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男人卷
8480600000021

第21章 幽默

幽默是男人修养与智慧的结晶,幽默也是男人语言艺术的灵魂。一个谈吐幽默的男人,常常可以弥补很多自身的缺陷,也常常可以在众人之中树立可亲可敬的良好形象。因为,没有文化底蕴的人不会幽默,没有积极心态的人不懂幽默。

1.社交中男人用幽默化解尴尬

在社交场合,由于自己的不慎,有时男人会使自己处于比较难堪的境地,或者我们遇到了缺乏教养的人、不怀好意的人、对我们有敌意的人,致使我们陷入比较尴尬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男人抽身而退,固然可以逃离困境,但当了逃兵,总是不光彩的,也会给自己日后的社会交往带来消极的影响。

有经验的人都会告诉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用自己的智慧来展示自己的幽默口才,三言两语就能使自己摆脱困境,维护了自己的尊严,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从而也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展现了出来。

林肯长相很普通,有一次在一个公开场合,有人对林肯说:“你长成这个样子,还出来干什么?不如躲在家里别出来。”

这话自然是很不礼貌的,但林肯只是淡淡一笑,回答道:“很抱歉,我这是身不由已。”

“身不由已”是就他的长相来说的,天生如此,他也没有办法。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难堪的局面就这样化解去了。

号称“无冕之王”的记者是非常擅长给名人们制造麻烦的,有许多名人都曾面对过记者的刁钻提问,常有无法下台的烦恼。如果应对不慎,就会使自己的形象大受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但那些充满智慧和才学的名人们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给我们留下了不少风趣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声大师侯宝林到美国去访问,美国记者自然不会放过他,提出了一个很刁钻的问题,来刁难侯宝林:“里根是演员,当了美国总统,你也是演员,你在中国也可以像里根这样吗?”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既不能答“可以”,也不能答“不可以”,只见侯宝林稍一思索,就回答道:“我和里根不一样,他是二流演员。”

侯宝林的回答妙不可言,既回避了简单的“是”与“否”的回答,又充分肯定了自己的演艺才能,含而不露,令对方无懈可击。

类似这样的难堪局面总是突如其来,让人无法提前加以防范,但幽默感强的人却往往能轻松过关,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逸闻,使我们津津乐道。

著名诗人普希金也曾遇到过类似的难堪场面,但他同样用自己的幽默机智地化解开了。

那还是他年轻时候的事了,那时他并没有出名。一天,他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家的舞会,当他邀请一个年轻漂亮的贵族小姐跳舞时,那个小姐竟对他不屑一顾,冷冷地对他说:“我是不会和一个小孩子跳舞的。”

这话令普希金很难堪,但他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对那个小姐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您正怀着孩子。”

说完,普希金很有礼貌地向那个小姐鞠了一躬,然后离开了舞厅。

普希金用自己的幽默回击了贵族小姐的傲慢无礼,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使自己在社交场合赢得了胜利。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萧伯纳身上。有一天,一个社会地位显赫、狂妄自大的太太向萧伯纳发出了请帖,想邀请萧伯纳到家来做客。

请帖是这样写的:“星期四下午四点到六点,我将在家。”

萧伯纳对她一向是敬而远之的,绝对不会前去拜访她,于是他在请帖底下添上简短的一行字:“我也一样。萧伯纳。”然后就派人将请帖给那位太太送了回去。

不明着拒绝对方的邀请,而是声明自己也将像对方一样呆在家里,拒绝赴约的意思已经一目了然了,这样的幽默同样显示了萧伯纳在社交上的智慧。

在各种不同的社交场合,迅速摆脱自己所处的不利处境,活跃气氛,赢得尊重,都是离不了幽默的独特作用的。由于社交中突如其来的事情比较多,许多不曾预料的情况都会发生,因此要想使自己在社交中成为明星,是必须要有过人的智慧和极其敏锐的反应能力的。

俗话说:“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男人也只有在社交中才能学会社交,在幽默中才能学会幽默。大胆地去实践吧,不经过实践的检验,男人就无法把自己的幽默运用得更纯熟,就无法通过社交为自己拓宽生活的道路。

2.家庭中男人用幽默改善气氛

成家之后,整天忙于一日三餐,锅碗瓢盆交响曲日日奏响,平淡而单调,于是恋爱中的浪漫情怀远去了,家庭生活中的不和谐音符就跳了出来,为琐事而争吵、而打闹,直至闹离婚,家庭的不幸就降临了。

比如两口子吵架,妻子生气地说:“我真后悔,当初怎么瞎子眼,嫁了你这种混账男人!”

