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173

第173章 福建省高校辅导员的人格特质与职业倾向的分析

白丽英

一、引言

大学辅导员是中国教育中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一个辅导员的胜任力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人格特质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不同的人格特质适合从事不同的职业,而职业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胜任力。

良好的人格特质是辅导员有效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它有利于辅导员在展现自身人格魅力的同时对学生的人格产生深远影响,并能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的身教作用;有利于辅导员充分利用自己合理的智能结构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思维方式,为创建优良学风提供可靠的智育环境;有利于辅导员利用自身的审美人格去启迪、陶冶和感染学生,让大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中建立健全其审美心理结构,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及和谐有致的审美力。

高校辅导员的良好人格特质与其职业倾向相符,才能使辅导员工作更加游刃有余、事半功倍,相反,若不符,则意味着其工作可能难以适应,或者难以做到快乐地工作,甚至可能会工作得很痛苦,对其工作胜任力产生影响,直接导致其对工作的控制感以及成就感下降,更重要的是,也可能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无论是对辅导员自身的胜任力,还是对辅导员的工作来说,都有必要对辅导员的人格特质以及职业倾向进行分析研究。而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福建省89位高校辅导员的测查,统计分析目前福建省高校辅导员的人格特质和职业倾向,从而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高低,为选聘高校辅导员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调查选取福建省89名高校辅导员,其中男48人、女41人;21~30岁77人,31~40岁10人、41~45岁2人;大学本科学历55人、硕士学历18人。

(二)研究工具

(1)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教授卡特尔(R.B.Cattell)采用因素分析统计法编制的人格测量问卷。它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量表之一。我国的16PF所用版本是由戴忠恒与祝蓓里修订的。

(2)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是由关于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问题组成的,共212道题目,是用于了解职业活动的特点和个体特点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为实现“恰当的人从事恰当的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三)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辅导员职业倾向状况分析

6种类型中平均值居前三位的分别为社会型、管理型、常规型,分别为17.38、15.43、14.43,这三种类型在年龄、学历方面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管理型存在性别差异(P=0.016)。

社会型、管理型和常规型的高低分组样本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数据中低分27%与高分27%的分数分别为15、21,取分数高于21为高分组,取分数低于15分的为低分组。社会型的高分组有31人,占34.8%,低分组有27人,占30.3%;管理型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均是26人,分别占29.2%;常规型的高分组有36人占40.4%,低分组有15人占16.6%。

(二)人格因素分析

(1)影响高校辅导员人格状况因素的方差分析(见表2)。

由表3得高校辅导员与普通人常模在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自律性因素方面比普通成人常模分值高,而在怀疑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因素方面比普通成人常模分值低,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显著。

(2)职业倾向与人格因素的相关分析。

由表4得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与社会型职业倾向都有显著性正相关;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与社会型职业倾向有显著性负相关;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实验性与管理型职业倾向有显著性正相关;忧虑性与管理型职业倾向有显著性负相关;自律性与常规性职业倾向有显著性正相关;幻想性与常规型职业倾向有显著性负相关。

四、讨论与思考

(一)辅导员职业倾向状况分析

6种类型中平均值居前三位的分别为社会型、管理型、常规型,分别为17.38、15.43、14.43,即大体上,被试的职业倾向类型为SEC,说明被试的职业倾向与其辅导员这个职业较为符合。

(二)人格因素分析

(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年龄分别影响人格的不同因素。

(2)从分析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群体在人格方面存在显著特征,可以得出下列结论(见表5)。

也就是,相对普通常模而言,高校辅导员群体外向乐群,思维敏捷,活泼开朗,敢作敢为,敏感,富于想象,精明世故,自律严谨,平易近人,尊重传统标准,独立性低,心态平和。

(三)职业倾向与人格因素的相关分析

(1)表4数据表明:

①乐群性a、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敢为性h与社会型职业倾向都有显著性正相关。数据分析得高校辅导员的社会型职业倾向较高,则其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都较高。在乐群性维度上得分越高,表明被试对待他人的水平越热情,很容易与他人交往,对他人热情接待;在稳定性维度上得分越高,表明越能够比大多数人更沉着、冷静地应付控制生活的现实需要;在恃强性维度上得分越高,越喜欢影响他人;在兴奋性维度上得分越高,表明被试寻求娱乐的倾向和表达的自发性水平越高;在敢为性维度上得分越高,表明被试在社会情境中感觉轻松的程度越高,在社会情境中表现得更自如,较其他人更少感觉到来自其他人的威胁。

