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那时花开别样红:民国十大名媛的传奇岁月
8443700000007

第7章 林徽因:气如幽兰,才馥仙(6)

1935年,桑弧机缘巧合地结识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麒派”创始人周信芳和电影导演朱石麟,并在他们的提携下开始尝试进行文艺写作。经过五六年的艰辛努力,1941年他成功创作了自己的第一个电影剧本《灵与肉》。从那之后,李培林正式启用后来名噪大江南北的艺名桑弧。

成名之后的桑弧,1946年8月进入文华电影公司担任编导。要想在电影公司取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桑弧就需要得到更加优秀的电影剧本。就这样,在这年七月,求才心切的桑弧经过著名剧作家柯灵的介绍,认识了张爱玲。

当时的张爱玲,正在经受着第一次婚姻和爱情的危机。正如上文所说,全国抗战胜利后,作为汪伪政府文化要员的胡兰成只得南逃至温州藏身。这个“多情种子”忘却了张爱玲的一片痴情,很快就与年纪比他大的一个贵妇私通,过着长期寄居的生活。尽管如此,深爱胡兰成的张爱玲,仍然记挂着丈夫,一直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都支持着他。

可是,这样的生活状况毕竟不是让人愉悦和轻松的。可以想象,这段时间张爱玲几乎少有笑容,更多的时候,她都保持着一种低调的形象,默默承受着感情与事业上的打击。至于在创作上,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将只是萎谢了”,哪还有什么写作的动力可言呢?

就是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桑弧闯入了张爱玲的世界。

桑弧见到张爱玲,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想邀请她为文华公司创作电影剧本。起先,张爱玲面露犹豫之色,说她从没写过剧本,感觉很陌生。后来,在桑弧和文华公司宣传主任龚之方的力劝下,张爱玲终于应承了下来。

虽然张爱玲对于写作电影剧本没有把握,并且以前也确实没有这方面经验,但正如桑弧慧眼识人所见到的那样,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实际上已经在有意无意地借鉴一些电影语言的技巧和表达方式。在桑弧看来,张爱玲的文字,根本上就是最适合于改编成电影的剧本。于是,在桑弧的鼓励下,张爱玲开始了创作。没有辜负桑弧的期望,她很快就写出了著名电影剧本《不了情》。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张式爱情故事,讲述了一个企业家和他的家庭女教师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其结局更是充满了张爱玲文字中一贯的凄美和感伤:最后,家庭教师因不忍破坏爱人的家庭幸福,选择了悄然离去,以结束这段仿佛注定是伤感而无结果的爱情。有慧心的读者一定已经看出,这个故事就是张爱玲当时自身处境的真实写照。

1947年2月,《不了情》在桑弧的执导下,正式开拍。作为文华公司的开山之作,公司选择了著名演员舒适和陈燕燕主演,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至于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电影制作。很快, 《不了情》上映,并且~炮打响,卖座极佳。从此之后,《不了情》同《侬本多情》一样,也成为了经典剧目。

有人曾说,张爱玲和桑弧之间的情谊,完全是由工作产生和促进的,此话确实不假。就在《不了情》的上映取得了轰动效应之时,桑弧再次找到了张爱玲,想让她接着写一个喜剧剧本。这次,桑弧是有备而来的,因为他已经构思好一个提纲。而张爱玲,由于有了《不了情》的成功,也对自己创作电影剧本增加了信心。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张爱玲—气呵成,很快又写出了著名剧本《太太万岁》。

作为文华公司的第二部影片,为了延续《不了情》的成功,公司为《太太万岁》配备了阵容强大的明星演员队伍,张伐、蒋天流、上官云珠和石挥等,都应约参演。或许是由于桑弧原本就构思的是一个喜剧,也或许是张爱玲在《不了情》成功之后心境比较畅快,这部影片实际上充满了喜剧的幽默效果,反倒没有了张爱玲以往缠绵、伤怀的文学美感。唯一一如既往的,只有张爱玲I贯常表达的世俗。

《太太万岁》Ⅵ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俗气满天的城市里,女主角陈思珍嫁给了一个没出息的丈夫。陈思珍又是一个痴情女子,为了丈夫能开办公司,她骗来了父亲的资助。然而,丈夫得到钱后,却没有用到正途上去,而是整天花天酒地,在外面胡搞交际花,最后弄得几乎破产。无奈,伤心之余的陈思珍只好提出与丈夫离婚。可是,她却在此时发现丈夫对自己并非绝情,相反却充满深爱。于是,俩人又重归于好,共同面对惨淡的局面。该片哀而不伤、悲喜交集,开了当时中国电影的喜剧新风气。

