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147

第147章 “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分论坛

暨第二届福建省青少年发展论坛综述

福建省青少年研究会

2011年11月26日,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主办,福建省青少年研究会、共青团福州大学委员会、福建省语文学会、福建省百姓健康事业发展促进会、共青团福建省团校承办,福建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福建省青少年网络协会协办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论坛暨第二届福建省青少年发展论坛在福州大学开幕。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冯潮华、共青团福建省委副书记宿利南、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笃彬、福建省青少年研究会会长张忠亮等出席了开幕式。

本届论坛以“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为主题,共收到论文156篇,来自省内各地市、高校的青少年工作者和青少年研究专家、学者近200人到会,并围绕社会管理与青少年工作创新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冯潮华致辞。他希望福建省青少年研究会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发扬学术民主,出更多更好的有理论深度和实际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党和政府加强青少年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功能作用。

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笃彬致辞。他代表福州大学向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和青少年工作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并介绍了福州大学关于青少年工作的系列品牌活动以及青少年研究成果。

共青团福建省委副书记宿利南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正确表达利益诉求是共青团组织以及青少年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新挑战。他强调要创新沟通方式,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创新动员方式,凝聚青少年发展力量;创新服务方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论坛开幕式后,三位嘉宾作了主旨演讲。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朱仁显博士作了题为“社会变革转型与青年群众工作创新--基于社会管理视角的研究”的主旨演讲。他首先分析了当代青年的新特点以及青年群众工作的新挑战,指出青年群众工作创新的着力点应在于:深耕基层,以多样化方式组织动员青年;放平视线,在科学化中引领青年;对接需求,在实践中竭诚服务青年;回应诉求,以制度化路径维护青年权益。他认为实现青年群众工作创新的关键是创新观念、建好载体、创新方法、完善机制、提升品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副所长邓希泉博士作了题为“当代大学生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主旨演讲。他分析了大学生作为青年发展内涵的主要特征,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及其对社会管理的挑战。并指出高校社会管理创新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参与、适应与婚恋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引导大学生四项主要需求的合理性满足;培养大学生的中产阶级意识;为青年进入成年期提供更加合理的制度安排。

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陈少平作了题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研究及处置对策”的主旨演讲。他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预判以及过程研判,并指出处置高校网络舆情危机要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领导机制、队伍保障机制、教育引领机制、干预引导机制、危机处置机制。

本次分论坛还就“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福建共青团工作”、“网络·公益与青少年发展”、“社会管理创新与福建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三个专题举行讨论。参加青少年工作者及青少年研究专家就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在热烈的氛围中提出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如高校团委与地市基层团委如何实现资源互补、共青团组织如何助力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共青团组织如何实现网上与网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的整体转型等。分论坛讨论结束后,福州大学的许志铭、共青团松溪县委的许春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刘翩翩代表三个专题向论坛汇报各自的研讨成果。

11月26日下午,福建省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分论坛暨第二届福建省青少年发展论坛在福州大学图书馆明德厅闭幕。福建省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曹家晔致闭幕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