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给孩子一颗坚韧的心
8445200000025

第25章 坚韧不拔篇:苦难中造就的天才 (5)

多娜的母亲接着说:“嗯,多娜打算做一名护士。她接受培训,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在一家 医院找了份不错的工作,结识了一位年轻的医生并相爱结婚。婚姻很美满,现在已有了两个 漂亮可爱的孩子了。多娜告诉我,不要忘了向您提起,那次车祸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幸事!”

一位哲人说:真正的幸事往往以苦痛和丧失希望的面目出现;只要我们有耐心,就能看到 柳暗花明。一个抱持正确的人生态度的人,常常会把逆境当作自我发展的最好时机。

人不能活在过去里: 曼德拉的童年时代正是南非种族歧视最严重的黑暗时期,300多年的种族隔离,使生活在南 部非洲的这个三面环海国家的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备受歧视和压迫。占社会人口少数的白 人控制了整个南非的政治和经济。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则毫无社会地位可言。

幼年的 曼德拉学习十分刻苦,功课也很优秀,一直在学校里名列前茅,老师和父亲也对他赞不绝口 。可是中学毕业的时候,却碰到了不小的麻烦。

曼德拉的成绩十分优异,可是却没有 任何一家大学肯录取他,因为南非当时严重的种族歧视政策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拒绝招收黑人 的学生。

经过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争取,曼德拉终于进入了当时非洲唯一一家招收黑人学生的大学— —黑尔堡大学。

然而噩梦并没有结束,不断地有白人学生嘲笑曼德拉:

“瞧啊,我们这里又来了一个黑鬼傻瓜!”

“学什么呢?你们黑人只有做奴隶的命,而我们高贵的白种人才是真正的统治者。”

“滚 开!黑猪,别把你的愚蠢传染给我们。”除了难以入耳的恶劣言辞,有些白人学生甚至对 曼德拉拳脚相加!一直受家人和老师宠爱的曼德拉难以忍受这种赤裸裸的侮辱与歧视。对前 途也感到迷茫起来。

沮丧的情绪彻底控制了曼德拉,他开始不再用心于学习,长时间 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对前途完全绝望。在给他父亲的信中,他写道:“爸爸,当发现以前一 切的努力都是白费,在命运的巨大车轮面前我是如此的孱弱,一步步走向深渊,却无力反抗 。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灰色,我的周围充满的沼泽和迷雾,没有路可以走。”

长 时间被白人欺压的父亲完全能体会儿子当时的心情,在给孩子的回信中写道:“亲爱的孩子 ,不要让沮丧的烟云迷住了你的双眼和灵魂,乌云尽管可以遮天蔽日,可是太阳依旧永恒存 在,绝对不能因为一件伤心的事情,就从此摒弃生活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同样是神的子民,不管黑人和白人生而平等,不存在孰优孰劣,你以前的成绩就证明了这 一点,沮丧是人生的毒药,它会使你愁眉苦脸,不思进取。”

“勇敢地从沮丧的情绪中 走出来吧,我的孩子,去快乐地积极地面对生活,你会发现,一切依然美好。”

在父 亲的不断鼓励下,曼德拉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终于走出了沮丧的阴云,从此以后他乐 观积极地面对生活,而且对于白人学生的歧视也奋起反击,很快,他的学习成绩就远远地超 过了那些歧视他的白人学生!

后来,曼德拉投身到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学生运动 中,不久迫于政府的压力,曼德拉被学校除名,这次曼德拉没有丝毫沮丧和屈服,而是更加 乐观勇敢地投入到黑人解放事业中。 1941年这个黑人酋长的孩子,离开了他所居住的山 谷,来到南非第一工业大城市——约翰内斯堡,并加入了维护非洲人民利益的组织——非洲 国民大会,不久就成了非国大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开始了革命生涯。

父亲对他的教导 已经深深地铭刻在曼德拉的心里,不管革命工作多么艰苦,曼德拉都能迅速地调整好自己的 心态,不让沮丧和失落等负面情绪占据自己的心灵。

1952年,南非当局颁布了“人口登记法”,为了抵制这个法令,曼德拉发动了“蔑视运动” 号召黑人罢工罢市,成群结队地走进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