丈夫不甘示弱,回敬道:“说得对极了,我也是瞎了眼,才娶了你这种人!更让我后悔的是,当初竟没有看出来!”

如果双方都是这样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那么家庭破裂的日子就为时不远了。

为了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男人平时就要学会营造家庭的欢乐气氛,想方设法使家里充满更多的笑声。为达到这个目的,学习使用幽默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幽默才能有效地改变家庭中的不愉快气氛,使忧愁、争执、吵闹都离我们远去。

有一对夫妻因为某事,闹得很不愉快。丈夫想尽快结束这种不愉快的局面,就对妻子建议说:“我现在想出了两个办法,来结束这场争吵。一个办法是,我们都承认我是对的。”

妻子当然不会认可这种方法,就问道:“那么,另一种方法呢?”

丈夫说:“另一种方法是,我们都承认,你是错的!”

丈夫的两种办法其实是一样的,仍旧在顽固地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不过由于采取了幽默的方式,就足以使妻子欢笑起来,改变原有的战争气氛,使家庭环境向好的方向转变了。

下面这两口子处理矛盾就很有意思。

两口子在家里打了一架,事后又都非常后悔。过了几天,两人谈起此事,妻子有些埋怨地说:“你也太凶了,干嘛打我的脸?”

丈夫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你是我老婆,老婆的脸就不能让老公碰碰吗?”

妻子被逗乐了,就说:“我在你身上搔痒搔惯了,上次手重了一点,你可不要见怪呀。”

夫妻两人都想恢复原有的家庭气氛,但又不愿坦承自己的错误,于是就发生了这么有趣的一幕:把打脸说成“碰”,把抠身子说成“搔痒”,当真是妙不可言。

家庭生活理应是快乐的、愉悦的,但同时又是平淡的、从容的,家庭中的矛盾只能通过笑声来解决,有了幽默,欢乐的气氛就会在家中永远停留。

3.商场中男人用幽默发展客户

在商场中运用幽默技巧是很有成效的,它能消除与顾客之间的紧张感,使整个过程轻松愉快,充满人情味。

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男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热忱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服务意识、非凡的勇气和韧性,还要有机智的幽默感。首先要有幽默的心态。

一名房地产经纪人领着一对夫妇向一栋新楼房走去,他将出卖一套房子给这对夫妇。一路上,他为了推销这套房,一直喋喋不休地夸耀这栋房子和这个居民区。

“这是一片多么美好的地方啊,阳光明媚,空气洁净,鲜花和绿草遍地都是;这儿的居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疾病与死亡。”

就在这时,他们看见一户人家正在忙碌地搬家。

这位经纪人马上说:

“你们看,这位可怜的人……他是这儿的医生,竟因为很久一段时间都无病人光顾,而不得不迁往别处开业谋生了!”

有位商人乔治口才很好,而且反应敏捷,善于随机应变。

一次,他正在推销他那些“折不断的”绘图T字尺:“看呀,这些绘图T字尺多么牢固,任凭你怎么用都不会损坏。”

为了证明他所说的话很正确,乔治捏着一把绘图T字尺的两端使它弯曲起来。突然“啪”的一声,推销员乔治只能目瞪口呆地望着他手中那两截塑料断片了。但只过了一会儿,乔治又把它们高高地举了起来,对围观的人群大声说:

“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绘图T字尺的内部的样子。”

这些商人与其说是在谈业务,还不如说是在调侃业务。我们知道,对于推销者,一般顾客是冷眼相待的,甚至推销者还要忍受常人想像不到的轻蔑和侮辱。但如果每一位商人都有案例中这两位男人开朗洒脱的心境,又何愁产品销路不畅呢?