张爱玲的文字,似乎有意无意间总在将自身的生活经历投影其上。陈思珍和她丈夫的情感生活,几乎就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生活的缩影。或许,此时的张爱玲,还在寄希望于胡兰成吧,希望他即便事业遭逢厄运之时,仍对自己一往情深。

张爱玲虽然善于运用喜剧幽默,把自己独有的文学情味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她却无法改变自己的情感悲剧。1947年6月,就在张爱玲与桑弧合作《不了情》、 《太太万岁》之后,她给胡兰成写去了那封著名的“离婚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张爱玲毕竟是眷念胡兰成的,她虽写下了绝情信,但却随信寄给胡兰成30万元钱,这是她创作《不了情》和《太太万岁》的稿酬。张爱玲用情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自身隋感上的不顺,使得《太太万岁》的成功也没给张爱玲带来精神上的多大愉快。而真正让她心情畅陕起来的,便是与桑弧的交往。

在有了初期的这些合作之后,桑弧经常和龚之方等人去张爱玲家聊天、聚会。每到这个时候,张爱玲就会从与胡兰成离婚的低落心境中走出来,显得较为开朗,对朋友也很热情。有些时候,桑弧的到来,甚至还会让这位一向孤僻的女作家畅谈抒怀。张爱玲也特别爱听人家高谈阔论,听到好听的故事还会哈哈大笑。有一次,为了庆祝《不了情》和《太太万岁》拍摄成功,文华公司的老板吴性栽邀了桑弧、张爱玲等人到无锡太湖游玩。后来,张爱玲提起那次游湖,便会愉快地说:“印象深刻,别致得很。”

就这样,桑弧跟张爱玲之间的交往便逐渐增多起来。他们一个是知名作家,一个是著名导演,彼此都十分欣赏。加上合作的成功,更加使得两人关系亲密无比。周围的很多朋友,都十分看好桑弧和张爱玲的情感发展。然而,这真的又是张爱玲的另一段“美好”爱情吗?

据桑弧的朋友和同事龚之方回忆,有一次他去看张爱玲,在一番闲谈之后,他就十分婉转地向张爱玲说明了来意:原来,他是来替桑弧“提亲”的。作为朋友,龚之方的“提亲”显得十分自然。

他把朋友之间认为张爱玲和桑弧男才女貌,是很理想的一对佳偶之类的话,作了一番生动的转述,意思就是想请张爱玲考虑一下,是否能接受这件婚事。

然而,好心的龚之方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张爱玲与胡兰成有过婚约。所以,这次“提亲”最终失败了。后来,龚之方曾回忆说:

“张爱玲对我这个提议的回答不是语言,而是摇头,再摇头,三摇头,意思是不可能,叫我不要再说了。”碰了这个软钉子,龚之方只好无趣地告辞了,此后他再也不敢向人说起这件尴尬的“提亲”之事。

关于这件事情,同样作为桑弧朋友的现代文学专家魏绍昌,他的回忆与龚之方稍微有些差异。在一篇记述文章中,魏绍昌这样写道:“张爱玲在离沪之前,独自住在黄河路卡尔登公寓(今改长江公寓),夏衍曾委龚之方去劝她留下来,龚去劝说她时,经文华影片公司老板吴性栽等人的嘱托,还想为她与桑弧撮合亲事……一次桑弧请我到他家里吃饭,张爱玲也来了,两人关系是很好的,张如能不走,又有归宿,岂非两全的美事,可是她听劝之说,面对龚之方默然良久,最后说了一句:‘恐怕这两件事都不大可能了。

无论当时确切的情形如何,张爱玲最终没有选择跟桑弧共度一生。这其中原因有很多,或许最重要的,便是张爱玲当时的心境:

刚刚经历了一次惨痛的婚姻与爱情,张爱玲有些累了,她无力再接受那么火热的爱情。此时的她需要的是,更多的温暖和安宁!

1952年7月,张爱玲由上海重返香港,为“桑张对”画上了一个无奈的句号。从此,她与桑弧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见过面:多年以后,一代传奇女子张爱玲,终于在美国找到了人生的最终归宿——她爱上了赖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