这是南非历史上第一次有 组织的反对种族主义的群众运动,引起了白人统治当局的恐慌,政府下令禁止曼德拉参与政 治活动,但是曼德拉却获得了广大人民的广泛支持,当选为非国大副主席。

1958年, 曼德拉被捕入狱,政府的高压政策并没有使他屈服,他对战友们说:“我的父亲对我说过, 沮丧是人生的毒药,它会使你愁眉苦脸,不思进取。我已经服过一次这种毒药了,我再也不 会让沮丧占据我的生活。”

出狱以后,曼德拉继续领导南非的黑人解放斗争,并在196 2年8月5日再次被捕,开始了长达27年的铁窗生涯。

漫长的囚禁生活不仅没有消磨曼德 拉斗争的勇气,反而更坚定了他斗争的决心,他战胜了沮丧、失望的情绪,在监狱中读完了 伦敦大学法律、经济和商业的课程,并自学了一门外语。1990年2月11日,已71岁的曼德 拉终于走出了牢门,迎接他的是热情的南非人民和2000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第一张曼德 拉出狱的照片被人以百万美元买走。 1994年5月10日,曼德拉当选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 ,彻底废除了统治南非300多年的种族隔离制度,当被问及他如何度过了监狱中漫长的27时 ,曼德拉说:

“我应该感谢我的父亲,是他教导了我如何加强自己的自我调控能力,即 使在困境中,也不让沮丧等负面情绪长时间地控制我的心灵,人总要向前看,而不是活在过 去里。”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 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在逆境中要看到生活的美,在失望中 别忘记要向前看。

一个了不起的孩子: 她17岁,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这样的微笑出现在像她这样一个由于大脑性麻痹而 产生肌肉僵硬的人的脸上是很不寻常的。因为她身体的大部分肌肉她自己都很难控制。由于 她在说话方面存在着障碍,因此她那明亮的微笑更加显示了她那纯正的个性——一个了不起 的孩子。人们经常看到她拄着助步架(病残人用的),艰难地走在拥挤的学校走廊上。人们 大都不去和她说话,为什么?谁知道呢?也许是因为她看起来和别人不一样,别的学生不知 该如何去接近她。走在学校的走廊上,蒂娜通常会主动打破她和遇到的同学之间的沉默,大 声而愉快地招呼一声:“嗨!”

那天,布朗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背诵一首叫做“不要放弃”的三节诗,他只为这项作业定 了十分,他想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去背诵它。在布朗自己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布置一 个只值十分的家庭作业,他也许就会自动把它放弃。因此,他也不能对今天的青少年寄予太 大的期望。蒂娜是布朗班上的学生,他看到她脸上的微笑与以往不一样,其中多了一份担心 ,“不必担心,蒂娜,”他在心里说,“它只值十分。”

到了检查作业的那天,布朗翻着花名册,依次点名让学生们站到讲台上背诵。果然被他 料中了,学生们一个个地都背不出这首诗。“对不起,克劳斯先生,”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 ,“反正它只有十分……不是吗?”终于在一种失望、颓丧的心态下,布朗半开玩笑地宣布 ,下一个不能完整地背出这首诗的学生,必须趴在地上做十个俯卧撑。这是他从体育老师那 里学到的惩罚手段。令他吃惊的是,下一个学生是蒂娜。蒂娜拄着助步架费力地走到讲台上 ,一字一字地开始费力地背诵起来,她在第一个小节的末尾犯了个错误。布朗还没来得及说 什么,她就把助步架扔到了一边。跌倒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他感到很惊骇,想说:“ 蒂娜,我只是说着玩儿的!”但是她已经爬回到她的助步架里,重新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 继续她的背诵。她完整地背完了这首三节诗。那天能够完整地背出这首诗的只有少数几个学 生。而蒂娜就是其中之一。

当她背完之后,一个同学大声问她,“蒂娜,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呢?它只不过才十分! ”

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

听到蒂娜的回答,整个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这时,另一个学生叫道:“蒂娜,我们都 不是正常人,我们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我们随时都会遇到困难。”