某商业大师说:“交易的成功,是口才的产物。可以说,商业的实质就是说服。”由此可知语言表达的重要。

有位房地产经纪人对他的顾客说:

“诚实待客是我们公司的一贯宗旨。我们将向您介绍房子的所有优缺点。”

“那么,这幢房子缺点是什么呢?”

“哦,首先这幢房子的北面一公里的地方是一个养猪场,西面是一个污水治理厂,东面是个氨水厂,而南面则是个酱制品公司。”

“那么,它又有什么优点呢?”

“那就是,您随时都能判断当天的风向。”

经商是一件艰辛的工作,每一个成功的经商男士除了绝对的自信外,还需要有惊人的幽默口才,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客户的认可。

4.妙语双关,言此意彼巧调侃

什么是双关法呢?所谓双关法就是利用词语具有多重意义的性质,刻意使其具有双重含义,以达到此言为彼意的表达效果。妙语双关可为男人增添无限魅力。双关应用颇广,下面就举这样的两个例子。

其一,双关是用于抨击时政的有力武器。

有一次,鲁迅的侄子问他:

“伯父,你的鼻子怎么又扁又平?”

鲁迅回答说:

“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么?”

鲁迅先生借用语言的多义性,一语双关,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讽刺了时局的动荡。

其二,双关还是惩治对手的巧妙手段。

郑板桥年少聪颖。他家乡有个财主十分霸道,人们在路上见到他都得叩头,让路。郑板桥设法要治一治财主。他和给财主喂驴的孩子商量好,每天背着财主,向驴鞠个躬就打一下驴,再鞠个躬又再打一下。后来,只要郑板桥向驴鞠躬,驴就惊跳起来。一天,郑板桥见财主骑驴过来,冲着驴子就鞠躬,驴子乱蹦乱跳,把财主摔倒在地上,磕得鼻青跟肿。过了几天,财主又骑驴出门,郑板桥连忙迎上去鞠躬,驴子又惊得乱蹦乱跳起来。财主急忙下驴,哭笑不得地说:“小板桥,你小小年纪就这样知礼,实在难得,以后就免了你的礼吧。”小板桥高兴地说:“那我还得谢谢你这条蠢驴呢?”财主忙说:“不必!不必!”

郑板桥妙用双关法,痛快淋漓地痛骂了财主,令人看后拍手称快。

除了上面两种具有攻击性的应用之外,双关还可用于调侃生活,为生活增添欢乐。

小亮出院了,高兴地向医生告别:“再见,医生!”

小亮的奶奶在一旁听了,很生气地说:“再见?你还要来医院吗?”

小亮慌忙改口说:“那……医生,永别了!”

小亮在这里无意之中撞上了双关运用,弄得表达更为糟糕。

假设有甲、乙、丙三个人,双关最大的妙处就在于,甲听着似乎觉得乙在说自己或是在说丙,但甲听得出来,实际是在说他自己。这样,说者就处于主导地位,可进可退,游刃有余,而听者却找不出借口反击,只能默默承受。

双关,即利用语音或语义上的联系,有意使某一词语牵涉两个事物,从而具有双重意义,造成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或亦此亦彼的效果。

双关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即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特点,使某一词语字面上在说此,用意上却指彼。

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谭概·机警部》之中有这么一个笑话:

在明宣宗宣德年间和明英宗正统初年,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共同执政。当时,有一个叫齐雅秀的妓女,极其聪慧灵巧。

一天,三杨让她去助酒,众人对她说:“你能不能让三位阁老大人笑一笑呢?”

齐雅秀回答:“我只要一入酒席便能让他们笑。”

于是让她去见三杨。等到见面,三杨问齐雅秀:“你为什么来晚了?”

她回答说:“我在看书。”

三杨又问:“看什么书?”

她答道:“是记叙古今贞节孝女的《烈女传》。”

三位阁老一边笑着,一边骂她:“母狗无礼!”

