笙,在杜月笙的出面调停下,他和孟小冬达成了一个协议:由梅兰芳一次性付给孟小冬4万块钱。

从此,二人再无瓜葛。

再后的岁月里,梅孟几乎无缘再聚。即便是有见面机会,孟小冬也是坚决避免与梅兰芳相见。1931年,杜月笙的杜家祠堂落成,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堂会。会上,梅兰芳和众多南北名伶汇聚一堂,演出戏目。孟小冬本来也在被邀之列,当得知梅兰芳在场,她就避而不出了。

1947年9月,杜月笙六十寿诞,他以赈灾的名义邀请了很多京剧名角,到上海中国大戏院唱义务戏。在演出之前,有传闻说,梅、孟二人此次将会再次同台献艺。一时间,戏迷们炒得沸沸扬扬。如此一来,那次演出可以说是盛况空前。按照原定计划,义务演出5天,后来被迫延长到了10天,而票价更是被炒到每张1000元。

最终,为了避免梅、孟二人的尴尬,在杜月笙的精心安排下,梅兰芳和孟小冬虽然都前来演出,却没有合演剧目。在那10天里,排了5天不相同的戏码,由梅兰芳唱四场大轴,而孟小冬则唱一场大轴。等到5场演出结束,然后再重头开演。

当年,有幸在现场观赏演出的人,几乎都用了“此曲只应天上有”,来评价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精湛唱功。然而,他们俩毕竟再没有合演。一时梅孟从此成为了古话,即便很美,也还是老去了。

梅兰芳还是记挂着孟小冬的。据梅兰芳的管事姚玉芙说,那次孟小冬演出了两场《搜孤救孤》,而梅兰芳就在家听了两次电台转播。情之为物,或许就是这样的吧!

绝唱空谷闻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最后一次同台献艺,也成了她的“广陵绝唱”。在创造了《搜孤救孤》这一京剧历史上的演出奇迹后,孟小冬悄然转身,决绝地退出那曾让她风光无限,也使她哀愁黯然的绚丽舞台。63年前,孟小冬的那次精美绝唱,至今回荡在戏迷们的心中。

而这次空谷回音的绝唱,确实要归功于杜月笙的精心安排和组织。这个IN中国上海的黑帮老大,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同时也为了赈济陕西的水灾,~1947年97j举办了一次盛大堂会。正是在这次堂会上,孟小冬谱写了她京剧艺术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辉煌,成为了至今流传的美谈。

对于那次堂会的情况,只能用盛况空前来形容。正式演出那天,在上海的中国大剧院外,人头攒动、接踵摩肩、车水马龙。为了能观看演出,一些戏迷还专程坐飞机到了上海。至于门票,那更是一票难求。据说,最开始一张门票是旧法币的50万元,那已经是比较贵的了,一般人还真买不起。可是,到了开演那天,门票已经被黄牛党炒到了500万元旧法币一张,简直是天价!即便如此高的价格,一些想要亲眼目睹“冬皇”演出的戏迷,甚至根本都买不到票。据说,那天晚上,著名京剧艺术家马连良先生虽然进了场,也只能是在过道中间加了根凳子,才勉强看完了演出。而晚来的香港《大成》杂志主编沈苇窗,甚至找不到座位,只能与马连良先生合坐一个凳子。孟小冬这次演出的火爆程度,由此可以想见!

至于那些买不到票的戏迷们,为了聆听演出实况,只得在家中通过无线电收听。一时间,人们纷纷抢购无线电收音机,掀起了一个不小的抢购狂潮,以至于当时上海一些百货商店的无线电竟然脱销。

如此盛会,自然也收到了很多祝贺的礼物。其中,最多的便是花篮。大会总共收到的花篮有多少个,人们已无法弄清。只记得,那天各界人士赠送的花篮,排了足足有一里路长。而这些花篮的总价值,竟然达十二亿旧法币之多。

孟小冬主演的《搜孤救孤》安排在7号和8号两天,连演两场,是这次大会的压轴大戏。按照京剧界的传统,一般说来,《搜孤救孤》这出戏很少放在大轴演出,因为它并不像《珠帘寨》、《失空斩》那么繁重,又没有旦角衬托,一般的头牌老生也很少演出。但是, “冬皇”毕竟是“冬皇”。孟小冬不仅选了这出戏放在大轴,而且连演两场,场场都是爆满。

