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110

第110章 “流散华文与福建书写”分论坛综述

陈舒劼

2011年12月3日至4日,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学术年会分论坛“流散华文与福建书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市举行。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首届“海峡文学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泉州师范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重点学科主办,海峡文学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办。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冯潮华、泉州师范学院副校长林华东教授、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杨际岚等出席会议。会议由黄科安教授主持。来自北美、东南亚等地的流散华文文学作家与诗人,香港、台湾以及大陆数十所高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台港文学选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华文文学杂志社等文化出版部门的相关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围绕“海外华文作家的福建书写”、“福建文化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影响”、“闽台文化渊源背景下的台湾文学”、“东南亚华文作家与闽南文化的关系”、“福建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文化产业与闽台文化研究评论”等主题展开研讨,对福建的文化建设与文化形象塑造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拓展了华文文学学科研究的视野,有力地推动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华文创作与福建书写”的经验交流。

此次学术研讨会的重心之一,是对“新移民与离散诗学”这一文学现象的深入研讨。近十余年来,“流散”或“离散”的概念成为华文文学研究中的热点。作为对海外华文文学写作状态的描述与概括,“流散”包含着繁复的诗学意义。离散文学写作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移民地文化与祖籍地文化观念的撞击、融合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衍生出的文化身份思索与文化认同建构。无论是使用“流散”或是“离散”,都意味着华文文学的生成方式、诗学经验与批评系统,正面临着在“放逐美学”之上的整体重构。伴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与数字信息对日常生活的深度植入,国际学术界所关注的后殖民理论、文化研究思潮、空间理论等知识焦点,助推了华文文学中“离散”命题的诞生。离散与文化认同、离散与混杂、离散与“第三空间”、跨国离散的文化逻辑、离散与多元文化主义、离散与现代性、离散的美学政治等命题与“新移民”现象的融合,为海外华文文学的阐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就“离散诗学”与当代海外华文文学生成的论题,来自各高校与研究机构的研究者与海外华文文学作家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独到的阐释。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刘俊教授以施雨的文学创作为对象,阐释了施雨文学创作所体现出的新移民文学特质的新变。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刘小新研究员通过美华文学的底层叙事,深入剖析底层华人移民在自我表述、再现历史、建构历史的过程中生成的底层美学。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的戴冠青教授分析了菲律宾华文文学作家所演绎的离散心境与对中华文化的执著守望与文化认同。旅荷作家林湄、旅美作家王性初、旅日作家林祁、旅法诗人宋琳、旅澳诗人庄伟杰、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长陈浩泉等华文作家,分别以《我与文学》、《诗的孕育与心灵创伤》、《漂流之眼与文化回归》、《域外写作的精神分析》、《大道似水,大化圆融》等为题,与参会作家学者分享了自己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与文化感悟。

“闽台文化与文学书写”是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另一个重点。从广义上说,“闽台文化与文学书写”属于文学地理学的讨论范畴。“五缘”相融的闽台文化,使闽台文学同处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地理风貌之中。然而,“闽台文化与文学书写”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探讨来自于不同身份的“福建书写”,更意在强调将“福建书写”与“离散华文”相结合,引出两者之间的富含历史感与当代感、全球性与地方化之间的文化碰撞与对话。与会学者聚焦于“闽台文学书写”,对“闽台间文学交流”、“闽台文化与海外华文书写”、“福建文学的多维阐释”等主题进行交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朱双一教授通过考证《小火船上》的作者,力求填补台湾文学史和张我军文学创作的一段空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古远清教授深入探讨了闽台文学交流的文学史意义与当代意义。厦门大学中文系郭惠芬副教授以中国和马华新文学交流为研究视阈,考察闽南民间歌谣与马华抗战通俗诗歌的关系及其价值。《台港文学选刊》主编宋瑜在其诗歌创作经验之上讨论诗的美学生成方式与福建诗歌的关系。《福建论坛》的陈建宁编辑以郁达夫为核心论述了抗战时期客闽文人群体的历史意义。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陈舒劼副研究员分析了空间权力关系视角下《浦之上》地域文化建构的多重维度。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曾丽琴副教授对闽籍作家李师江的福建书写做出了细致而直率的文本批评。

“文化产业与闽台文化研究评论”是对“流散华文与福建书写”主题的某种总结与延伸。“闽台文化研究评论”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对近期闽台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梳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朱立立教授从“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学术会议”的角度全面梳理了从1992至2005年间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成果。《福建论坛》的林秀琴博士以《阐释的焦虑:当代台湾理论思潮解读》、《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身份认同与华文文学研究》、《台湾诗钟研究》等理论著作为例,对近期福建台湾文学与文化研究进行了概括。福建文化产业发展属于广义上的“福建书写”,此次研讨会对闽台文化背景下福建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热切的关注。《福建论坛》杂志社主编管宁编审在对大型旅游文化演出《闽南神韵》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讨论其生成方式的价值与启示。福建社会科学院文明所曲鸿亮研究员以南平市为例讨论了乡村文化记忆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处魏然研究员系统整理了台湾工艺产业的发展策略。

白舒荣、刘红林、袁勇麟、黄科安、陈旋波、倪金华、戴冠青等教授主持了各场讨论,研讨会由刘小新研究员作总结。会议出版《流散华文与福建书写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收入论文7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