齐雅秀马上反唇相讥:“如果我是母狗,你们几位就是公猴了。”

一时间,这段故事在京城中四处流传,世人大称其妙。

齐雅秀最后所说的话是谐音双关,既可理解为“公侯”,又可理解为“公猴”,表面上说的是前者,实际上说的是后者。“公侯”的地位高高在上,权势显赫,威镇八方,而“公猴”则一下子降格为低下的动物,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令人忍俊不禁:这个地位低贱的妓女巧妙地运用双关,还击了权倾朝野的三杨,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尊严,这种机智,令人欣赏。

清代游戏主人的《笑林广记》第一卷有一则《田主见鸡》的笑话。

有一个富人,家中有好几亩多余的田租给张三种,每亩索要一只鸡。张三把鸡藏在背后,富人就沉吟着说:“这田不租给张三种。”,张三连忙将鸡献出,富人接着又说:“不给张三却给谁?”

张三说:“你先说不租给我,后又说租给我,这是为什么?”

富人说:“当初是无稽(鸡)之谈,后来是见机(鸡)行事。”

无稽之谈的“稽”与见机行事的“机”与“鸡”都是同音字,在这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作两种理解都可以。

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时间很长,而清华大学从1911年开办时起,大约换了十几任校长,有的只做了几个月,有的还没上任就被学生倒掉了。

有人问梅贻琦:“怎么你做了这么多年?”

梅贻琦笑道:“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有人愿意倒霉(梅)吧!”

梅贻琦对于别人问他怎么做了多年的清华大学校长,巧妙地利用了“倒霉”与“倒梅”这一语音上的相同之处,一语双关,避免了自我欣赏、自我褒奖,显示出谦逊和幽默的品格。

(2)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即利用词语的多义性,使之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雪屏先生的《幽默对联》中载。

宋朝有个纨绔子弟,以“诗才”自居。他听说欧阳修吟诗作赋如行云流水,就想找欧阳修比试高低,于是携着几册唐诗就上路了。途中,他看见路旁有一株枇杷树,长得特别古怪。顿时诗兴大发,吟诵起来:“路旁一古树,两个大丫杈。”但吟完这两句就再也吐不出词了。

欧阳修正好路过这里,就给他续了两句:“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

“诗才”听了不由得点头称赞。于是二人结伴而行。路过河边,“诗才”又吟道:“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吟罢两句,又没词了。

欧阳修笑了笑,续道:“白翼分清水,红掌踏绿波。”

“诗才”拱手道:“好,想不到你也会来两句,我们一起去拜访欧阳修吧!”

于是二人来到渡口,上了小舟,“诗才”又诗兴大发:“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

欧阳修哈哈大笑:“修已知道你,你却不知修。”

这个“修”字明说的是欧阳修,却暗名“羞”的意味,双关的幽默确实高明。

南宋的张俊贪财好利。有一次,宫中的优伶为皇上演戏,扮作一个善于看天象的术士。他说:“人世间的贵人,必定应合天象,如果用浑天仪来观看他们,就只能看到星星看不到人。现在没有浑天仪,可以用一枚铜钱代替。”

让他看皇上,他从钱孔一看,说:“这是帝星。”

看秦桧,说:“这是相星。”

看韩世忠,说:“这是将星。”

轮到看张俊,说:“看不见星。”

大家大吃一惊,叫他再看一遍,术士说:“到底还是看不见星,只见张王坐在钱眼里。”刹那间,逗得满座哄堂大笑。

宫中优伶所表演的节目意在讽刺张俊的贪财好利,节目的关键在最后一句:“只见张王坐在钱眼里”,这也是一语双关。

双关集明与暗、藏与露于一个词语之中,它蕴含着说话人的语言智慧。从信息接受方面看,听者需要借助于语境去悟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当顺利地由词面意义转入词里意义时,便会由衷地产生解码成功的欣喜快慰之情。

5.偷梁换柱,避实就虚生妙趣

偷梁换柱的幽默口才就是把概念的内涵作大幅度的转移、转换,使预期的目的,偏离方向,从而,产生意外的效果;偷换越是隐蔽,概念的内涵就越有差距,幽默的效果就越强烈。例如:

老师:“今天我们来教减法。比如说,如果你哥哥有5个苹果,你从他那儿拿走3个,结果怎样?”孩子:“结果嘛,结果他肯定会揍我一顿。”

孩子的回答把老师的话语概念巧妙地偷换了。老师所问的“结果怎样”,是指还剩下多少苹果的意思,属于数量关系的范畴,可是孩子却把它转移到与哥哥的人事关系上。

我们再来看几个这样的例子:

甲:你说踢足球和打冰球比较,那个门难守?

