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孩子一颗健康的心
8445000000031

第31章 品格修养篇: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 (1)

一个德国最长寿的男人

罗伯特·米尔是德国人,今年109岁,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德国仅存的一位参加过“一战”的老兵。据说,他也是目前德国最长寿的男人。

1940年7月,他的邻居,也是他的好朋友约索夫被送进了集中营,因为他是一名犹太人。临离开家的前一天夜里,他把自己的五万马克委托给米尔保管。他说:“我走了,我的妻子和孩子,你帮我照顾好。这些钱,没谁知道,妻子、孩子都不知道。我的意思你是明白的,怕他们经不起纳粹人的折腾,说出去,连累了你。拜托了!回来后,我会报答你的。”

约索夫被带走的第二天,他的妻子和孩子也被带走了。他们被关在了什么地方?米尔也不知道。五万马克现金,就这样留在了他的手上。为了稳妥起见,米尔以个人的名义,把钱分开存在了四家银行里,然后,他就把存折秘密地藏了起来。这件事,他也没敢告诉自己的妻子,因为他怕走漏了风声,被以窝赃罪名而枪毙。

可是,一等就是五年,直至“二战”结束,都没见到邻居的踪影。米尔想,也许他们全都死了,这笔钱看来是无法奉还了。不过,米尔依旧没有动用它们。

1965年,米尔68岁。他的家庭发生了一次大的变故。他与儿子联合经营的一个机械厂倒闭了。祸不单行,这一年,他的妻子还摔断了腿。为了走出生活的低谷,米尔想到了约索夫的那五万元钱。可是,就在他准备从银行里取出这笔钱的时候,他在报上看到一篇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20周年的文章,作者是安迪·约索夫。从文章回忆的内容,米尔断定,这位作者就是约索夫的小儿子。也就是说,约索夫的家人没有全部被毒死,至少他的小儿子活了下来。但是,这五万马克,约索夫的小儿子根本不知道。

米尔陷入了空前的矛盾之中。他说:“我一生,共有三个晚上没有睡好觉,全发生在看到那篇回忆文章之后。是归还这笔没人知道的巨款,还是拿出来拯救自己?”

四十年后,当记者问他,对这件事作何感想时,他感慨道:“令我骄傲的是,我选择了前者。”

精神健康之道

一个人如果撒了谎,或者说隐瞒了事实,即使没有任何人知道,但他的良心会感到不安,这种不安会损害他的健康,破坏生活的平衡,甚至蚕食他的生命。奉行高尚的道德水准,保持心灵的内在安宁,才是幸福健康最不可或缺的因素。

陪妈妈治病的小姑娘

30年前,美国华盛顿一个商人的妻子,在一个冬天的黄昏,不慎把一个皮包丢在了一家医院里。商人焦急万分,连夜去找。因为皮包里不仅有十万美金,还有一份十分机密的市场信息。

当商人赶到那家医院时,他一眼就看到,清冷的医院走廊里,靠墙根蹲着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瘦弱女孩,在她怀中紧紧抱着的,正是妻子丢的那个皮包。

原来,这个叫希亚达的女孩,是来这家医院陪重病的妈妈治疗的。相依为命的母女俩家里很穷,卖了所有能卖的东西,凑来的钱还是仅够一个晚上的医药费。没有钱明天就得被赶出医院。晚上,无能为力的希亚达在医院走廊里徘徊,她天真地想求上帝保佑,能碰上一个好心人救救她妈妈。突然,一个从楼上匆匆下来的女人经过走廊时,腋下的一个皮包掉在了地上,可能是她腋下还有别的东西,也可能是鞋跟发出的铿锵敲击声,皮包掉了竟毫无知觉。当时走廊里只有希亚达一个人,待她醒悟过来捡起皮包急忙追出门外,只见那位女士已上了等着她的一辆豪华轿车扬长而去了。

希亚达回到病房,当她打开那个皮包时,母女俩都被里面成沓的钞票惊呆了。那一刻,她们心里都明白,用这些钱可能会治好妈妈的病。但妈妈却让希亚达把皮包送回走廊去,等待丢失的人回来取。妈妈说,丢钱的人一定很着急。人的一生最该做的就是帮助别人,急他人所急;最不该做的是贪图不义之财,见财忘义。

虽然商人尽了最大的努力,希亚达的妈妈还是抛下了孤苦伶仃的女儿与世长辞。母女俩不仅帮商人挽回了十万美元的损失,更主要的是那份失而复得的市场信息,使商人的生意如日中天,不久就成了大富翁。

被商人收养的希亚达,读完了大学就协助富翁料理商务。虽然富翁一直没委任她任何实际职务,但在长期的历练中,富翁的智慧和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使她成了一个成熟的商业人才。到富翁晚年时,他的很多意向甚至都要征求希亚达的意见。

富翁临危之际,留下一份令人惊奇的遗嘱:

“在我认识希亚达母女之前,我就已经很有钱了。可当我站在贫病交加却拾巨款而不昧的母女面前时,我发现她们最富有,因为她们恪守着至高无上的人生准则,这正是我作为商人最缺少的。我的钱几乎都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得来的。是她们使我领悟到人生最大的资本是品行。

“我收养希亚达既不是为知恩图报,也不是出于同情,而是请了一个做人的楷模。有她在我的身边,生意场上我会时刻铭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什么钱该赚,什么钱不该赚。这就是我后来的业绩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

“我死后,我的亿万资产全部留给希亚达继承。这不是馈赠,而是为了我的事业能更加辉煌昌盛。我深信,我聪明的儿子能够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

