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122

第122章 “海西写作教育跨越发展”分论坛综述

黄金海

2011年10月15日,由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福建省写作学会、福建省大学语文研究会、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州大学人文学院、闽江大学中文系等共同承办的福建省社科界2011年学术年会暨“海西写作教育跨越发展”论坛,在美丽富饶的南安市隆重召开,来自全省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写作学专家教授与代表、南安市200多位中学语文教师、福建省社科联领导、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参加了会议,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谢孝荣同志、泉州市文联主席泉州师范学院教授戴冠青同志、南安市副市长李清安同志出席并致辞,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潘新和教授作专题学术讲座。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论坛由福建省写作学会副会长闽江大学教授张帆同志主持。开幕式上,戴冠青教授首先向与会代表表示欢迎,这位拥有学者、作家双重身份的知识女性以其特有的情感和语言魅力迅速点燃了与会者的学术热情。

李清安副市长的致辞别有风味。他引用孔子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这“朋”是鸿儒巨匠,是专家教授,是来传经送宝,来指导南安写作教育的好先生。希望各位专家把南安当作自己的第二个故乡,常回家走走看看,指导帮助。接着他介绍了南安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文化遗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等方面的市情。他说:南安市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有150多万人,华侨有300多万,遍布世界各地。南安是世界最大的石材加工基地,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奇石怪石在南安都可以找到。南安有全国著名品牌“九牧洁具”等,还建立了鞋帽产业、光伏电子产业、文化产业基地,有30多万工商大军奔波在全国各地。南安经济一年一个台阶,年增50多亿。南安又是个文化名城,有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有伟大的思想家李贽,也有饱受批判的将领洪承畴。宋代大儒朱熹也曾在南安讲学。南安是当代文艺评论家刘再复的故乡。南安还有古民居、古民窑等文化遗址,是访古研究旅游观光的好地方。李市长的话语,为与会者提供了鲜活的写作素材,把人们引向丰富的“写作游览区”,激发了写作教育者的想象力与创作热情。

谢孝荣副主席的致辞充分肯定了福建省写作学会三十年来在学科建设、写作教育、科学研究和课题承当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在全国写作学同行中产生重要影响;深入地阐述了写作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写作必须反映时代精神、彰显民族特色的具体要求;强调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写作者应该如何避免庸俗化,抵制功利性诱惑的严峻问题;要求写作教育者应该认真研究写作和生命存在的意义,培养写作者为崇高理想、匡扶正义和美的追求而写作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写作者要努力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时代的国家精神和人类思想史的地图上。谢主席的深刻致辞把开幕式推向高潮,引发了与会者对于写作本质和育才方向的热议。

开幕式后,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潘新和教授作了题为“议论文三要素的批判与重构”的学术专题讲座。潘教授重点批判了“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旧三要素的错误与流弊,提出了“价值性、发现性、说服性”为议论文新三要素的理论主张。对议论文旧三要素的批判,其观点如下:(1)要素提炼不当:特征的偏离;(2)目的意识丧失:论点的失真;(3)材料意识缺乏:基础的浅陋;(4)思想方法片面:矛盾的掩盖;(5)具体分析欠缺:说理的贫乏;(6)证伪方法缺席:驳论的遗忘。其理论主张:议论文新三要素为“价值性、发现性、说服性”。议论文本,是由论题、论点、论说系统三个基本成分构成。“三要素”要对应涵盖这三个部分。价值性,主要针对论题--选题;发现性,主要针对论点--立论;说服性,主要针对的是论说系统--说理。但是这三要素又是互补互渗的,既有所侧重,又相辅相成。理解了新“三要素”,便明白了议论文本的要旨,议论文本阅读与写作也便有了目标指向。潘教授治学的严谨认真,分析问题的细致严密以及深厚的学术造诣,在短短的两个钟头的演讲时间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给与会者带来了美感和启迪。

上午休会前,龙岩学院文学与传媒系主任陈弘章教授就中学作文教学与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下午易地再战,与会代表专家教授着重就写作理论、写作实践、写作教育改革、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学术性研讨。会议由福建省写作学会副会长福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施文青同志主持。

首先开场的是中国写作学会现代写作委员会理事、福建江夏学院中年教师黄金海同志作“写作教育琐议”的演讲,内容有三:一个写作立足,两个写作条件,八个写作要件。他说,一切优秀的精品力作都是时代的投影,写作者要立足于社会现实,直面多姿多彩的人生,肩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努力书写剖析现实人生的喜乐与悲欢,作品要有当代性,做到“活在当下,写在当下”。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条件,即主题和读者。主题关系着“写什么”,读者关系着“怎么写”的问题。作品的力量在于创造,写作者要充分发挥想象空间,激发自己的创作活力,把对时代的社会的人生的宇宙的乃至科幻世界的所思所感所悟,化作艺术的美的形式给人以美感;写作者还要积极干预生活,充分关注社会绝大多数人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深入剖析现象分析缘由,直达事物的本质,给人以教益;写作者还要敢于突破禁区,勇敢的开辟新的文艺领地,给人以力量。在“五步三秒”的高速发展的商品经济社会里,对于“眼球”的争夺,必须也应该引起写作者和写作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作品的“可读性可看性”问题已经成为无法逃避的重要话题,写作不能成为无效劳动。一部成功的作品必须具备八个写作要件,它们是:艺术的语言、独特的细节、真挚的情感、深度的思想、新巧的故事、精美的结构、优美的意境和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写作者要牢记这些要件,不断练习砥砺,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第二位演讲者是闽江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郑榕玉老师,她演讲题目是《“伪文体”写作教学应该淡出课堂--浅论大中学校写作教学一体化改革》,她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真正的写作教育应该是文体写作教育,二是真正的理性思维应该是质疑证伪思维。这种观点是对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改革“模糊文体界限,呼唤文体创新”的反叛,是对高等写作教育传统的坚守,是对文体教育的强调。

接着福州大学人文学院施文青教授从教学实践角度就“写作应该重视可操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的教学是丰富的、生动的和富有成效的,也是值得借鉴的。

福建江夏学院林东源教授就“写作学理论需要哲学的指引”问题,福建工程学院人文系主任朱晓慧教授就“写作需要学养”问题,闽江学院中文系王嵩教授就“高等学校写作教育改革”问题,福建工程学院青年教师陈萍就“电视写作教学”问题,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惠安进修学院教师林汇波老师、南安进修学院教师谢如意老师也在大会上发了言。发言话题专业深入,学术气氛浓厚。

本次论坛收到论文20多篇,内容涉及写作理论创新、写作教育改革、写作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优秀的、富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如莆田学院詹珊教授撰写的论文《借网络写作之光,激学生创作之趣》、厦门理工学院张晓歌教授撰写的论文《探微现代化写作教学》、漳州师范学院传媒系副主任沈艺虹副教授撰写的论文《林语堂〈生活艺术〉的写作策略》等,都富有创见性。本论坛的成功举办,定然为海西写作教育和教学改革找到新的出海口,一个新的写作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值此机会,谨向福建省社科联领导,向为论坛辛勤忙碌的福建省写作学会秘书长邵良棋教授,向南安市教师进修学院的论坛工作人员,致以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