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8445500000042

第42章 祝福心语

李生福

岁月如梭,离开在园艺场那如火如荼的岁月已几十年了,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当我们这些曾在园艺场工作过的老同志携子牵孙进入果园里,在鸟语花香五彩缤纷的小径漫游时,看着那参天的大杨树,抱都抱不拢的花果树,阶梯式的梯田,整齐的水利设施时,胸中便激荡起一股热流、脑海里不由得回想起往事。

园艺场自20世纪50年代建场,历经沧桑,如今已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解放前,灵武就曾有园艺试验场,那时除了数十棵本地桃、李外并无一株苹果树,任何林果木科技培育试验也没有搞过,只是马鸿逵虚设的一座避暑庄园。几名工人和农村庄户人一样,日起耕作,日落而息,几十年50亩园子和周边农民的果园雷同,只有园内栽种的一些玫瑰芍药的花卉和其他果园不同。

解放后,在1950年,宁夏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园林事业的发展,省建设厅派李有信同志接管了这座杂草丛生的荒园,并按着上级的指示着手筹建园艺试验场,后来高嘉楹等同志先后到场里工作。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干部职工艰苦奋斗,经过50多年的建设,灵武园艺试验场由50亩果园发展到今天的万亩果园。在这50多年里,园艺场涌现出很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牵黄龙上山,向沙漠要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职工奉献着青春,填沟凿渠、平整丘陵,把荒芜的教场滩、乏牛岗、锅底坑、芦草洼、棋盘山、二郎山变成了绿洲,千亩绿林成为灵武东边一道绿色屏障。技术人员废寝忘食,培育着一个又一个新型果品,他们为我区的果树发展、科学试验起到了推动和指导作用。园艺场生产的各种水果,除满足本区市场外,还销往12个省市,并且打入国际市场,曾远销蒙古和苏联。苹果的丰收,令区内外果品研究人士对园艺场刮目相看,称赞不已,职工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各项成绩卓然,令人欣慰。20世纪80年代是园艺场历史上辉煌的年代,职工的辛劳奉献为园艺场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果品的连年丰收为园艺场增长了经济指标,创了外汇。丰收富盈的岁月,是园艺场职工扬眉吐气的时光。

园艺场在20世纪80年代,为扩大发展规模,发挥园艺场科学技术优势,弥补老场地域有限、品种不足的缺点。1985年9月,农业部部长何康在灵陶两县交界视察时,除对区农牧厅提出的远景规划给予了肯定,又提出了要拓宽思路,继续大力发展林业培育,发展优良品种的要求。园艺试验场按照自治区上级部门安排,依照规划,精心组织,于1986年,在灵武陶乐两县交界处的哨墩子开发了新果园,成立了园艺场分场,拓荒土地面积7000多亩。新场的建成不但在灵武园艺事业上是一个大发展,而且总结运用了老场40年的创业经验,为今后宁夏地区果树的发展创出了一条新路子。园艺场新场的建成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搞活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职工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精神的体现。新场建成后,栽种的果树见效非常快,1995年水果产量达到2000多万斤,这是园艺场干部职工团结奋进、辛勤劳动的成果;是举全场之力流血流汗,职工忘我劳动的辛勤结晶;是园艺职工向党和人民上交的一份满意的答卷。建新场时,老场在几年中投资了380多万元,耗尽了几十年的积蓄;在建场过程中园艺场职工不分日夜地劳动,开垦了荒地,有很多老职工的汗水渗透了这片土地。记得有一位叫聂振涛的队长,当时已年过半百,他每日指挥着37辆推土机垦荒,下午回到宿舍时,脸上的尘土竟有硬币那么厚,只有眼睛在闪亮动弹,看到这种情景人们无不钦佩感动。尽管新场在2006年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交给区农牧厅了,但是建场创业时职工流了很多汗,出了很大力,将荒滩变成绿洲,汗水渗透了沙砾的辛勤历程,今日回想起来,仍使人感到自豪。回首过去的岁月,来自祖国五湖四海的园艺场人,他们在灵武这片热土奉献了青春,又献了儿孙,几代人努力奉献,将新老两场的不毛之地变成绿洲。他们是林业工人的楷模,是铁打的汉子,无畏的英雄,林业工人改天换地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彪炳史册。

我曾在园艺场工作过很长时间,和园艺场的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参与和谋划了园艺试验场的发展,砌围墙,栽树苗,开渠修路,剪枝锄地,巩固老场成果,建设灵陶园艺分场,竭尽全力,今日回想起来无怨无悔,那些投身祖国建议的岁月使我永远难以忘怀。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展未来前程似锦绣。知之深,爱之切,虽离开园艺场多年了,但我心系绿树,热爱祖国的园艺事业,热爱我们的塞外果乡灵武园艺场。

回首往事,如歌如泣,令人激奋和感慨,虽离园艺场,但梦萦树木,情系芳草。我祝愿园艺场的事业如日中天,春光永驻,青黛碧绿,百花盛开,硕果飘香,人寿年丰;愿职工生活富裕,万事如意,同志们加倍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前进,去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