乙:我说什么也没有后门难守。

这是把球门这个具体的有形的门,一下子转移到无形的、本质完全不同的抽象的门上去了。又如:

“先生,请问怎样走才能去医院?”

“这很容易,只要你闭上眼睛,横穿马路,5分钟以后,你准会到达的。”

本来人家问的是如何正常地到达医院,并没有涉及受了伤被送到医院去,可是回答却扯到你只要故意违反交通规则就受伤,而受伤的结果自然是被送到医院,回答虽然仍然是到医院,却完全违背问者的愿意。

这好像是完全在胡闹,甚至有些恶作剧之嫌,可是为什么人们还是把它当成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而加以品味呢?

这是由于在问的一方对所使用的概念有一个确定的意思,这个意思在上下文中是可以意会的,因而是不必用语言来明确规定的。任何语言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不言而喻的成分,说话的与听话的是心照不宣的。没有这种心照不宣的成分……人们是无法讲话的。因为客观事物和主观思想都是无限丰富的,要把那种心照不宣的成分都说清楚,如果不是绝对不可能就是太费劲了。

例如说,当你向运动员发问什么门最难守时,你得赶紧声明说是具体的有形的运动中的一个专门防守的那种只有门框,而没有门扇的门,那种门与我们通常嵌在墙壁中可以自由开关的门不同,与我们常说到的走门子的门的意义也不同,是游戏比赛用的那一种不完全是门的门。这样也许是比较严密了,但是却把本来简单的话变成了难以忍受的灾难。

事实上这完全不必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并不需要学科学家那样对于每一个重要概念都以严密的定义,明确规定其在含义和外部的范围;人们完全凭着互相的心领神会来进行交流,因而任何发问者并不需要详细说明自己所用的概念的真正所指,对方也完全能心有灵犀,一点即通。因而发问者完全可以预期对方在自己的真正所指的范围内作出反应。

但是,幽默的回答却转移了概念的真正所指,突然打破了这种预期。预期失落也就产生了意外,而幽默感也就随之产生了。

概念被偷换了以后,道理上居然也讲得通,这绝非是“真通”,而是一种“歪通”,正是这种“歪通”,显示了对方的机智、狡黠和奇特的情趣。

在许多幽默的故事中,趣味的奇特和思维的深刻,并不总是平衡的,有时主要给人以趣味的满足,有时则主要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幽默的奇趣,因为它是使幽默之所以成为幽默的因素。如果没有奇趣,则什么启迪也谈不上。有这么一则对话曾经得到研究者的赞赏:

顾客:我已经在这窗口前面呆了30多分钟了。

服务员:我已经在这窗口后面呆了30多年了。

这个意味本来是比较深刻的,但是由于缺乏概念之间的巧妙的联系,因而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看起来很像是一种赌气,并没有幽默。服务员并没有把自己的感情从恼怒中解脱出来。相反的另一段对话:

编辑:“你的稿子看过了,总的来说艺术上不够成熟,幼稚些。”

作者:“那就把它当做儿童文学吧。”

这时作者如果赌气或者谦虚一下,就会利用概念转移法把自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他这样回答不但有趣味,而且又富有意味,让对方去慢慢品味。因为被偷换了概念,不但有含蓄自谦之意,而且更有豁达大度之气概。幽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它与人的阅历、才气、见识等都有关联,男人要使自己说话幽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多注意这方面的技巧。

6.别解词义,牵强附会显风趣

所谓别解,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赋予一个词语以原来不曾有的新义。

别解不同于曲解。曲解一般是先说出某一词语或句子,然后再对这一词语或句子作歪曲性的解释。就是说它的语形被说话人扩充了。而别解则不同,别解出来的新义是蕴含在原词语中,它的语形没有变化,听读者是根据上下文来领悟它的意思,而不是由说话人作解释。

日本议会里有一位相当著名的议员,绰号叫“独眼龙”,此人很爱讲话,每次开会都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别人插不得话,只有听的份。

一次有个议员实在受不了了,便举手说:“世界如此复杂,我们两只眼都看不清楚,何况你只有一只眼睛!”