为了自己这次告别舞台的绝唱,也为了向广大喜爱自己京剧艺术的观众献礼,展示自己师从余叔岩学有所得,孟小冬为这次演出作了长时间精心的准备。

在人物角色安排上,由孟小冬饰演程婴,杜月笙推荐的票友赵培鑫演公孙杵臼,娘子由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出演,而屠岸贾则由与孟小冬合作多年的裘盛戎饰演。对于这个安排,孟小冬是花了心思的。据说,当时著名老生谭富英、麒麟童等都曾亲自登门,想要在戏中演出配角公孙杵臼,最后都被“冬皇”婉拒。孟小冬连称不敢当,再三谦谢之下,老艺术家们才肯离去。

角色分配清楚后,孟小冬就带着班子开始了艰苦的排演。孟小冬等人每天吊嗓子、排身段,训练十分刻苦。快到演出日子了,孟小冬等人在杜月笙的公馆小戏台进行了15天的响排。那些日子里,孟小冬每天都勒上网子、挂上髯口、穿上青褶子、厚底,一板一眼像正式演出一样和大家一起认真排练。可以说, 《搜孤救孤》最后演出的成功,跟这些天的辛苦排演分不开。

事实上,孟小冬对于这场演出是极为看重的。为了能达到赈济义演的轰动效果,杜月笙请来了南北的很多大牌名角。在这次堂会上,北方的莜翠花、马富禄、张君秋、芙蓉草、刘斌昆、谭富英、李多奎、阎世善、李少春、马盛龙等名角都来了,而南方的梅兰芳、马连良、麒麟童、章遏云、裘盛戎、叶盛兰、叶盛长、姜妙香、杨宝森、马四立、盖三省、魏连芳等人的加盟,更是让演出阵容空前强大。面对这么多前辈同行,孟小冬自然是如履薄冰,排演也更是精益求精了。

终于到了正式演出那天。开场了,当演到“定计”这场戏时,在赵培鑫饰演的公孙杵臼唱完坐下之后,孟小冬扮演的程婴潇洒俊逸地出场了。顿时,期盼已久的观众们掌声雷动。台风稳健的“冬皇”缓步走到台口,开唱道:“屠贼做事心太狠,三百余口赴幽冥。”那嘹亮甜润的嗓音,韵味十足,观众们都被深深地吸引到戏里面去了,场内安静无比,大家都目不转睛地凝神静听。

当孟小冬唱完“定计”一场,公孙杵臼问程婴出了什么惊天动地之事的时候,孟小冬的一个细节动作,让观众们情不自禁地喝彩起来。当时,她顺手将椅子拉了一下,好凑过身去,以免被外人听到。这个细节动作惟妙惟肖,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演技十分纯熟。这原本是在话剧表演才会有的动作,竟然被孟小冬独创地用到了京剧舞台上。台下的马连良先生看到这儿,同样兴奋地大声喊好。

很快,戏演到了最后一场。那时,法场祭奠已经结束,屠岸贾准备赏赐千金给程婴,以表彰其忠义。可是,程婴却唱道:“小人不愿领赏,小人家有一子,与孤儿般长般大,今将孤儿出首,唯恐旁人加害我父子,望求大人格外施恩,替小人做主。”

屠岸贾答道:“将此子抱来我看”。

程婴见屠岸贾中计,唱道:“背转身来笑盈盈,奸贼中了我的巧计行。”

在这一唱腔时,孟小冬一边唱、一边做、一边往台下走。在她的脸上,流露出喜悦得意的神色。那文雅的身段,跟绝佳的唱腔,很好地结合起来,似乎孟小冬整个人就成了程婴的化身,完全进入了戏中,真是惟妙惟肖、细腻万分,令人拍案叫绝!