“我知道。”蒂娜说着,脸上展开一个明亮的微笑。

那天,蒂娜得到了属于她的十分。同时,她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喜爱和尊重。对她来说,她 赢得了她一生的命运,而不只十分那么简单。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寻找很多理由,说服自己选择软弱和逃避;然而,性格坚毅的 人,不会惧怕困难,在战胜自我的同时,尽量把困难踩在脚下。

蒲公英的启示: 两年前,王先生去加拿大探亲。

一次,在由卡尔加里到埃德蒙顿的途中,王先生发现扑入眼帘的是蒲公英开放的一大片一大 片的黄花。在高速公路两侧,如果不是牧场,便是蒲公英的天下。如果不被牧场隔断,那就 是路有多长,开着花的蒲公英就有多长。其实,牧场或耕地是少数,多一半是连绵开花的蒲 公英。金黄金黄的花朵在蓝得透明的天空下生机勃勃,十分壮观。车上的人全都被这神奇的 景色吸引,贪婪地望着窗外。一个白人小孩问他的爷爷:“爷爷,这大片大片的蒲公英要是 庄稼该多好啊!”

那个爷爷是个典型的西部牛仔,古铜色的脸上浸满了岁月的风霜。他瓮声瓮气地说:“加 拿大的耕地多的是,根本用不着跟蒲公英争地盘。”

“爷爷,寒冷的冬天会不会把蒲公英冻死?”

“冻死?那不可能!蒲公英是无法摧毁的!”牛仔爷爷一脸庄严,不容辩驳地说。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即使零下40℃的严寒,也不能把它冻死。每年随着大地的复 苏,它也结束了冬眠,开始生长起来。一棵蒲公英的花能结几百个种子,种子随风飘散,最 远的可离原地几百公里,不用人种,不用人照料,在几乎不可能生长的地方,它都能生根繁 衍。化学家曾研制出一种农药,浇在蒲公英上面它就会烂掉,但这种药对于其他植物,对于 土壤和环境都有影响,不宜大面积使用。在人们辛勤耕作的果园或田地里,它会少量出现; 如果是荒地、野地,蒲公英就会以绝对优势生长起来。

王先生住在卡尔加里一个富裕的别墅区。家家有草坪有花园。因为儿子工作忙,他就 成了花园和草坪的主人。他每两天就细致地查看一遍,发现蒲公英就连根拔,根子特深的, 就用专用的挖根机。两天一次的作业,每次都能发现新长出来的。他把专用农药也用上了, 可就是杀不绝。一场雨过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又长出十几棵来。于是,他承认自己输给了蒲 公英,蒲公英只可常除,但无法除绝。为了考证自己的结论,王先生的观察更加细致。 他发现在小区公园大石头的缝隙中,蒲公英也亭亭玉立;在篱笆的挤压下,它会弯出身子生 长;在大石板铺的甬道上只有一毫米的宽度、并时时会遭人践踏的九死一生险境下,也会开 出花来;在缺光少水无肥、遭人虐待,遭人歧视的角落,它也像自爱自重的姑娘一样能长得 标致;在险峰林立的高山陡坡,蒲公英也随处可见……

有一次,王先生在甬道上散步,突然被一片白云状的东西挡住了去路。原来是蒲公英带有白 茸的种子们聚集在一起,有一米多宽,六七米长。他用手捧了一捧,轻轻的、软软的、白白 的、毛茸茸的。他知道那是蒲公英的子孙们,它们居然以这样磅礴的气势显现在人们面前。 王先生相信这些幼籽们会找到家的,他怀着敬佩的心情,小心翼翼地从它们旁边绕过。

比蒲公英美丽、高大、强悍的植物何止千万,但蒲公英从不艳羡别人。当阳光、雨露、土壤 少到极限的时候,当气候恶劣到足以让生命停止的时候,它们从来都默不作声。蒲公英不屈 不挠,顽强生存,一滴露水也互相分享,一束阳光也你谦我让。虽然与直径几米粗的大树比 起来,蒲公英简直弱得可怜。但弱不禁风戴不到它头上。那柔细的嫩茎充满无限的力量,每 一片叶子都有战斗情愫,每一个细胞都是坚韧不拔。蒲公英是名副其实的强者!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逆境能打败弱者,从而造就强者!”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意,不如反 省自己是不是采取了正确的态度,是不是已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