谁知这位“独眼龙”老兄不愠不火地回答说:“你先请坐下,听我说明,尽管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本人却可以一目了然!”

“一目了然”本来是指“一眼就能看清楚”,但在这里的意思却变成了“一只眼睛看得清清楚楚”。这位议员运用别解,幽默风趣,化解了别人的嘲弄。

某人刚三十多岁,就已经开始谢顶,但他不以为然,摸着自己空前绝后的脑袋,对妻子说:“我这就叫聪明绝顶。”

妻子不以为然地反驳道:“照你这么说,凡是剃了光头的都是聪明人喽?”

“那不是,那是自作聪明。”

“绝顶”本来是“极端,非常,到了顶点”的意思,但在这时却是“头顶没有头发”的意思,“聪明绝顶”仿佛还有因果联系,因为聪明,所以就顶上没毛了。

根据别解特点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返源式别解和附会式别解两类。

(1)返源式别解

返源式别解即将词语的整体意义别解为它的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使它返回到语源意义上。

影星伊丽莎白·泰勒曾经应邀到台湾访问。因应酬繁忙以致腰酸背痛,于是请来了一位盲按摩女为她按摩。

事后那个按摩女高兴地逢人便说:“我从小喜欢泰勒,今天不仅接近于她,而且还亲手摸了她!”

一位听众慨然发笑道:“这真是应验了中国一句成语,叫作‘盲目崇拜’!”

“盲目崇拜”本意是“认识不清,糊里糊涂的尊敬佩服”,但这段文字中的意思却变成了“盲人的崇拜”。“盲目”由引申义别解成字面义。

“现代人爱打电话,不爱提笔写信,这现象该叫什么?”

“言而无信。”

“言而无信”本来的意思是指人说话不守信用,这里是指只口头上打电话而没有信件往来。

(2)附会式别解

附会式别解即将一个词语的意思牵强附会地别解为另一个意思。如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吴礼权博士曾经说过如下的例子:

台湾的出国留学热比大陆更早,按所到国家而论以美国为最。这样两地分居现象也就较为普遍。人们戏称妻子在美国留学的为“内在美”,丈夫在美国留学的为“外在美”。

“内在美”本来是指人的心灵美,这里是指“内人(古代男子称自己的妻子‘内人’)在美国”。“外在美”本来指“外表美”,这里指“丈夫在美国”。中国向来有“男主外,女主内”之说,这个“外”自然别解为丈夫。

《女友》杂志发表了嘉川的一篇文章——《校园文化趣谈》,文中有这么一段:

我偶然认识的一位非常可爱的西南师大的女生告诉我,她的学友们暗地里戏称一高一矮的校园情侣为“高低杠”,高矮相当的为“双杠”。我忍俊不禁,问道:那么单身一人的,是否称作“单杠”?她笑着点头说是的,样子非常甜美。我心里嘀咕,难怪人们皆称西南师大为“西施(师)”。武汉大学的男生被称作“武大郎”,西南师大的女生被称作“西施”,早已成为人所共知的校园文化的经典之作。

“武大郎”,众所周知,他是《水浒传》中打虎英雄武松的哥哥,后来成为拿不起、放不下、软弱无能的代名词。这里“武大”被别解为“武汉大学”的缩略称呼,“郎”原指青年男子,这里自然是指男大学生。从这三个例子可以看出,附会式别解出来的意思和原词语的意思毫不相干,它完全是生搬硬套。

英国文学评论家爱迪生在《论洛克的巧智的定义》中说:“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像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它的好奇心,使它得到它原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别解这种修辞手法,即顺应了人们追求新的刺激、新的满足的心理需要。它将人们习以为常的词语用到它本来不能用的上下文中,使其意义发生变化,以激活听读者的好奇心,从而重新进行解码,从形同义异的领悟中获得开怀一笑。

从返源式别解这种方式来看,这一引人发笑的现象在全世界似乎是共同的,西方的大哲学家柏格森在《笑—论滑稽的意义》一书中说过:“当一个表达方式原系用之于转义,而我们硬要把它当作本义来理解时,就得到滑稽效果。也可以这样说:一旦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一暗喻的具体方面时,它所表达的思想就显得滑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