富翁在国外的儿子回来时,仔细看完父亲的遗嘱,立刻毫不犹豫地在财产继承协议书上签了字:“我同意希亚达继承父亲的全部资产。只请求希亚达能做我的夫人。”希亚达看完富翁儿子的签字,略一沉吟,也提笔签了字:“我接受先辈留下的全部财产—包括他的儿子。”

精神健康之道

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生活中要严格约束自己的品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什么钱该赚,什么钱不该赚。这样,才能赢得世人的尊敬,保持事业的长久兴旺发达。

总裁亲自主持的面试

有一位求职者到深圳的一家公司去应聘,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不错,他很快便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面试的最后一关,由公司的总裁亲自主持。

当这位求职者刚一跨进总裁的办公室,总裁便惊喜地站起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世界真是太小了,真没想到会在这儿碰上你,上次在东湖游玩时,我的女儿不慎掉进湖中,多亏你奋不顾身地跳下水去将她救起。我当时由于忙,忘记询问你的名字了。你快说,你叫什么?”

这位求职者被弄糊涂了,但他很快便想到可能是总裁认错人了。于是,他平静地说:“总裁先生,我从来没有在东湖救过人,你一定是认错人了。”

但无论这位求职者如何解释,总裁依然一口咬定自己不会记错。求职者呢,也犯起了倔犟,就是不肯承认自己曾经救过总裁的女儿。过了好一会儿,总裁才微笑着拍了一下这位求职者的肩膀,说:“你的面试通过了,明天就可以到公司来上班,你现在就到人事部去报到吧!”

原来,这是总裁刻意导演的一场心理测试:他口头制造了一起“救人”事件,其目的是要考查一下求职者是否诚实。在这位求职者前面进来的几位,因为都想将错就错,乘机揽功,结果反被总裁全部淘汰了,而这位求职者却在面试的时候,成功地展示了自己诚实的美德,所以轻松地将自己带入成功者的行列。

精神健康之道

冯玉祥将军说:“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许多事实都证明:成功,往往与诚实结伴而行。诚实是成功的基石,也是一个人在为人处世方面必须奉行的基本道德水准。

为人做事容不得半点虚假

大学毕业前夕,小陈去人才市场找工作。

一家名牌服装公司的市场推广部要招四名市场调研员。基本要求是,文笔好,口才好,能吃苦耐劳,还要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文笔、口才都没有问题,大学四年,小陈做了两年校报主编,又是系辩论队主力;吃苦耐劳,这是农家孩子的本色,唯独缺少的就是工作经验。但他不想就这么轻易放弃了,于是就填好一张表格交了上去。

笔试、面试小陈都顺利过关。最后一项是实践测试,公司发给经层层筛选而剩下的10个人每人10份调查表和一些商场或服装店的名单,给一个星期的时间去搞调查,当然是完成得越多越好。

领到厚厚一摞调查表,应聘者心里都很清楚,在一周之内,谁完成的调查表又多又好,谁就是最后的幸运儿。

等真的调查起来小陈才发现,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调查表的内容设计得非常详细,细到让人不耐烦,一些数据甚至涉及几年前的销售情况。结果被调查的负责人一翻那份厚达10多页的调查表,就直皱眉头,大都以“实在太忙”,“最近没空”予以婉拒。

这样,辛辛苦苦地跑了三天,小陈只搞好了两份调查表。有一家服装商

厦,他连跑了三趟,留在那里的调查表还是空白一片。那位女经理听说他这调查同时也是求职考试,就好心地对他说:“小伙子,我现在实在是没时间,我给你把调查表盖好章,数据你回去自己填写,反正也没人知道,怎么样?”

他一想,这倒是个好办法,大部分的单位,求其盖个章还是很容易的。至于数据,照着那份填好的调查表,改动一下就是了。可是这样一来,公司搞这次调查也就毫无意义,调查表也就失去了任何参考价值。考虑再三,他最终还是谢绝了那位女经理的好意。

期限到了,小陈垂头丧气地拿着三份调查表去交差。看来,这份工作是没希望了,想着自己前面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真有点后悔当初没听那位女经理的话。

一周后,那家公司打电话来通知小陈,他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正式录用了。

报到那一天,人事经理接待了他,微笑着对他说:“所有人之中,只有你一个人没有工作经验。但我还是给了你一次机会…你们交回调查表,公司马上派人去核实…你们的工作会直接影响公司的投资方向和营销策略,容不得半点虚假。”最后,人事经理郑重地对他说,“你要记住,无论干什么,一个不诚实的人,是没有前途的。”

虽然小陈在那家公司只待了两年,因为考研又回到了学校,但那位经理的话却让他终身铭记:不诚实,是没有前途的。

精神健康之道

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一个不诚实的人,是没有前途的。走上社会后,很多人都深感信用危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但埋怨没有用,更不能等待。重树社会信用必须靠每个人的努力,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为了五万元的诱惑

多年前,美国纽约的“红心慈善协会”准备为一家孤儿院盖一所大房子。在破土动工时,意外地挖到了一座坟墓。于是在报纸上刊登出启事,请死者家属速来商量移坟事宜,届时将得到补偿款5万美金。

32岁的爱德华看了消息不由怦然心动,他的家就曾在那片土地上。父亲也确实死去了,但却不是葬在那里。就差了一点点,爱德华忍不住地想,要是父亲当初葬在这块地上就好了,他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五万美金。五万元,这在当时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