演出结束了,台下的观众个个情绪激动,久久地喝着彩,一直都不肯离去。他们强烈要求,能见一见孟小冬。可是,觉得自己已经完美谢幕的孟小冬,却坚持不肯出来。最后,只有在抱病前来助兴的杜月笙的劝说下,她才重新戴上高方巾,挂上髯口,步态轻盈地走到舞台正中,向观众们双手合十,微微地点头示谢。谁知,观众们实在是太热情了,即便如此仍然不肯散去。无奈,孟小冬只好身着便装,再次出场谢幕。

从此,《搜孤救孤》一戏经过孟小冬的完美演绎,成为余派老生的精典之作。很多年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回忆起那天盛况空前的演出,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这件事情到今天已经过去61年了,就还跟昨天的事情一样,如果不是亲眼目睹,那真不敢瞎说,就一出《搜孤救孤》有什么呢?哪个唱老生的没学过、没唱过?可那天,可以这么说,全国的老生,所有参加为杜月笙祝寿演出的人,除了一个人外,凡是有个名的都到齐了,后台边幕都站满了咱们内行的人。说句不客气的话,那个阵势谁见了也得发怵,不要说出点错,就是有一个音唱得差那么一点点,哪个同行能装糊涂?结果人家孟先生唱得那叫讲究,就那个“白虎大堂”的“虎”字,高耸入云,声如裂帛,谁听了能不动情?能不佩服?就这么一出极其平常的戏,让人家孟小冬先生唱绝了。她唱得非常精练,每句唱腔都很干净,收音都特别帅气,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地方,唱到这个程度,在咱们京剧的历史上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如果让我比喻的话,真可以说就跟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一样。”

在谭元寿先生话里所说的“除了一个人外”的这个人,其实就是梅兰芳。我们已经知道,那两天,梅兰芳也没闲着,他仍然在聚精会神地通过电台转播,收听着昔日爱人的空谷绝唱!这就难怪“四大须生”之一的谭富英先生,在看完戏后连声称绝:“小冬把这出《搜孤》给唱绝了,反正我这出戏是收了。”意思就是说,在孟小冬的演出后,他再也不敢演程婴了。至于马连良先生,此后也再没有唱过这出戏,只是在新J中国成立后,把《搜孤救孤》改编成了新编历史剧《赵氏孤儿》,上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孟小冬的怀念。

除了谭元寿、谭富英和马连良先生之外,还有好些文化艺术名流,凡是有幸听过或者看过这次演出的,都给予了孟小冬极高的评价。曾任梅兰芳秘书的京剧史家许姬传,曾在1986年的一封信中写道:“1947年,是我最后一次在堂会上看到孟小冬饰演程婴,小冬唱‘虎’字用强烈的脑后音发出,全场气氛立刻变得紧迫肃穆……”在许姬传笔下,孟小冬是一个“成熟的大演员”,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

而著名科学家王选,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孩子,他幸运地听到过这次演出。后来,他回忆说:“那两天的上海滩是家家打开收音机,户户收听孟小冬的演出实况。这出戏,孟小冬每个腔都唱得让人回味无穷。”

尽管如此,那次演出仍然成为了孟小冬的绝唱。“冬皇”说到做到,她华丽地一转身,永远地离开了舞台。孟小冬这曲“广陵绝响”和她的爱情故事一样,都给那些钟爱她的戏迷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怀想!

除了谭元寿、谭富英和马连良先生之外,还有好些文化艺术名流,凡是有幸听过或者看过这次演出的,都给予了孟小冬极高的评价。曾任梅兰芳秘书的京剧史家许姬传,曾在1986年的一封信中写道:“1947年,是我最后一次在堂会上看到孟小冬饰演程婴,小冬唱‘虎’字用强烈的脑后音发出,全场气氛立刻变得紧迫肃穆……”在许姬传笔下,孟小冬是一个“成熟的大演员”,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

而著名科学家王选,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孩子,他幸运地听到过这次演出。后来,他回忆说:“那两天的上海滩是家家打开收音机,户户收听孟小冬的演出实况。这出戏,孟小冬每个腔都唱得让人回味无穷。”

尽管如此,那次演出仍然成为了孟小冬的绝唱。“冬皇”说到做到,她华丽地一转身,永远地离开了舞台。孟小冬这曲“广陵绝响”和她的爱情故事一样,都给那些钟爱她的戏迷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