②忧虑性o、独立性q2、紧张性q4与社会型职业倾向有显著负相关,即高校辅导员的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较低。在忧虑性维度上得分越低,表明被试越沉着、安详、有自信,自信心不轻易动摇,信任自己应付问题的能力,有安全感,能很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独立性维度上得分越低,表明被试越喜欢与人共同工作,而不愿单独一个人;紧张性维度上得分越低,表明被试越心平气和、宁静,知足常乐、能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多数人相比,躯体紧张水平较低,很少感到对别人不耐烦和不满。

这些都符合社会型职业倾向的特征: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也符合华北电力大学的郝英杰提出的高校辅导员胜任核心层--人格魅力:①愉快工作,充满爱心;②有亲和力;③要学会倾听。

(2)表4数据表明:

①恃强性e、兴奋性f、敢为性h、实验性q1与管理型职业倾向有显著正相关。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型职业倾向较高,即其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和实验性较高。在实验性维度上得分越高,表明被试越自由、激进、不拘泥于现实,通常喜欢考验一切现有的理论与事实,给予新的评价,不轻易判断是非。试图了解先进的思想和行为,可能见多识广,愿意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

②忧虑性o与管理型职业倾向有显著负相关,即高校辅导员的忧虑性水平较低。这些符合管理型职业倾向的特征为具有冒险、独断、乐观、自信、精力充沛等人格特征,喜欢领导的职业,并符合华北电力大学的郝英杰提出的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因子中的能力要求:①创新能力;②领导能力。

(3)表4数据表明:

自律性q3与常规型职业倾向有显著正相关,幻想性m与常规型职业倾向有显著负相关,即高校辅导员的自律性较高幻想性较低。自律性得分越高,表明被试越自律严谨,通常言行一致,能合理支配自己的感情和行动,为人处世,总能够保持自尊并赢得他人的尊重;幻想性得分越低,表明被试越注重现实、做事遵循常规、力求妥善合理,通常会首先斟酌现实条件,尔后决定取舍,不鲁莽从事,在紧要关头,能保持镇静。

这些人格特质符合常规型职业倾向的特征: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喜欢关注实际和细节情况,通常较为谨慎和保守,富有自我牺牲精神,也符合华北电力大学的郝英杰提出的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因子中人格魅力的要求:①正确评价学生,处事“三公”;②大局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结论

在人格维度上,福建省高校辅导员的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自律性因素方面比普通成人常模分值高,而在怀疑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因素方面比普通成人常模分值低,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显著。在职业倾向维度上,其职业倾向居前三位的依次为社会型、管理型、常规型,这三种类型在年龄、学历方面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管理型职业倾向存在性别差异。

注释:

[1]赵乐天,关呈俊.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辅导员选拔模式初探.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8(3).

[2]顾晓虎,高远.职业化高小辅导员的人格特征及其塑造.高等教育研究,2008,29(7).

第91章福建师范大学女性学研究所建所十周年暨“城市化进程中的女性角色”分论坛综述

为庆祝福建师范大学女性学研究所建所十周年,2011年12月3日,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师范大学女性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福建师范大学女性学研究所建所十周年暨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学术年会“城市化进程中的女性角色”分论坛在福建师范大学吕振万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福建省社科联、省妇联、省总工会以及来自福建师范大学宣传部、社会科学处、工会的领导们,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江夏学院等其他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学、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等专业的研究生共9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福建师范大学纪委书记许歌平、福建省社科联谢孝荣副主席、福建省妇联马义英副主席、福建省总工会纪检组长高榕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许歌平书记代表学校对参加论坛的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大力支持和帮助女性学研究所发展的省社科联、省妇联、省总工会和兄弟院校表示衷心的感谢。与会领导纷纷祝贺福建师范大学女性学研究所建所十周年,对研究所在妇女理论和实践方面所作的贡献,在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促进性别和谐方面的斐然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并期望研究所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凝练研究成果,为繁荣女性学研究,拓展性别研究领域,提供前瞻性的思想成果。

本次论坛邀请了福建江夏学院副院长叶文振教授、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周玉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吴宏洛教授和侯西安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四位教授分别从城市化与女性发展、社会性别视野中的参政议政、妇女劳动权利保障和城市化背景下的女性学发展等多个视角,报告了他们在女性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学科发展的前沿性问题。

本次论坛主题鲜明,直面现实,焦点问题突出,参与面广。来自全省高校的8位优秀论文作者围绕“城市化进程中的女性角色”主题展开专题研讨,相互切磋,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思想分享,突显了研讨会砥砺思想、聚集智识的积极效应。

福建师范大学女性学研究所所长陈桂蓉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她回顾了福建师范大学女性学研究所十年来团结协作,励精图治的发展历程,对省社科联、省妇联、省总工会以及学校领导、各部处长期以来对女性学研究所给予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陈桂蓉教授表示,研究所将继往开来,更上一层楼,对社会转型期凸显的社会性别问题展开持续深入的研究,为妇女理论研究提供更加丰富厚重的学术成果。